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诊断普查方式了解新疆额敏县绵羊感染肝囊型包虫病情况。方法2014年7月在额敏县采用现患筛查方法,以肝包虫病超声声像图征象为诊断标准,现场调查绵羊肝囊型包虫患病情况。以羊齿龄分组,分别计算不同齿龄羊肝囊型包虫病感染,并分析齿龄与感染问的相关关系。结果额敏县共超声筛查742只绵羊,其中220只有钙化型肝囊型包虫和54只有非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灶,其中两只经宰杀证实为肝内多发单囊型包虫病灶。羊群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为36.9(274/742)。非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为7.3%(54/742),其中1~、2~、3~、4~、5~、>6岁齿龄感染分别为1.2%(2/162)、1.4%(2/148)、14.0%(16/114)、10.0%(18/180)、15.6%(14/90)和4.2%(2/48);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为29.6%(220/742),各齿龄感染分别为9.9%(16/162)、16.2%(24/148)、31.6%(36/114)、47.8%(86/180)、42.2%(38/90)和41.7%(20/48)。以羊齿龄为自变量,肝囊型包虫病感染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P<0.05);说明羊囊型肝包虫病其感染随齿龄的增长而呈增加趋势。结论新疆额敏县属肝囊型包虫病的高流行区,绵羊肝囊型包虫病感染从羊幼龄开始出现,3~4岁齿龄呈高发状态,幼龄羊应为预防绵羊肝囊型包虫病的重点。

  • 标签: 肝囊型包虫病 绵羊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其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spirinresistance,AR);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pirinsemi-responders,ASR);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sensitive,AS),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AR发生5.65%,ASR发生30.65%,其余为AS,且AR组TG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BMI、PLT及HbA1c等指标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AR的发生为5.65%,且伴有脂代谢异常的患者更易出现AR或ASR。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司匹林抵抗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6名护士和1名医师组成一个圈,选出圈名“精华圈”和设计出圈徽并确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6%)较活动前(14%)明显降低,达到了预期目标。每一位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活动信心、责任荣誉、沟通协调6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同时还提高了圈员们对品管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妇产科导乐陪伴活动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15年1~3月在妇产科导乐陪伴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妇产科导乐陪产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妇产科导乐陪产,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导乐陪伴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13年某地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之间的差异性,以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为基础资料,应用秩和比法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3年某地五个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的排序为DPT>MV>JEV>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较差,其他县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的排序为DPT>MV>JEV>OP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措施提高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提高OPV、JEV和M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提高保护性抗体滴度水平。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 加强免疫 接种率 综合评价 秩和比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集束化护理是否能降低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的拔管进行实践探讨。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120例患者,将12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ICU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经过集束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有明显的下降,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存在显著差异,由于P小于0.05,故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后,明显降低了ICU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非计划性拔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子优化处理方法处理不同质量精液对IUI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IUI治疗不孕症夫妇46对,收集男方精液,根据精液质量的不同分为高质量组和低质量组,均采取精子优化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果。结果两组精子的平均容量、精子活、a+b级精子百分、畸形以及IUI妊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质量组患者的精子密度明显低于高质量组(P<0.05)。结论在采取IUI方式对不孕症患者实施治疗时,根据患者的精子质量采取相应的精子优化处理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患者的精子质量和IUI妊娠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精子优化处理 不同质量 精液 IUI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中,观察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调查分析、目标设定、对策实施与指导。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活动前的0.55‰降至0.10‰,目标达成160%。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跌倒 老年患者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三七粉预防血栓形成调节凝血紊乱的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行TKA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日,并于术前1天至术后7天应用三七粉3g口服2/日。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日,并于术前1天至术后7天应用三七粉及淀粉(按119)混合物作为安慰剂3g口服2/日。术后第3天检查D-二聚体,分别对两组病例阳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阳性为22.1%明显低于对照组47.4,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粉口服在TKA术后应用可以降低D-二聚体阳性,为其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及对凝血功能的稳定、调节作用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七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止血 抗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手法分析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堵管发生。方法由8名圈员组成,以“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为主题,分析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手法经过干预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9.5件/周降低为1.2件/周,改善幅度为87.4%。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了静脉留置针的堵管,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 标签: 品管圈 药物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发生的作用。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与一般护理组,一般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脑出血发生,护理干预前和首次随访时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在首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第2年、第3年及第4年脑出血事件的发生均低于一般护理组患者,且在第3年及第4年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首次随访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一般护理组患者(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依从。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护理)和干预组(整体护理)。对比两者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比较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低,依从性高,护理满意度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符合P<0.05。结论对食管癌PTCC置管化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并发症少,依从性高,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食管癌 PICC置管化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生命支持,心电监护仪观察动态心电变化,心电图识别基本知识,监测各种基本项目,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在抢救期间给予电击除颤或胸外按压、药物处理。结果本组患者20例在24h获得控制,其余全部在72h得到控制。其中21例患者经过电除颤及运用心律失常药后复苏成功。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紧急的判断能力,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抢救程序,以提高疗效。

  • 标签: 恶性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干预降低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对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2.5%降低至改善后的9.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降低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发生中效果显著,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日,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肛周疾病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准确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采用品管圈相关方法,对手术室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干预措施,对比分享品管圈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准确。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之后,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准确率由2015年的80.7%提升为2016年的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方法,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文书书写的准确性。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护理文件 书写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对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的意义,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促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2015—2016年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多重耐药菌ICU感染防控中的关键环节,从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检查反馈、存在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以达到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手卫生、耐药菌知识考核合格率由65%提高到85.4%;手卫生执行率由38.1%提高到68.3%;工作人员手监测合格率由78.5%提高到95.9%;消毒效果(物表)监测合格率由85.0%提高到96.7%;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6%降至44.1%;预防用药使用率由63.2%降至46.3%,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ICUMDRO的感染管理,可提升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MDRO的发生,确保了ICU院感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PDCA 多重耐药菌菌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胃癌根治术患者62例(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31例),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阿珍发生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好,P<0.05。结论给予胃癌根治术患者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胃癌根治术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细化优质护理服务来完善疗养服务,使疗养员在疗养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照顾。方法聘请老师礼仪授课、观看光盘、现场练习演示等形式来提高护士全面素质,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同时通过护士长合理排班使护士有更多精力负责自己疗养员,加强护理技能及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疗养效果。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运用到疗养工作中后,使疗养工作、规章制度及流程得到完善,并及时改善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来满足疗养员的需求,使疗养院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层面。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服务 健康教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及危险因素。方法评估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48h内的吞咽功能,其中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为5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较高,而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机械通气 吞咽障碍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盆腔炎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与试验组(n=42),对照组施以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施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不良反应发生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盆腔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