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2013年至2016年我院住院帕金森病病人的中医症候分型特点及运动前期非运动症状出现情况,探讨益气养阴法对运动前期帕金森病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整理2013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Ⅰ~V级)患者180例,男106例,女74例;将住院时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前驱期非运动症状的出现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医分型以气血亏虚证最多,其次是髓海不足证,风阳内动证再次之,痰热风动和痰瘀闭阻最少;运动前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最多的是便秘和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疼痛位居第二,汗出和性功能障碍次之,排尿障碍不多见,嗅觉障碍最少。结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机,益气养阴法可能对帕金森病前驱期有干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益气养阴法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老年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在老年人群中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静息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出现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按时间顺序连续入选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可疑冠心病老年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年龄小于75岁老年患者;(2)完成了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3)完成了冠脉造影检查。排除标准包括(1)未能完成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⑵未能完成冠脉造影检查;(3)急性心肌梗死;(4)陈旧性心肌梗死;(5)心脏瓣膜病;⑹心肌病;⑺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⑻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按Bruce修订方案分级标准进行亚级量平板运动试验。采用标准的Judkin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多体位投照。对比分析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结果,计算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显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2%,特异性为61.1%,准确性为74.0%。在静息心电图正常患者中,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55.6%,准确性为70.8%。在静息心电图ST-T阳性组中,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55.6%,准确性为69.2%。静息心电图正常组和静息心电图ST-T阳性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心电图正常组和静息心电图ST-T阳性组冠心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为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而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运动中诱发心绞痛、ST段下降大于0.2mV等因素与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无显著的独立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发生率是男性患者的5.127倍(OR=5.127,95%CI3.000-8.762;P=0.000)。高血压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发生率是非高血压患者的2.668倍(OR=2.668,95%CI1.132–2.458;P=0.016)。结论在老年人群中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性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中等。静息心电图ST-T是否阳性对于提示诊断冠心病无特别意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而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运动中诱发心绞痛、ST段下降大于0.2mV等因素与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无显著的独立相关性。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理护理+运动疗法护理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展开讨论。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9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了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联合运动治疗。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及饭后2小时的血糖分别为(6.1±1.2)mmol及(7.25±1.5)mmol;对照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及饭后2小时的血糖分别为(8.5±1.2)mmol及(9.6±1.7)mmol。由此可知,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有利于减轻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情绪,有效控制血糖,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 标签: 心理护理 运动疗法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并观察其对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加入运动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0S、BBS、ABC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能够提高患者平衡能力,改善步行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帕金森病 步行功能障碍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语言功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存在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早进行语言功能锻炼,对照组则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语言功能锻炼,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系统语言训练,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均有所恢复,但观察组的语言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语言功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 语言功能 训练 急性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方案联合中医康复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CASCS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下降,CASCS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运动疗法为主的方案联合中医康复治疗颈椎病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颈部疼痛,促进其肩颈功能活动恢复。

  • 标签: 颈椎病 运动疗法 中医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军校学员在5000米跑考核期间运动性晕厥的诱因及对策,预防5000米跑考核期间运动性晕厥的发生。方法对2011、2012届毕业学员在军训期间运动性晕厥的患者进行统计,并对其发病诱因进行分析调查。结果2011年运动性晕厥的发病率高于2012年,两者发病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地方生学员发病率明显大于部队生学院发病率;城镇学员发病率大于农村学员发病率。其发病诱因与基础健康水平低,训练前准备不充分、考核前一周内有感冒病史、到达终点后突然停止运动、体重超重、身高在175cm以上、天气闷热(气温32℃以上)、考前有疲劳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采取多方面严密组织,科学施训,科学参训,科学服务,科学保障,确保训练考核安全,减少运动性晕厥发生。

  • 标签: 军校学员 5000米跑 晕厥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泵运动措施简便易行,可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失语症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2月,共入选对象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知信行干预,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明显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症 语言康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强化运动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为在社区中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上海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社区强化运动干预模式的具体方法,并实施干预,随访指标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干预,干预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推广强化运动干预模式能减轻患者体重,有效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血压和血糖,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 强化运动疗法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火针配合电针治疗25例体操运动员跟腱末端病,探讨体操运动员跟腱末端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效果。方法实验对象受伤部位给予火针配合电针治疗每日20分钟,2周为一个疗程。结论25例运动员总有效率96%,效果满意。

  • 标签: 体操运动员 跟腱末端病 火针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附近社区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并辅以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显效例数(29/40)明显多于对照组(16/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社区医院中应用普及。

  • 标签: 社区糖尿病 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3年01月至2015年01月予以接收治疗54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及护理之后的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例占90.7%,康复依从性比例占94.4%,对疾病的了解比例占92.6%,对药物的了解比例占94.4%,对治疗的信心比例占98.1%;可以认为,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康复依从性、对疾病和药物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治疗的信心均较好。结论临床上使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较高,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 护理干预 康复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实施治疗的80例骨科长期卧床便秘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口服果导片及股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以及每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腹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肠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穴位按摩 提肛运动 骨科 卧床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健康成人不同运动负荷下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为其应用于呼吸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在7名成年健康成人中,观察在不同运动负荷下,受试者在自主呼吸(SB)和无创辅助通气(压力支持模式,PSV)状态下的受试者做功、潮气量等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运动状态下(非极限运动状态时),与自主呼吸时相比较,压力支持通气可有效减少受试者的呼吸做功,改善受试者呼吸状态。结论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受试者处于非极限运动状态时可有效改善其呼吸状态。

  • 标签: 健康人 运动 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运动护理程序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脑血栓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运动护理程序,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脑血栓患者,在其恢复期间为其开展有效的运动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提升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自理缺陷 运动护理程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Bobath治疗+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每组18例。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电刺激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Bobath疗法 电刺激疗法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的发病特征进行一个深入分析,同时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一个观察,旨在对其进行一个深刻的认识,予以临床推广。方法笔者选取其所在医院11例带状疱疹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经过中医辩证后施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结果经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患者疱疹干涸的时间在4-8天,平均6天;神经痛的消失时间在7-45天,平均27.3天;肌麻痹症状的消失时间在16-43天,平均27.09天。结论利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其肌麻痹症状最短在16天可消失,最长在43天可消失,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应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 补阳还五汤 肌麻痹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温针灸改善0-3岁痉挛型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便于为脑瘫患儿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0-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瘫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法。通过GMFM-66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经过三个月的治疗,GMFM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组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温针灸可以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GMFM评分,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标签: 温针灸 小儿脑瘫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0%VS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降低DVT发生率,具有在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