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法对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护理人员危险因素的暴露率高达80%以上,其中以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物理因素暴露率最高,分别为100%、100%和95%。生物因素中体液、血液的接触率为100%;物理因素中锐器割伤的发生率为80%。在化学因素中消毒剂的暴露率最高,为80%;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人员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借鉴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分析并明确了我国专业站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益性治疗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理应属于政府提供的范畴。针对不同性质的服务,政府应采取不同的补偿方式和策略,对专业站所进行分类指导与管理:(1)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推荐定为公益一类机构或并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公益性治疗为辅的机构,推荐定为公益一类机构;(3)以提供公益性治疗为主、公共卫生服务为辅的机构,推荐定为公益一类机构,可视具体情况调整为公益二类。专业站所的定位明确有利于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完善。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 专业防治站所 定位 定性
  • 简介:摘要判断和衡量病人有没有传染性最可靠、最简便的方法是对病人痰液进行涂片染色、利用显微镜进行检查。若涂片的检查发现病人抗酸杆菌呈阳性的话,就认为其有传染性,也可以称作传染源。目前防治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及时发现病人,并对其进行DOTS,DOTS可以直接对结核病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对结核病的预防及治疗都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结核病 预防诊断 治疗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预防小儿哮喘发作及恢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3.3%,治疗组有效率为97.8%,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5±1.4)天,治疗组住院时间为(5.2±1.3)天,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2年复发率为11.1%,治疗组患儿2年内复发率为2.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有效预防小儿哮喘发作,同时可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营养干预 小儿哮喘 发作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关怀对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36例产妇随机分成2组,每组118例,实验组进行社区关怀,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对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和发病产妇抑郁症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社区关怀可以有效解决产后抑郁症产妇所面临的问题,对预防和协助治疗产后抑郁症有良好的效果,值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关怀 预防 治疗 产后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防治奥沙利铂毒性的疗效。方法67例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前列地尔1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化疗前2天至化疗后5天,每天一次,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对照组奥沙利铂毒性发生率63.636%(21∕33),预防组17.65%(6∕34)。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前列地尔对奥沙利铂毒性有一定。

  • 标签: 前列地尔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由于可减少穿刺的次数从而轻患者痛苦,减小对血管的激性,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畅,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1.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对策进行探究。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需要输血治疗患者,4291人次,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的回报卡和记录单,并对输血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输血后,输注不同类型的血液制品的人次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对照中,4291人次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11例(0.26%),且不良反应的情况主要以发热和过敏为主。结论临床的输血工作应健全相关制度,积极应用新技术,倡导自体输血,并严格的掌握相关输血的适应证,以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输血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近来3年前往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B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其满意度现在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与护士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儿童计划免疫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进步、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家庭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满足广大接种对象的不同需求,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了人性化服务工作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措施。

  • 标签: 儿童计划免疫 人性化服务 预防接种门诊 应用 预防接种制度 生物医学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儿童维生素A缺乏预防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区某一幼儿园的120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儿童与家长对维生素A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120名儿童及其家长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对儿童维生素A缺乏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掌握了儿童维生素A的防治知识,与健康教育干预前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儿童及家长对儿童维生素A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影响儿童维生素A摄入的行为和态度,降低儿童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维生素A 缺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骨折患者25例,对其进行预防及采取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我院的专业预防和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所有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并出院。讨论骨折患者术后进行预防和护理,可防止发生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现象,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骨折患者 并发应激性溃疡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骨科护理缺陷中的应用。方法以实施护理质控体系前后138例护理缺陷作为研究对象,总结预防缺陷发生的护理体会。结果护理缺陷发生与科室护理质控监管不到位有关。结论通过有效的施行护理质量控制,使骨科患者的护理缺陷的发生明显降低。

  • 标签: 质量控制 预防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中国的艾滋病患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转化,主要的传播媒介就是处在地下工作的女性性工作者。女性性工作者在我国是一种非法的行为,但是还有很多的女性性工作者的存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该怎么在法律的允许下管理女性性工作者的预防疾病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女性性工作者 艾滋病 预防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规范护理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50例择期行髋部手术的患者并对其进行规范的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评估、体位护理、健康教育、一般护理和康复指导几个方面,并对术后患者病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加以注意。结果在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5例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有15例,还有5例患者进行带肌蒂骨瓣或血管骨瓣移植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有5例,其中因继发性肺梗塞死亡的有1例,行血栓取出以及进行静脉滤器植入术的1例,行药物溶栓合并抗凝治疗的有3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患者进行髋部手术后,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的教育和规范化的围手术护理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髋部术后 规范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为了使无偿献血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地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热情。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预防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或预防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献血者 不良反应 预防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进行探讨,并总结检测结果,为日后的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研究对象,该控制中心已经实行了PITC策略,在实行期间,抽查所有人员血液资料(观察组),同时选择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资料进行对比(对照组),主要对比两组人员HIV检测率、阳性率。结果经过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实行PITC策略期间的检查人员,其HIV检测率为81.0%(12778/15778),HIV检测阳性率为0.273%(35/12778),明显高于自愿咨询人员的20.8%(3248/15778),0.12%(4/3248)。结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助于提高HIV检测率以及HIV检测阳性率,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帮助,今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检测 PITC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