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卫计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在妇幼保健与计生技术服务工作理念上持续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要在服务模式上创新,切实注重卫生计生办双重职能的发挥,将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出来,尽可能地实现技术和人才、设备和业务以及信息这五者之间的互通。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提出了一体六共的新服务模式,以更好地将妇幼保健工作与计生服务工作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1+1>2”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是以一体六共的模式为例,提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新模式。

  • 标签: 妇幼保健工作 计生服务工作 模式 一体六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植皮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创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创面感染发生率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在实际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应该推广。

  • 标签: 深Ⅱ度烧伤 创面植皮术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按患者入院时间编号后,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抽选出的单号患者为对照组,抽选出的双号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均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了一定影响,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有所提高,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突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前后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血肌酐和尿素氮均明显下降,KT/V值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上述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严重影响,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血液净化 间歇性血液透析 血流动力学指标 肾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诊科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间)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和干预组(n=40),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分析患者预后状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后NHISS显著低于常规组,FMA、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抢救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抢救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超声影像技术下为患者实施心血管疾病治疗其前后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12月在我医院接受医治的 61例需要在超声影像技术下实施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于实验组的病患者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患者其整体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对治疗过程也相对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效果,超声影像技术,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手操作技术应用于儿童口腔门诊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92例口腔门诊患儿,均为我院就诊,收治的时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8月,分为两组患儿,分别采取不同的技术进行护理,将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65%,常规组为80.43%,P<0.05;护理依从性观察组为97.83%,常规组为82.61%,P<0.05。结论在儿童口腔门诊日常护理工作中,选择四手操作技术的效果显著,便于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依从性。

  • 标签: 四手操作 儿童 口腔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3例缩窄性心包炎(即为观察组)与23例常规体检患者(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二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水平平均圆周应变、心尖水平平均径向应变总、二尖瓣环水平平均圆周应变、乳头肌水平平均圆周应变、二尖瓣环水平平均径向应变、乳头肌水平均径向应变总等相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各项观察项目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为早期心肌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缩窄性心包炎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探讨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2017.01-2017.12,1年以内就诊的手术患者5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实行无痛护理干预),对照组(25例,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通过患者护理完成各项数据的处理和患者术后恢复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析可得,两组患者都有一定好转,但实行无痛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后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本文分析探讨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更佳,对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都有好处。

  • 标签: 无痛护理技术 手术室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运用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救治及诊疗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中随机选定42例,遵循随机法分组,实验组纳入21例患者并展开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纳入21例患者并展开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满意度、干预后焦虑情绪、干预后抑郁情绪、各项临床数据均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运用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效果理想。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助孕 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所致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及优势。方法对3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横断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六种重建方法对慢性中耳炎所致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46耳慢性中耳炎所致外耳道病变17耳,占36.9%;鼓膜病变21耳,占45.7%;听骨链病变锤骨破坏12耳,占26.1%,砧骨破坏16耳,占34.8%,镫骨破坏16耳,占34.8%,锤、砧、镫关节破坏18耳,占39.1%;鼓室软组织病变27耳,占58.7%;骨质破坏46只患耳64层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CT对诊断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壁破坏符合率为75%以上;面神经管病变46耳中18耳面神经管鼓室段破坏,占39.1%,其中7耳合并面神经管乳突段破坏。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较好显示慢性中耳炎所致的各种结构异常,可作为其常规可靠的影像筛选和诊断方法。

  • 标签: 64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慢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在制作口腔修复体矫正口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前来该院就诊的口腔科患者共143例,依据患者的选择意愿分作常规组与实验组。对常规组选用传统常规口腔修复体制作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3D立体喷墨印刷技术制作口腔修复体。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率为81.71%,总有效率为97.56%,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将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经治疗后牙齿及口腔的舒适程度、口腔修复体的匹配程度与患者对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评价均高于常规组患者,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D立体喷墨印刷技术制作口腔修复体矫正口腔,治疗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数字化 3D立体喷墨印刷技术 口腔修复体 口腔矫正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治疗中双层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 与单纯换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患者 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换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双层 VSD 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以及后期手术方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换药次数更少( P<0.05 ),伤口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更短( P<0.05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后期直接缝合愈合率更高( P<0.05 ),皮瓣转移术治疗率更低( P<0.05 )。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治疗中双层 VSD技术应用效果优于单纯换药治疗。

  • 标签: 跟骨骨折 双层负压封闭引流 严重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治疗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 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8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 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人。其中对手术后的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非负压引流。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加用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过程中,记录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情况、生命指标等,重点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从整体上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症状、生命指标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普外科患者进行术后预防切口感染临床治疗时,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起到满意的预防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有着极高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至 12月本院收治的 87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43例和研究组 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 结果数据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技术 尿失禁 性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技术 尿失禁 性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车结果及两组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球蛋白水平。结果就本次实验来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观察组,准确检查数27例,符合率(96.42%),灵敏度26,占比(92.85%),特异性26,占比(92.87%),甲状腺球蛋白水平(714.63±92.16)ng/ml;而使用放射免疫检测的对照组,准确检查数23例,符合率(82.14%),灵敏度22例,占比(78.57%),具有特异性的患者24例,占比(85.71%),甲状腺蛋白水平(652.98±53.06)ng/ml。两组数据的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来对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检验,可以有效提升检验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生物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放射免疫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治疗皮肤移植修复创面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4月期间,接受皮肤移植修复创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 30例,选取 15例患者记为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剩下 15例患者选为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焦虑、抑郁心理情绪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焦虑、抑郁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对比组,p

  • 标签: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皮肤移植修复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气管狭窄诊断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现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例婴幼儿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作为调查对象,合并肺动脉吊带2例、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2例,分析出临床资料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6例患儿在手术前均采用3D打印气管模型与气管镜检查以及在术中探查结果,苏总气管镜证实气管狭窄已完全治愈,吻合口牢固稳定,管腔通畅,无手术死亡现象,无重大并发症。术后1-2内随访,患儿呼吸平稳,3D模型显示气管通畅。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患有先天性气管狭窄的患儿在术前的诊断以及手术方案的设计,并且在术中可以给予良好的操作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先天性气管狭窄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6 月本院接诊的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病患 72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 n=36 )。当中,研究组实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分析 2 组创面面积的改善情况,比较换药次数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创口感染率为 0.0% ,比对照组的 11.11% 低, P < 0.05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 16.18±1.37 ) d ,比对照组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主要血管,具有维持心脏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当冠状动脉产生痉挛或阻塞时,可影响心传导功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阻塞或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脏缺血、坏死引发的心脏病。以往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冠状动脉解剖狭窄的程度,因此,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 )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 CAG 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上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不能准确识别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的临界病变,很可能高估或低估病变的严重性,导致需要治疗的病变没有处理或处理过度。 CAG 所提供的二维影像不能真实反映管腔的三维结构,弥漫性病变导致的参考血管节段异常、造影投射角度造成的病变缩短以及造影剂注射充盈不佳等问题均可干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和功能检查技术不断提高和临床的广泛应用,为 PCI 提供了大量新知识。本文就 关于心脏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和功能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冠状动脉 CAG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