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实地调查及遥感解译,在参考国内外城市地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依据自然地貌强调形态-成因、人工地貌强调生态-形态分类原则,对滨湖新区地貌类型进行了划分、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制作出了滨湖新区地貌图,为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

  • 标签: 城市自然地貌 城市人工地貌 滨湖新区
  • 简介:对大渡河中游金川-巴底河段水系格局、河谷形态、河流阶地及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研究,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发育演化史,为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域为具有夷平面的深切峡谷地貌区,发育三级夷平面和4—6级阶地,河流地貌发育经历三个阶段,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受构造、岩性影响明显。

  • 标签: 河流地貌特征 影响因素 演化历史 大渡河
  • 简介:黄山在印支.早燕山陆内造山之后,由于岩石圈的加厚,重力失稳,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发生岩石圈拆沉、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后造山伸展发育,地表浅部伸展、断陷盆地发育。早白垩世中期主要发育中酸性的岩浆活动;规模较小,多呈近东西向展布;早白垩世晚期,由于拆沉作用的加强,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发育,以酸性花岗岩为主,规模大,多为岩基状,同时地表浅部断陷盆地内火山喷溢活动发育。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成果表明:发育于燕山晚期.早喜马拉雕期的伸展作用所计算的应力场特征则明显的表现为NW-SE的伸展,应力场主要表现为盯.NW-SE的伸展,盯:和仃,近于水平,为典型的伸展应力场;喜马拉雅运动使黄山不断抬升,同时经受风化剥蚀,在第四纪期间,新构造运动使黄山地区发生三次幅度不等的抬升,尤其是距今约20077年的更新世初期,影响了黄山山体更为急剧的上升和沿节理或断裂发育的沟谷强烈侵蚀下切,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

  • 标签: 花岗岩 地貌 构造演化 黄山
  • 简介:通过对舒城县1:5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的收集,总结了舒城县不同地形地貌下地质灾害的分布、演化特征,借助研究不同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特征,为预防地质灾害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舒城县 地质灾害 地形 地貌
  • 简介:四姑娘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峰海拔6250m,是四川省第二高峰.区内山势陡峭,地貌差异明显.海拔3800m以下,发育流水侵蚀、堆积地貌;海拔3800m以上广泛发育第四纪冰蚀地貌和古冰川堆积地貌.现代冰川海拔大约在5500m左右,受局部地形、供雪量影响,最低处可达4600m左右.

  • 标签: 古冰川地貌 流水地貌 现代冰川 四姑娘山 相对高差
  • 简介:青城前后山的红层岩溶地貌景观主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丹霞地貌景观、红层洞穴景观及瀑华景观,它们是国家级青城山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具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流水沿红层砂砾岩中的垂直裂隙和水平方向上的钙质夹层和透镜体发生的侵蚀、溶蚀作用以及伴随的崩塌作用有关。洞穴景观中尽管有不少系岩溶凹腔,但对于无石灰岩的风景区而言,也是应当逐步开发利用的可贵的旅游资源。笔者认为瀑华景观的形成决定于综合因素,单靠“高速水流的负压-气爆作用”难以解释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

  • 标签: 红层岩溶景观类型 丹霞地貌景观 溶穴 溶蚀沟槽 瀑华景观
  • 简介:圣莲山地质公园为房山北部大石河上游一个小型完整的岩溶盆地,地质构造属于百花山向斜的南翼。遣景岩石从下至上依次为,寒武纪张夏组鲕粒灰岩、炒米店组条带状石灰岩和奥陶纪石灰岩。遣貌构追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印支运动的南北向挤压形成响山背斜;燕山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形成神牛岭和翠屏峰两个方向的岩溶墙;新构遣运动的8次抬升,形成穿洞(通风洞)、孤峰(莲子峰)、脚洞(圣米石塘),房山地貌(笔架山)、岩溶夷平面(晾马台)、北西向岩溶墙(翠屏峰)、北东向岩溶墙(神牛岭),溶洞(隐仙洞)岩溶地貌景观。穿洞为北京西山最高的岩溶洞穴,孤峰为残存的新近纪峰林地貌,圣米石塘为孤峰脚洞,笔架山为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晾马台为中更新世形成的岩溶夷平面,翠屏峰和神牛岭为晚更新世形成的岩溶墙,隐仙洞为全新世形成的岩溶洞穴。

  • 标签: 新构造运动 北方岩溶地貌演化 岩溶墙 圣莲山 北京西山
  • 简介:四川盆地普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为海相碳酸盐开阔台地沉积,已钻井资料揭示该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古地貌特征分析是预测储层有利发育区的关键和基础,分析原始地形对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油气成藏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为预测勘探有利区提供依据。本研究结合茅口组地层单井沉积相特征,运用地层倾角校正求取地层真实残余厚度,选用残余厚度法开展古地貌恢复研究,按照岩溶洼地、岩溶斜坡及岩溶高地三种二级古地貌单元刻画出茅口组古地貌特征。

  • 标签: 茅口组 残余厚度法 古地貌 川东北
  • 简介:兴文地质公园小岩湾天坑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塌陷天坑地貌。天坑可视为一个完整的耗散结构系统,从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天坑地质成因的各项因素,能计算出各因素对天坑成因的相对重要性。经分析,小岩湾天坑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岩层岩性、构造运动、气候、生物和水文地质条件。其中厚层石灰岩和构造裂隙是天坑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温度、气压、降水和生物作用对天坑系统进行物质输入,水的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对天坑系统进行物质与能量输出,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目前天坑系统以输出为主、天坑后期地貌为溶蚀盆地。

  • 标签: 耗散结构 系统性 地质成因 发展预测 兴文小岩湾天坑
  • 简介:工程区周边地貌特征不但是判识新构造运动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河谷发育及区域稳定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对拟建的大渡河巴拉水电站的河谷阶地以及水电站的上、中、下坝区域内的现存地貌和第四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从研究当地地貌和河谷地貌特征、河流阶地及第四系河床沉积物入手,分析当地地质作用发育史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地貌 第四系 稳定性 马尔康
  • 简介:通过对部署在西昆仑新疆叶城县南提孜那甫河与和田市南喀拉喀什河山前3条河谷阶地横剖面所提供的实际资料和ESR、^14C年代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昆仑这两条相距250km河流属于同一个山前地貌单元:②剖面Ⅰ、剖面Ⅲ的T4、T3、T2、T1分别形成于约100kaB.P、80kaB.P、50kaB.P、30kaB.P;③依据形成时代,剖面Ⅰ的T3、T2、T1分别对应剖面Ⅱ的T4、T3、T2,剖面Ⅱ的T1形成于8.5kaB.P.对横剖面的对比并结合纵剖面,认为该地区100kaB.P以来山前河谷地貌的形成,气候作用大于新构造作用:8.5kaB.P前后发生过一次新构造的抬升作用。

  • 标签: 西昆仑 提孜那甫河 喀拉喀什河 河流阶地 构造抬升 气候变化
  • 简介:地貌恢复需要借助两类参数,即特征参数(CP)和属性参数(PP),前者主要包括了残留地层厚度参数、剥蚀厚度参数、压实校正参数和古水深恢复参数,后者包括了古湖泊、古物源和古环境参数等一系列沉积学研究参数,单参数的研究仅是古地貌恢复的基础工作,而两类参数的对比分析才是古地貌恢复的核心,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的成功实例证实了本文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特征参数 属性参数 对比分析 古地貌恢复 准噶尔盆地 西山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