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经济环境与中国传统庶民的时间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因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而进展不大。本文以清代至民国时期河陇节庆习俗的地域结构例,细致地梳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传统中国庶民的时间生活,因农耕渔猎作息而逐渐形成日常规律与习惯,所以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并因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时间生活方式。这一点与宗教发达地区以宗教节日庶民的时间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无论从节庆习俗传播地域适应性、还是传播的人群适应性,前者都无法与后者相比。

  • 标签: 河陇 社会经济环境 节庆习俗 地域结构
  • 简介:同胞们,朋友们:我很高兴来到这里参加香港回归祖国一周的庆祝活动。我带来了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同胞和各界人士的热烈祝贺与良好祝愿!一前的今天,我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

  • 标签: 香港特区政府 庆祝大会 香港回归祖国 亚洲金融风波 祖国内地 同胞
  • 简介:章学诚与四诸臣的因缘,以及与四修书的关系,实为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在这里,他给后人留下众多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信函札记、论赞序铭等,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知其人其学,感受到当时的学风时风。从章学诚评《四全书》、他的学术学风与学术命运,可以分析出章学诚与四修书的关系。

  • 标签: 章学诚 《四库全书》 关系
  • 简介:清代乾隆年间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著名学者纪昀参与其中,既总揽全局,"撮举大纲",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又主持纂成及,并先后主持文渊阁、文源阁和文津阁的复校事宜以及各阁的补遗工作,成为纂修工作中惟一始终其事而总其成者,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纪昀 《四库全书》 文化工程
  • 简介:本文的撰成曾得到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和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的襄助,作者在遍阅史籍的同时还去台湾采访有关健在的当事人的“口述”作为佐证。盖斯白在此文中用以小见大的个案研究法,描述了20代末至30代初江苏东海县海州的国民党左翼分子与当地“精英”(即名宿、土豪劣绅、旧权贵等的混合物)之间由磨擦直至冲突复趋沉寂的过程,兼及江苏省内国民党各级党部间派系的纷争,并以此割析了国民党治下的一只“麻雀”,进而管窥蠡测地展现了30代国民党统治模式构造的特质。此种研究方法及视角对于深化民国史的研究不无启迪意义。因篇幅所限,对原文不得不有所删节;第一、二小标题亦译者所拟;若干词语也有所变动,特此申明。本文的翻译刊行得到《中国季刊》杂志编辑部和盖斯白副教授的欣然首肯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意。

  • 标签: 国民党 东海县 哈佛大学 省政府 县政府 州立大学
  • 简介:<正>19371216日至27日南京金陵大学非常委员会致日本大使馆函,是最近整理日军侵华罪行史料时在我馆馆藏国民政府档案全宗中新发现的。该文件是当时在宁外国友人抗议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重要文件,函中反映了日军在金陵大学及其附近奸淫妇女、抢劫、屠杀人民,无所不为的暴虐行径。文件形容“日军残酷之态度,非笔墨之可表述”。日军在南京大规模的集体屠杀主要在城外和沿长江边进行,因此该文件“惟所述尚不完全,只能表现全局之一鳞半爪”。该文件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形成,正如郭沫若在为田伯烈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作序时所说“这些记录是国际友人冒着莫大的危险与艰难,我们留下的血肉长城的一部分写照”,“这样公平的客观的写照,在我们自己是很难做到的。”该文件是关

  • 标签: 金陵大学 大使馆 南京大屠杀 国际友人 高级将领 军官
  • 简介:美国驻华使馆依据国务院指令,每月报告其对于中国政情的观察。这些文件多为“机密”等级,流通范围有限。该馆迁宁后关于19362中国政情的观察报告,在中关关系方面,披露了美国参议员皮特曼和副国务卿菲利普斯涉华演说反响、美国侨民许万素贞(SusanWaddellHsu)被杀案;在中日关系方面,记述了双方在南京的外交谈判、东京未遂政变之于双边关系的影响,分析了中日敌对的可能性;就国内而言,既关注了南京方面与西南派胡汉民的关系,也对于国民政府的公债整理、法币发行、中央银行改组等多所分析,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 标签: 美国驻华使馆 中国政情报告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
  • 简介: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于20011220-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持。出席会议的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武警部队主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同志,上述单位和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志机构负责人,

  • 标签: 北京 中国 自治区 主管 直辖市 工作会议
  • 简介: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2001121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并于同年1219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主持。副组长高强、朱佳木、徐根初、毛福民同志和第三届指导小组成员共31人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朱佳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铁映 成立 院长
  • 简介: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于20011220~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持。出席会议的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武警部队主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同志,上述单位和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志机构负责人,国家有关部委局史志部门的代表,中国地方志协会的正副会长,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人。

  • 标签: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工作成就 质量意识 队伍建设
  • 简介:首届《洛阳市志》(18卷、1100万字)于200211全部出版问世,洛阳市首届修志工作即告结束。《洛阳市志》的出版发行对积累保存地方文献,全面反映洛阳市情,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编修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事

  • 标签: 《洛阳市志》 修志工作 地方志 编纂工作 重要作用 出版
  • 简介:中央政府、支援方和受援方是理解教育援藏的核心三角框架。借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本研究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例,考察了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两类主要行动者的援藏动机/期待、意义构建和行动困境/挑战,以此牵引出利益相关者关系图,揭示了中央政策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事方式的塑造。研究发现,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的教育领域合作日渐增多,且有形成内地-西藏教育合作新生态之趋势。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政策效果明显,值得肯定。与此同时,政策实践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调整改进之处,如"援与被援"的二元话语给支援方与受援方的互动带来一定张力。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提出打破目前"援与被援"的二元话语,以期实现从援助共建的转型。

  • 标签: 支援 共建 利益相关者 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
  • 简介:新疆,油气储量全国第一,石油产量全国第三,天然气产量全国第二,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也是中国石油最现实的战略接替地区.在这片充满神奇魅力让石油人魂牵梦绕的热土上,铸就共和国的辉煌,新疆石油人以"我祖国献石油"己任,以"誓死拿下大油田"的豪情,用忠诚和责任、理想和拼搏、智慧和汗水、青春和生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神话,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唱出了激情飞扬的颂歌,奏响了震撼人心的乐章.

  • 标签: 油田勘探开发 新疆 石油产量 石油化工基地 天然气产量 油气储量
  • 简介: 本文①讨论了19世纪70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西文明观的变化过程。以出使西方的知识分子代表的首度接触西方的中国人,最早实现了中西文明异质性的认识。从“华夷”“中西”,对于中西文明的指称不仅是一种称呼上的转变,更代表了那一时代中国人从绝对的中国中心到逐渐接受西方文明的根本转变。在此过程中,来华外国人通过报刊、杂志展开了大量西方文明的介绍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他们对于中国人形成新的中西文明观也起到了不容质疑的影响。

  • 标签: 晚清 中西文明观
  • 简介:1957任志愿军二十兵团代司令的孙继先被急电调回国,接受了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任务——“筹建导弹试验靶场”。这是毛主席亲自点将。他自嘲“从正经的兵团司令变成杂牌军司令”,带领着各地抽调来的专家、战士奔赴内蒙古荒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新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成功发射的奠基者与见证人。

  • 标签: 创建红箭 基地创建 红箭腾空
  • 简介: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自居易所著的长篇史诗《长恨歌》,清代剧作家洪昇所著的戏曲《长生殿传奇》等许多文学作品、野史小说中都有“太真外传”这个情

  • 标签: 《太真外传》 《大唐贵妃》 戏剧艺术 梅兰芳
  • 简介:我是山西人。1948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调到长治工作。这时,全国已处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我所在的华北禁烟局也准备跟随部队向黄河以南移动,迎接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

  • 标签: 长治 武汉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 山西人 部队
  • 简介:根据摩尼教教义,五明(清净气、妙风、明力、妙水和妙火)与率路沙罗夷(即卢舍那)等神一起囚禁五类魔。魔鬼以五明禁于肉身作为反击。最后惠明将五明从骨城、筋城、脉城、肉城和皮城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将此教义与福建省霞浦县新发现的一本民间宗教小册子里的“五明大供”作一比较:毗卢佛(即卢舍那)作为法中王出现。妙气佛、妙风佛、妙明佛、妙水佛和妙火佛分别与真如、光明、智慧、清净和大力对应。他们应当从骨城、筋城[、脉城、肉城和皮城]想。只要我们剥去“五明大供”的民间宗教外衣,其核心摩尼教教义就非常清楚了。

  • 标签: 摩尼教 五明 霞浦文书 中古波斯文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