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谈到苏轼传神论的时候,他的(书邸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是常常为人们所征引的。全诗如下: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部。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边笃雀写生,赵昌花传神。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这首诗由一位不太知名的画家所画的两幅“折枝图”,提出并阐发了两个相关的极为重要的美学命题,即:艺术表现中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和诗画一律的问题。苏轼认为,论画不能仅仅以形似为标准,还应该要求神似,如果认为只要把形貌画得逼真就是一幅好画,这样的看法就跟儿童一样幼稚;作诗不能局限于题目之内,也就是不能过分着题,还须写出题外的不尽之意,如果仅仅写出题内的那点意思,粘着在题目本身,那就一定不是一个真正懂得诗歌艺术的人。在此基础上他又指出,诗和画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却有共同的规律,共同的要求。“天工与清新”,就是这种共同的规律与要求。意思是说,不论是诗歌还是绘画,在艺术上都既要求真实自然,又要求气韵生动。这在表面上看好像是谈的艺术风格,实质上还是讲的艺术表现中的传神问题。不自然,就连形似也达不到;而不清新,缺少气韵,那就达不到神似。天工与清新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 标签: 苏轼诗 苏武 形似与神似 吴道子 画家 画马
  • 简介:自古华夏为九州。同样,陕西也分为三秦。历史上所谓三秦,实际上指的是现在的关中和陕北大部。秦末项羽入关中,大封诸侯,将秦降将章邯等分为雍王、塞王、翟王,

  • 标签: 秦人 大写意 关中 九州 华夏 诸侯
  • 简介:成熟的写意中国画家,面向素纸,一笔下去,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大块涂抹、或细笔勾描、点染,倾刻间,素纸上便呈现出生动鲜亮的花卉、翎毛,或满纸烟云、气象万千的山水,或栩栩如生动态优美的人物画面。画家画得轻松愉快、干净利落。似鬼斧神工,使人得到极大的艺术欣赏的快感和享受。这正是写意中国画的魅力之所在。

  • 标签: 写意中国画 艺术风格 艺术创作 章法 意境
  • 简介:当代艺术是自发的、在野的、各行其是的艺术,没有主旋律,中国当代艺术曾一度被认为是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东方版。艺术是观念的载体,无论是承接传统、反叛传统还是跨越传统,中国当代艺术无疑是轻技术而重观念,中国传统的写意观贯穿始终,"写意"有着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写意
  • 简介:2009年11、12月间,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推出了《帝京“印”像——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展》,将一批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的珍贵版画展示给公众。这批西洋古版画的收藏者李弘女士自幼成长于北京,尽管离国万里,却常怀拳拳故国之思,并将个人收藏的选题方向集中于西洋复制版画中的老北京。

  • 标签: 版画 东西方文化交流 写意 图录 写真 中华世纪坛
  • 简介:石涛说:“太朴无法,太朴一散而法立矣。”观甘武炎师画事,无法而法,生生不穷。西画重器轻道,注重技术,并重个性,而哲理和人的意念去之甚远。甘师科班专业为西洋雕塑,秋华之年归根于中国画,“一画开天,恒光四溢。”厚实的人生阅历,深邃的美学积淀,用西画的严谨理学根基,炼造国画意象,水乳交融,使其画风隐含雕塑的凝重敦厚,释现于笔墨意象之中,其画无国画科班教条之拘,澄怀忘虑,物我冥会,自由境迁。读其作品使观者受之于眼,游之于心。初读其画,张狂、

  • 标签: 大写意 画展 中国画 人生阅历 西画 雕塑
  • 简介:在明代绘画中,对后来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画派,是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派。这个画派,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比一般的写意画更加显得豪放、泼辣。林良、陈淳虽已始发其端,而从根本上完成这一变革的画家是徐渭。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不似之似”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同时发抒“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发内心情感的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 标签: 徐渭 艺道观 水墨写意画 明代 绘画艺术 审美观
  • 简介:当今风风火火的中国画坛,接连不断的大展、大赛,一些个人画展、画集不时地拥入你的视线。而大多画家的作品却未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有这么几张画,你看后便会印在记忆里,抹不掉也挥不去,这是画里有了灵魂、有了思想,于是打动了你的心弦,刻骨铭心。有这么个“老头”,如果你和他擦肩而过你很难再想起他,但只要你和他说上几句话,你就会发现这可是个有“个性”的主,如果你再和他深谈下去,你会觉得他是个与众不同,有些怪诞、冷漠,甚至疾恶如仇、不满流俗,且又带有几分刚毅和沧桑情调的画家。这就是我和天津画家王明亮第一次交往的印象。王先生1940年出生于山东德州,幼年时代受民间艺人影响,即喜绘画,不过是画些神像、灶神、元宵灯饰画等而已。真正影响其走上艺术道路的,应是师从津门名画家张奇翼先生以后,方入其画途堂奥。其后因工作需要从事美术设计几十载,虽成绩殊荣多多,然其志向却钟情于徐渭、八大、石涛诸家。起初入画多以“竹”为题材,究其原因,其妻姓张名竹玲故画竹。不料首幅作品《大风竹》一不留神竟画进了山西省博物馆,紧接着还为他换得了一张盖着“山西省人民政府”大红印的收藏证书。从此一画而不可收,俯首画案前不觉然已白发染鬓了。回首间前脚已踏进了2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