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学者克拉·克尔总结了历史上高等教育使命存在的四种类型,指出了大学使命的一元化和多元化,重新审视了大学人才培养使命。本文通过对其思想的解读,提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要培养出让学生自己、大学和社会都能满意的人才;要在与时俱进中面向未来,在多元化使命中实现中国梦等教育观点。

  • 标签: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使命思想 多元化 一元化
  • 简介:雷明的《美国教育传统》是其三卷本《美国教育史》的结晶,该书是建立在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雷明在《美国教育传统》中重新界定了美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进而开发出了美国教育史研究的新方法。虽然雷明的教育生态学理论产生于人们对美国教育制度持普遍怀疑态度的时代,但雷明仍对美国教育制度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 标签: 劳伦斯·亚瑟·克雷明 《美国教育传统》 教育生态学
  • 简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涉及早期美国的道德伦理规范,作者把它们总结为荣誉、爱财、冒险、劳动、纯洁和勇敢等6个方面。虽然它们带有一定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但有其合理之处。这些道德伦理规范对我们今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美国 早期 道德伦理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代启示
  • 简介:<正>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苏格拉底法律不是一门需要掌握的手艺,而是一种知识追求。——布赖恩·比斯一、理论与语境之间的问题意识比斯在该书([美]布赖恩·比斯:《法理学:理论与语境》(第四版),以下简称"比斯书",邱昭继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9-11页)的第四版序言中指出:本书第一部分的论题(法律理论:问题和可能性)通常不包括在大学课程中,虽然他相信思考第一部分所提出

  • 标签: 比克 问题意识 法律理论 布赖恩 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出版社
  • 简介:一、“大学”内涵的多样化趋势与教学形态的演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大学”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纽曼时代的“大学”与博耶时代的“大学”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更具多样性,不同高校教育使命的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工作定位的差异。

  • 标签: 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众化阶段 教学定位 高校 克拉克 漂移
  • 简介:美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已经步入“协统者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培训机构的人员不仅要拥有科技运用能力和协调统筹能力,还应努力帮助高校教师重新认识自身的职业发展要求,积极关注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性,从容应对教学与研究发展的新趋势。哈佛大学戴瑞·伯克教学中心正是“协统者时代”美国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典型代表。该中心采取集中化的培训模式,一方面帮助高校教师理解“超职业”要求,提升教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新变化,适应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最后还支持教师主动应对教学、学习乃至科学研究的新态势。其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正在探索的教师培训工作具有诸多启发意义。

  • 标签: 美国高校 教师专业发展 协统者时代 哈佛大学戴瑞克·伯克教学中心
  • 简介:从志贺重昂的风景美论、冈仓天心的日本茶文化美论到和辶十哲郎、佐藤春夫、谷崎润一郎、土居光知、九鬼周造、久松潜一、冈崎义惠等人的文论,日本美学诸概念、诸范畴逐渐被提炼出来,最后到大西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品,日本古典美学三大基础概念在现代美学的体系架构内才得以被深入阐发。

  • 标签: 大西克礼 日本美学 幽玄 哀.物哀
  • 简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只有两位译者系统地对孟浩然的诗歌进行了翻译。通过比读保罗·罗尔的译著《孟浩然》与DavidHinton的译著《孟浩然山水诗歌》,重点分析了二者在翻译标准、翻译风格和意境再现方面的异同。通过对译文进行了对比研究,解释翻译目的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保罗·克罗尔 大卫·辛顿 《孟浩然》 《孟浩然山水诗歌》 孟浩然
  • 简介:肖特的传统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观念的孕育受到时代背景和作者理论基础的双重影响,其阐述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流变过程。奥肖特认为人类行为必然受到传统的影响,传统本身是一个多元的复杂体系,判断传统可欲与否的依据在于传统本身所内在的融贯性。奥肖特的思想为我们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传统观念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 标签: 奥克肖特 传统观念 创造性转换 方法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