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TheResearchInstituteofBuddhistCultureofChina,英文缩写:RIBCC)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佛教协会下属的佛教文化研究机构和开展国内外佛教文化交流活动的窗口。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佛教文化 研究所 中英文 CULTURE 简介
  • 简介:本文主要用新教开创者的神学理论结合实例说明基督教精神建立的商业伦理原则在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影响中国当代经济文化的因素中找取可能性应用,以梳理神学伦理学的道德原则,填补现当代经济交往的缺失。神学层面重申新教早期传统的商业伦理精神,兼用实际经济理论和具体成功案例来阐述新教经济伦理在中国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 标签: 新教 经济伦理 中国文化
  • 简介:“宫观文化:内涵与功能”学术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2005年1月14-15日召开,学术界和道教界人士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是在国内第一次以宫观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由于宫观文化在当代道教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它是在当代仍然传承着、发展着的活的文化,这次会议的组织者特别注意了邀请了部分宫观的负责人参与研讨。因此,本次会议是学术界和道教界合作的产物。

  • 标签: 宫观 道教文化 宗教文化 学术研讨会 传承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11月5日,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研讨会围绕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以及在“一带一路”中的贡献、地位及作用,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本土化,黄河地区回族经堂教育以及回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黄河文明 学术研讨会 伊斯兰文化 回族 伊斯兰文明 河南大学
  • 简介: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地处贵州东北的梵净山,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却始终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楚净山这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形态,主要得益于佛教在该地区的兴起、传播与发展。它是我国佛教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存的重要典范之一。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佛教文化 梵净山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工业文明 社会协调发展
  • 简介:澳门,这座在20世纪落日的余辉中从葡萄牙人手中回归祖国怀抱的城市,从其开埠至今400年来,笼罩在它上面的始终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梵蒂冈”或“东方蒙地卡罗”的面纱。人们对澳门的印象只有一个字:谜。今天,徐晓望、陈衍德两位先生著述的(澳门妈祖文化研究)一书的问世,终于为我们掀开了这个“谜。的一角。

  • 标签: 《澳门妈祖文化研究》 中国 民间信仰 历史地位 文化精神
  • 简介:五代时期,佛教在藩镇割据政权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僧侣来源广泛,队伍庞大。僧侣之中,有不为名利所诱,潜心修道,老死于寺院中者;然而亦有不少僧侣不甘心局限于寺院之中,他们身在寺院、’心系世俗,积极参与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活动。不少僧侣受到各地统治者的崇高礼遇,被尊为国师、谋主;不少僧侣对社会、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该隐遁山林,消极避世的僧侣,却在政治舞台上表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或许是唐末五代战乱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也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表现。

  • 标签: 五代 僧侣 佛教
  • 简介: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佛寺文化展开讨论,主要从植物与佛教的历史渊源、佛寺文化对于植物保护机制的分析以及危机现状的分析三个方面展现作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一部分的傣族佛寺文化对于植物多样性的贡献。

  • 标签: 生物多样性保护 西双版纳傣族 传统知识 植物 文化 佛寺
  • 简介:1.问题的提出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人口数约有43万人,主要集中居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水族人民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各异,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水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较高的竞技性,而且还表现出独特的水乡民间艺术风情。

  • 标签: 传统体育文化 水族 中国 原生态 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民族
  • 简介:文化必有其特性,五台山文化从四个方面的特性表现出其文化品格:一,佛教文化高地,这可以说是五台山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基础形态。二,文殊道场是五台山文化的最特出文化标识,文殊信仰对于五台山文化起着一种整合作用。三,“青黄并存”体现着五台山文化的旺盛文化活力。四,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合一是五台山文化与现代文明对话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佛教文化高地 文殊道场 青黄并存 自然价值 人文价值
  • 简介:经过一年准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佛教协会共同举办的“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日至4日在汉唐时期的西域中心乌鲁木齐市举行。9月初的边城乌鲁木齐正是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36名代表聚集一堂,共同交流西域佛教的研究成果,向大会提交28篇论文。自魏晋隋唐以来,人们常把印度看作“西天佛国”,不少中原大地的僧人为了寻

  • 标签: 西域佛教 中国佛教文化 世界宗教研究 魏晋隋唐 学术讨论会 汉唐时期
  • 简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以下简称意见),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和工作领导等5个方面,提出了23条重要的指导意见。

  • 标签: 民族文化事业 民族团结 和谐 语言 传承 繁荣
  • 简介:6月21日上午,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主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格列朗杰,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中国佛教协

  • 标签: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 北京 文物保护 文化交流 民俗文化
  • 简介:大相国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距今已有1460年的历史。1992年大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以来.除了日常的上殿过堂、诵戒、布萨等佛事活动外.为弘扬佛教文化.努力推动寺院文化建设,做了如下的工作。

  • 标签: 大相国寺 文化建设 寺院 开封 佛教文化 活动场所
  • 简介:2011年9月10,中秋小长假第一天。早上六点钟,天还蒙蒙亮,买买提·热介甫就已起身。

  • 标签: 年文化 伊斯兰教 小长假
  • 简介:华人教会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迅速,且颇具特色。1999~2000学年笔者有幸获得哈佛燕京学社的奖助在哈佛大学访学一年,有机会对美国波士顿地区华人教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希望能以管窥豹,从而为对美国华人教会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提供线索。

  • 标签: 美国华人 教会 基督教 信仰 民族文化
  • 简介:教会认为教堂是天主的圣殿,是信徒聚会祈祷和表达信仰的中心。教堂的出现最早在公元4世纪。据称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于312年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米兰诏书,宣布基督教信仰为国教,这使原先遭受镇压的基督徒们终能重见天日。为了聚会的需要,基督徒们开始兴建聚会场所,这类场所就是西方教会最初的教堂。至公元4、5世纪教堂建筑开始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地的教会管辖区内,权倾一时的主教们开始兴建象征权力、知识与信仰光辉的大教堂。

  • 标签: 基督教信仰 聚会场所 君士坦丁大帝 西方教会 权倾一时 文化自信
  • 简介:“端节”就是水族的大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以水历来推算过端日期的。“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农历的孟春为正月,是因为“春为阳中,万物以生”。而水历则以阴历九月为正月,是说九月万物阳而终,复乘阴而起,无有终已。因此,水族的秋实为岁首,

  • 标签: 节日文化 水族 年节 端节 世界 春节
  • 简介:据说一位资深国际旅游学家认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开发旅游不破坏民族文化的,假若有,那简直是个奇迹。”大概基于这种认识,由众多权威人土共同提出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论及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时写道:“以民族村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正遭遇不可挽回的破坏和面临消亡的危险,除非采取保护它门的行动。”如此尖锐地提出问题,的确令人深思,应当引以为戒,力避在旅游开发中损坏民族文化。不过,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并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使两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成功实例,在贵州是真实存在的,那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

  • 标签: 文化保护 民族村寨 旅游学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遗产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