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东西方心灵哲学通过各自独有的路径表现出了这样一种趋同,即深入心底去挖掘做人的奥秘,揭示人之为凡为圣的内在根据、原理、机制和条件,进而成就了特种形式的由心性角度切入的圣学。钱穆的安心之学最具典型意义,在重构理想人格的构成件时,不仅正确揭示了圣人心理的构成、条件、形成机理,而且成功解决了中外哲学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幸福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问题,如他不仅重视真善美等价值的必性,而且强调圣人还有富、贵、吉、福、顺、寿等特点。这些为世界价值性心灵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自然化意识和操作,但从实证科学角度所作的研究尚属阙如。这样的工作也值得我们今天关注和重视。

  • 标签: 钱穆 幸福 圣人之学 安心之学 心灵哲学
  • 简介: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相关,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纠绞与较量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可持续性。中国文化价值的早期传播是全方位的:从日常生活、居住园林到政治制度、伦理美学、哲学经济等。但是,中国文化的内敛性决定了中国文化价值的早期世界影响具有非主动性、非侵略性。中国文化绵延至今取决于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个性文化是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关键。

  • 标签: 文化 传播 中国文化价值观
  • 简介:朱贻庭教授的《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基于当今中国现实,究天人之际,明古今通理,察源辨流,举纲张目,勾勒出现代“中国伦理学”轮廓体系。“中国伦理学”是立足中国历史与现实,用中华民族的语言,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用特殊的概念、义理逻辑、话语体系所表达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说体系。“中国伦理学”似乎“说”的是中国“事”与“话”,实乃是从“中国”的角度“说”人类大家庭的普遍之“事”与“理”。“中国伦理学”不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富有个性的精神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伦理学”繁荣昌盛的光明大道。

  • 标签: 朱贻庭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 中国伦理学 再写中国伦理学
  • 简介: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法创新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在继承中创新。新时代要在重点继承中国共产党说服教育法和典型教育法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方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德治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儒家核心价值为核心的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主要由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两大部分构成,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不仅体系完善,而且功能强劲,对于传播统治阶级核心价值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法 继承 创新
  • 简介:物质财富创造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基础。然而,以市场理性为表征的“现代性”在允诺财富的同时,也衍生出“排斥道德”的问题。于是,财富创造中的一种“道德无涉”倾向逐渐蔓延开来,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痼疾”。实质上,伦理道德是财富创造本身的内在文化基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财富创造不至于危及人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纠正“道德无涉”倾向,重构财富创造的道德维度。

  • 标签: 现代性 财富创造 道德无涉
  • 简介:如果说中国传统文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具有整体性与合一性特征,那么西方文明则以天人二分为基础,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具有理性与科学特征。在具体认识中西文明产生的哲学基础,分析二者不同点的基础上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文明强调五位一体,主要表现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起点,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方面的和谐,最终实现五位一体的有机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刻,通过对中西传统文明进行比较,对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文明的内涵与特点,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文明观 天人合一 天人二分 五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