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为分析并总结夹层控制下剩余油分布规律,以高含水开发阶段渤海海域A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夹层构型精细解剖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夹层以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为主,平均厚度小于1m,表现为顺物源“前积式”和垂直物源“上拱式”展布样式。内部夹层延伸规模、发育位置控制着剩余油分布位置和富集程度。夹层水平延伸距离越远,夹层底部区域剩余油富集范围越大;在注采井与夹层配置方面,采油井钻遇夹层情况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更大,夹层底部剩余油更为富集;在夹层和储层韵律性控制下,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分为夹层顶部富集型、夹层上下富集型和夹层底部富集型3种。该成果对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和实施稳油控水措施均提供了决策依据。

  • 标签: 剩余油分布 数值模拟 夹层 储层构型 渤海海域
  • 简介:准确判识煤体结构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层,因孔隙大小、裂隙网络和破碎程度不同,对煤层气富集和运移影响也不相同。根据煤体破碎程度,将沁水盆地F区块3#煤层煤体结构类型划分为原生结构、过渡结构和碎裂结构,并分析了不同煤体结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表明:随着煤体破碎程度增加,测井曲线上通常表现为密度与电阻率均降低、井径扩大、声波时差增大。在测井资料定性划分煤体结构基础上,提出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计算煤岩脆性指数来定量判识煤体结构。通过实际应用认为,用煤岩脆性指数定量判识煤体结构是可行,判识结果与实际钻井取心资料符合率较高,能够提高煤体结构研究精度。

  • 标签: 煤层气 煤体结构 阵列声波测井 定量判识 煤岩脆性指数
  • 简介:针对目前AVO反演技术中普遍使用Aki-Richards,Shuey和Hilterman近似式,以Zoeppritz方程精确解为参照,针对4种常见含气砂岩类型,分别利用3种近似式计算AVO响应,并绘出相对误差随入射角变化曲线。通过对比与分析发现:Aki-Richards和Shuey近似式计算结果均较Zoeppritz方程精确解误差更小,Hilterman近似式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特别是在大角度入射时,Shuey近似式计算结果更为精确、稳定;不同储层条件下,3种近似式误差百分比不同,曲线特征不一致,整体上3种近似式在第Ⅲ类AVO气藏条件下误差均较小,计算结果精确度均较高。3种近似式对4种典型含气砂岩类型给出定量分析结果为优选储层参数反演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AVO技术 ZOEPPRITZ方程 近似解 正演模拟
  • 简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初始化是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重要环节。而常规平衡法会导致在油层大片连通区域有完全相同原始含油饱和度值,这不符合真实油藏流体分布情况。为提高数值模型精确度,提出了枚举平衡法进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初始化,原始流体饱和度通过三维地质模型饱和度进行枚举,不再取决于相渗曲线端点值;然后通过相渗曲线端点标定,生成新相渗曲线;通过毛管压力标定,保证了初始状态时流体饱和度场平衡。实际应用表明,枚举平衡法能够较好地展示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真实分布状态,并减少历史拟合工作量,在油藏数值模拟实践中有较好应用效果。

  • 标签: 油藏数值模拟 初始化 毛管压力 J函数
  • 简介:表征复杂岩性测井曲线之间相似度较高,在岩性识别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冗余,造成测井曲线具有一定模糊性与相关性,干扰识别过程,导致识别效果不理想。以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测井数据为例,采用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相结合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方法首先提取声波时差(AC)、自然伽马(GR)、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补偿中子(CNL)、补偿密度(DEN)、深侧向电阻率(RLLD)等对岩性变化反映比较敏感测井曲线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出3个综合变量Y1,Y2和Y3,再采用模糊识别方法对研究区岩性进行识别。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相结合岩性识别方法能有效消除特征曲线间模糊性与相关性,并使岩性识别的正确率达到86%,是一种实用且有效识别复杂岩性方法,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模糊识别 主成分分析 岩性识别 测井参数 苏里格气田
  • 简介:伊拉克W油田Mishrif组巨厚孔隙型生屑灰岩为强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结构评价难度较大。结合薄片、孔渗试验和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资料,使用分形理论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建立了以分形维数定量评价孔隙型生屑灰岩储层孔隙结构方法和标准。该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可分为2类,第1类储层孔隙结构整体具有显著“单段型”分形特征;第2类储层孔隙结构整体分形特征不显著,但其较大孔喉系统和较小孔喉系统各自具有显著分形特征,即“多段型”分形特征。分形维数能够反映孔隙型灰岩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压汞毛管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分段越多,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越强。利用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分区性对储层进行分类,同一类样品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相似性验证了分形维数分类结果合理性。Ⅰ类与Ⅱ类储层多对应“多段型”分形特征,Ⅲ类与Ⅳ类储层多对应“单段型”分形特征。该研究成果对相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孔隙型灰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压汞毛管压力 储层分类
  • 简介:地下介质通常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导致常规速度分析及动、静校正难以拉平地震同相轴,常规处理后地震道集仍然存在剩余时差,这是AVO属性分析和叠前反演常遇到难题。基于形状上下文(SC)和动态时间规整(DTW),提出了一种新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C-DTW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具有较好抗噪能力,对地震波形畸变具有较好鲁棒性,能够有效消除叠前地震道剩余时差;处理后地震同相轴波形连续,振幅特征未改变,可以提高AVO属性分析、叠前反演等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准确性。该方法利用叠前道集内各地震道波形相似性,优选出参考道,并在计算时窗内将道集中每一道都与参考道进行SC-DTW计算,求取其动态规整路径,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因而具有较好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剩余时差 动态时间规整 形状上下文 叠前道集
  • 简介: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Gabra组沉积砂体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性油藏勘探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在层序格架建立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Gabra组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Gabra组沉积时期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和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和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 标签: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 简介:为了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类型,为致密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分形理论和高压压汞方法,结合储层物性资料,通过对11个致密砂岩样品压汞实验,研究了冀中坳陷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根据进汞曲线拐点,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系统按直径大小划分为裂隙(>10μm)、大孔(1~10μm)、中孔(0.1~1.0μm)和微孔(<0.1μm)。依据分形理论,分别求取各尺度孔隙分形维数,验证了孔隙系统划分正确性。根据不同尺度孔隙分布频率,结合样品孔渗、排驱压力和退汞效率等参数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微孔分布频率高,但几乎无连通孔隙,具有较低渗透率;Ⅱ类储层连通孔隙发育,但微孔较少;Ⅲ类储层不仅有大量微孔,同时有丰富连通孔隙,渗透率也较高。通过分析得出,微孔分布频率越高,退汞效率越高,孔隙结构越简单,均质性越好;裂隙和大孔均决定了储层渗流能力。因此,Ⅲ类致密砂岩储层为最优质储层,可作为致密油气勘探与开采首选目标。

  • 标签: 致密砂岩 高压压汞 孔隙分类 分形维数 储层评价 冀中坳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