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处理了2008年8月佘山25m射电天线归心测量中的GPS观测资料。针对每期测量时段仅6h,不足以平滑测站坐标在天以内的高频变化,以及测量数据存在的严重周跳问题,特别调整了GAMIT软件解算模式的设置,即将参考站和待测站的坐标采用值做松弛约束(10m)、参数解算模式选择快速迭代,以避免周跳较大的观测数据被删除,并且采取了手动和软件自动相结合修复周跳的方式,得到了形式误差小于4mm的基线向量解,且测控点在ITRF2005系统下的坐标精度均好于2mm。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测控网的GPS测量结果与光学测量结果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求解问题。具体计算表明,由于存在大的旋转和平移,参数解难以收敛,为此采用了大参数部分预先扣除的方式。经6种解算模式的比较,最终获得了较高精度的转换参数,拟合残差均小于5mm。以上工作为佘山站后续VLBI、SLR归心测量及本地连接测量做了必要的铺垫。

  • 标签: GPS VLBI 归心测量 ITRF
  • 简介:用上海天文台研制的八通道GPS定时接收机PTS-1[1],进行了不同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比较。采用测量平均法和测量拟合法的结果表明,定时精度和测频精度比单点测量法提高2~3倍,达到30ns和3×10-13/d。这种低代价的轻便接收机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对许多用户是有实用价值的。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GPS) 时间比对 时间同步 频率测量
  • 简介: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是亚洲最大、全方位可转动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在国内首次配备主动面系统。对主动面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偏焦全息测量技术在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中的初步应用情况进行介绍。首先,介绍常用的天线主反射面面型测量方法。接着,介绍偏焦全息测量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飞行扫描,利用X波段致冷接收机和连续谱终端,将射电源3C84作为信号源,通过移动副反射面测量得到一幅聚焦天线方向图和两幅偏焦天线方向图。将三幅天线方向图作为偏焦全息测量算法的输入,获得天线口径面相位分布的Zernike系数。依据Zernike系数计算得到天线主反射面型面误差的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该均方根值与前期照相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最后,对今后的改进工作进行展望。

  • 标签: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 主动面系统 偏焦全息测量技术 飞行扫描
  • 简介:使用刚建成的上海天文台安吉天荒平观测站30cm旋转CCD漂移扫描望远镜(CCD阵列大小为1528pixel×1528pixel,视场约为8.4°×8.4°)观测了6个天区(露光时间为1s),每个天区观测2次。基于这批观测资料分析该设备的天体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利用"二维修正矩"方法计算星象位置,噪声对星象位置的影响小于0.1pixel(约2″),最小可达0.03pixel(约0.6″)。另一方面,以高精度的Hipparcos星表为参考,比较4种模型的归算结果得出:该望远镜CCD观测的非线性特征明显,归算时需要用到3阶(20参数)模型,此时Hipparcos星单次测量的位置精度为1.626″。

  • 标签: 天体测量 CCD 精度分析
  • 简介:太阳引力场效应对高精度VLBI时延测量有较大影响。本文比较了两种改正太阳引力场效应的计算方法--基于太阳引力偏折的方法和较差光行时方法,并由此得到结论:引力偏折与较差光行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两者对VLBI时延测量的影响的量级相同,但相差一个主项,即引力场中电磁波速度大小的变化引起的附中时延;另外二者还相差一些小项。

  • 标签: 太阳引力场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电磁波 时延
  • 简介:为了研究长焦距天体测量望远镜的成象特性和确定天体测量底片归算的正确模型,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标准区。本文为建立高精度的昴星团本体测量标准区提供了一份J2000.0历元FK5系统的参考星表。标准区的范围取为以昴宿六为中心的2°×1.5°天区,选取这一天区内PPM和ACRS星表中的恒是生作为基准参考星。对于这两份星表中的共同星,把它拉的位置和自行按误差计权合并,为了把极限星等从V=11等左右延伸到14等左右,把Eichhorn等(1970)的位置和自行及相应的Hertzsprung(1947)和Jones(1973)自行归算到与基准参考星同一系统,从中选取一部分恒星作为扩展参考星。由基准参考星和扩展参考星组成了一份479颗星的参考星表。

  • 标签: 天体测量标准区 昴星团 参考星表 疏散星团 自行 极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