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腔内泌尿技术Ⅰ期或Ⅱ期手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疗效与安全性,评价Ⅰ期手术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研究。以 2010年 2月~ 2015年 4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择期结石性脓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 48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23)、观察组( n=25),对照组: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 5-10日后,引流液澄清,体温、血常规、尿常规恢复正常后,行Ⅱ期碎石清石术,观察组采用Ⅰ期经皮肾碎石清石术,术中低灌注压,统计相关指标,一期清除脓肾、结石,若结石残留二次手术也视为Ⅰ期手术入选观察组,并将二次手术指标累计计算。结果:观察组 25例,其中结石残留 7例,均二次手术治疗。观察组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腔内泌尿技术Ⅰ期手术不能使患者明显获益,结石残留率高,还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再手术率高,不能作为结石性脓肾处理方法。

  • 标签: 脓肾 腔内泌尿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价值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某院骨科治疗的6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T检查,将常规检查作为对照组,将CT检查作为观察组,与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及ARCO分级准确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以及总诊断准确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部分在T1WI和T2WI信号上表现为斑点状或条状阴影,少数表现为局限性的斑片状或不规则形状,对照组均表现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结论:CT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上各具优势,影像学表现更清晰,对不同ARCO分级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优先选择。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患者 应用CT影像技术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