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比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50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所有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根据孕激素用药剂量不同将150例患者分为小剂量组(100mg/d)、中剂量组(200mg/d)、大剂量组(300mg/d)。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并对三组用药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接近,分别为92.00%、96.00%和94.00%,P>0.05;(2)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0%高于中剂量组(14.00%)和小剂量组(2.00%),中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3)干预前三组子宫内膜厚度相似,P>0.05;干预后三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改善,P<0.05。但干预后三组子宫内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接近,均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但随着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增多,安全性降低,因此推荐小剂量孕激素治疗。

  • 标签: 不同剂量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 临床效果 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糖皮质激素用于鼻息肉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鼻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鼻内镜下切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小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鼻内镜+糖皮质激素用于鼻息肉病,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并且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镜 糖皮质激素 鼻息肉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30例患者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妊娠结局进行研究设定为观察组,30例正常孕妇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妊娠结局与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直到足月妊娠生产后,有22例患者为剖宫产,有3例患者为自然分娩,2例流产,2例引产,1例先兆子痫。观察组各项指标(流产、引产及先兆子痫)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25例新生儿未见先天甲状腺功能低下、畸形等情况发生;观察组胎儿体重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用激素替代治疗能预防发生妊娠不良结局,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畸形和先天甲状腺低下等情况。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激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性早熟女童体内激素的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门诊确诊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30例为研究组,选取30例同年龄段非性早熟女童作为对照组,监测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瘦素、睾酮、雌二醇等指标。结果性早熟女童在骨龄、身高、BMI、体重、LEP、FSH、LH、E2水平都高于对照组,且仅有T指标低于对照组;性早熟女童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早熟儿童的体内激素水平与瘦素、骨龄、BMI之间存在相关性,性早熟女童提前出现第二性征、骨骼成熟以及生长加速等特征,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 标签: 性早熟女童 激素 生长发育 儿童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测定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0例,其中,男22例,女58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55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25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受体分析(RRA)方法,分别检测并对比三组的TRAb含量。结果Graves病组、HT组的TRAb含量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raves病组与HT组相比,前者的TRAb含量及阳性率要高于后者(P<0.05)。结论TRAb检测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率较高,尤其是最常见的Graves病。因此,TRAb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值得关注。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甲状腺疾病 诊断价值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钴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视神经炎患者6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信封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3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对常规组患者单纯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甲钴胺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方案的用药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与76.7%,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视神经炎患者采取甲钴胺+糖皮质激素的疗效确切,可帮助患者明显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视神经炎 糖皮质激素 甲钴胺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78例疑似冠心病的自然绝经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测定甲功五项(T3、T4、FT3、FT4和TSH),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依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Gensini评分〈50分组、〉50分组),依据TSH水平进一步分层:1组〈2.5mLU/L,2组〉2.5mLU/L。结果①冠心病组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SH〉2.5mlU/L组冠心病发病率为76.5%,TSH〈2.5mlU/L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ensini积分〉50分组TSH水平明显高于〈50分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相关(偏回归系数为5.473,P〈0.05),即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TSH水平每升高1mlU/L,Gensini积分升高5.473。结论TSH水平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绝经后女性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GENSIN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所就诊的79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根据生长激素应用剂量分为三组,即低剂量组(0.26mg/kg/周)、中剂量组(0.35mg/kg/周)和高剂量组(0.41mg/kg/周),每组分别为29例、26例、24例。每天睡前皮下注射rhGH,疗程为1~2年。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standarddeviationscore,HtSDS)、生长速度(growthvelocity,GV)、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组患儿应用rhGH治疗1年后HtSDS、G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剂量组高于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三组患儿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各有1例患儿出现暂时性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三组患儿甲状腺功能均无异常。结论rhGH治疗ISS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偶见,安全性高,其中大剂量疗效明显优于中、小剂量。

  • 标签: 特发性矮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治疗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雌激素对药物流产后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药物流产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雌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7.50%(P<0.05)。结论在药物流产后,给予雌激素治疗,有利于减少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流产 雌激素 阴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后胃肠肽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以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观察组A(29例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B(5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另选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的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血清胃泌素、血清瘦素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为34.0%,明显高于观察组A的24.1%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脏是胃肠肽激素的主要生物降解和清除场所,血液透析治疗可影响患者胃肠肽激素的血清水平,增加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是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胃肠肽激素 胃肠道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激素替代疗法联合中药补肾调经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诊治的卵巢早衰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的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补肾疏肝调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激素替代疗法联合中药补肾调经治疗的卵巢早衰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可以将其用来治疗卵巢早衰。

  • 标签: 激素替代疗法联合中药补肾疏肝调经 卵巢早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绵阳地区汉族人群Graves病(GD)临床特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2010年5月-2012年11月在绵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初诊的92例G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并记录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亚组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FT3、FT4水平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女性患者的FT3、FT4水平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无相关关系。结论GD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及窦卵泡数量(AFC)对于卵巢反应性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bFSH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61、0.324,P〈0.05);年龄、bFSH与成熟卵泡数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r=-0.283、-0.297,P〈0.05);AFC和Gn呈负相关关系(r=-0.441,P〈0.05),与成熟卵泡数呈正相关关系(r=0.502,P〈0.05)。结论:年龄、bFSH及AFC对于卵巢反应性具有较好临床预测价值,且AFC的预测价值优于年龄和bFSH。

  • 标签: 基础卵泡刺激素 窦卵泡数量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 卵巢反应性
  • 简介:应用食蚊鱼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基因(CYP19α)、卵黄蛋白原基因(VTGα)和雌/雄激素受体基因(ERα/ARα)mRNA转录水平为指标,评价广州海珠涌和黄埔涌食蚊鱼受环境激素物质干扰产生雌/雄性化效应的现状。结果显示,海珠涌宝岗大道段(BG)、洪德路段(HD)和黄埔涌赤岗路段(CG)、苗艺路段(MY)采样点雌鱼性腺CYP19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雌鱼肝脏VTGαmRNA的表达水平在夏冬两季CG点都显著升高,但在BG、HD和MY点的表达水平在冬季则显著下降;夏冬两季雌鱼雄激素受体ARαmRNA表达水平在各点都显著升高。雄鱼性腺CYP19αmRNA表达水平在各点都无明显差异,但CG点在夏季显著升高,而MY点在冬季则显著下降;雄鱼肝脏VTGα和雌激素受体ERα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各点都显著升高,但夏季MY点和冬季HD、MY各点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雌性食蚊鱼的VTGα和CYP19α基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ERα较对照REF明显升高,表现出雄激素效应;雄性食蚊鱼VTGα和ERα转录水平较对照REF显著升高,CYP19α基因无显著性差异,表现出雌激素效应。生活在广州海珠涌和黄埔涌中的食蚊鱼受雌/雄激素物质干扰明显,表明河涌中环境激素污染严重。

  • 标签: 环境激素 食蚊鱼 广州河涌 目标基因 MRNA表达 生物化学
  • 简介:目的结合年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筛查在孕前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女保健中心进行孕前保健检查的1426例25~40岁妇女分为25~30岁、31~35岁、36~40岁3组,采用血清AMH筛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426例受检者AMH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AMH〈1.1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6例受检者中有不孕症者184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2.9%;其AMH〈1.1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孕前检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前保健中,35岁以上的妇女通过筛查血清AMH水平,有助于提高隐匿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检出率,以促进妇女进行更合理的生育规划及指导不孕症治疗方案的决策。

  • 标签: 孕前保健 卵巢储备功能 抗苗勒氏管激素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肿瘤患者分为高剂量组(21例)、中剂量组(29例)和低剂量组(19例),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在局部水肿和颅内高压改善方面优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对于肿瘤相关症状的治疗,将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控制在40mg/d(以甲泼尼龙计)以下,既可保证临床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糖皮质激素 临床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