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掌舵人的民国大学校长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先行者、奠基人,承担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同时面对政治环境中的激烈碰撞,感受着安身立命之环境的变化,经世致用的文化基因指引他们投身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致力于增进社会政治变革等活动中。因此置身其间的民国大学校长普遍具有“学术人”和“政治人”双重角色,具备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关怀。胡适作为民国时期著名大学校长,尽管立志于学术,却在时事危亡的时代环境中无法忘情于政治,不断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徘徊,明显存在依违两可的矛盾心态。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情境使得学术与政治的双重追求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导致胡适校长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惑与身心煎熬。胡适的人生境遇为我们深刻解读民国大学校长的生存样态提供极好的范本,具有一定价值且富有典型意义。

  • 标签: 民国时期 胡适 角色 学术 政治
  • 简介:洪业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又在美国留学八年,有着深厚的东、西学功底。自其留学归来,一直执教于燕京大学,历任历史系教授、教务长、图书馆馆长等职。顾颉刚早年以“古史辨”声闻于世,而后辗转多处也任教于燕大。虽然二人的成长环境、治学方法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志趣相投的洪业与顾颉刚在燕大共事长达八年之久,常相过从,全无争胜之心。二人相互砥砺,奖掖后进,在为我国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史学后生的同时,也践行着抗日救亡和民族复兴的责任。

  • 标签: 顾颉刚 友情 学术 图书馆馆长 “古史辨” 传统教育
  • 简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学术治理的价值理念、主体关系、行为规制、目标追求等正面临着深刻的伦理转向与重构。高校学术治理的伦理架构包含精神伦理、权力伦理、责任伦理和制度伦理。高校学术治理必须张扬学术自由,必须建立基于专业自治的学术权力平衡机制,必须践行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使命的学术研究责任,必须追求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格局。

  • 标签: 学术治理 精神伦理 权力伦理 责任伦理 制度伦理
  • 简介: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不啻为一场文化消费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学术期刊是提升全民阅读质量的重要力量,全民阅读能使学术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术期刊应凭借科学性与权威性努力扩大学术影响力和公众影响力。在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参与全民阅读、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全民阅读的质量,必须坚持阳春白雪的办刊质量,改变曲高和寡的传播状态,以开放办刊的思维,实现获取渠道的开放化、受众群体的开放化、研究问题的开放化,以便扩大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扩大学术期刊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 标签: 学术传播 全民阅读 学术期刊 文化消费 开放办刊
  • 简介:李塨与方苞都是清代著名学者,二人往来密切,彼此推崇,也相互辩难。他们关于《南山集序》说法的矛盾,揭示其背后隐藏着真相。他们关于格物及虚实之学的争论,展现程朱理学与颜李学派之异同。他们对于礼义的探讨和礼俗的践履,可以窥见清初礼学兴起及其重视践履的时代特征。

  • 标签: 李塨 方苞 《南山集序》 程朱理学 颜李学派 礼学
  • 简介:《芮良夫毖》中的"圣人"特指有威权的诸侯大臣,"彼人"指周厉王,"君子"指普通卿大夫,"君"、"元君"指世族伯长,诸词汇的使用均具早期特点,非战国时之泛称。竹书"和德定刑"的提法与西周早期"明德慎刑"观念一脉相承,且其散韵结合、"诗""书"合体的文体特点反映了部分"诗"类作品的早期传述状态。竹书当作于西周晚期厉王出奔之后,共和行政之前。学界针对楚简"诗"类文献所提出的"战国虚构说"尚可商榷。竹书主旨直斥周厉王已无资格为王,主张征召有威权的诸侯伯长入主朝政,实为"共和行政"张本。竹书反映了西周晚期世族势力勃兴,家臣制度完善,世族之间矛盾丛生的历史情实,同时反映了西周晚期王权观念的重大改变。

  • 标签: 清华简 《芮良夫毖》 《诗经》 西周
  • 简介:英语语言学学术著作是十分严谨并能体现专业性的著作,对它的翻译也同样是需要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因为英语语言学学术著作自身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得翻译工作存在一定困难。本文主要分析了翻译英语语言学学术著作的三个原则,即忠实性、可读性、关联性原则,并给出了翻译策略,即增词法和减词法,顺译法和逆译法。

  • 标签: 英语语言学学术著作 翻译原则 翻译策略
  • 简介:本文尝试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学术话语权的构成,以及其法律依据,并归纳了目前学术话语权被滥用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行各部门法律对这些不轨行为的规范及其漏洞.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学术生产领域的监管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的综合竞争力.

  • 标签: 学术话语权 学术产业 学术品牌 学术竞争
  • 简介:梳理学术共享空间的形成过程,认为学术共享空间是由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发展、演变而来。然后,分析学术共享空间的使命和功能。概括出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六类服务项目(数据服务、学术交流、研究入门向导、数字化服务、技能培训服务和个性化增值服务)和四种服务模式(学术机构库、学术支持服务、整合型学术服务环境、学术社区)。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发展阶段落后于国外的现状,提出学术共享空间的未来发展策略:因校制策,整合服务;提升馆员职业技能;完善服务评价机制。

  • 标签: 学术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 数据服务 机构知识库 学术支持服务
  • 简介:我校第十一期学术论坛于2016年12月16日举行。本期学术论坛邀请信息工程系副教授李栓保博士担任主讲,科研处处长文小才博士主持。李栓保博士以"面向‘一带一路’的税收大数据"为题,从综合治税、税收信息系统、税收云计算、"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税收大数据等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 标签: 学术论坛 税收信息系统 信息工程 综合治税 博士 副教授
  • 简介:与一般语篇具有的权威性声音不同,学术语篇要求作者尽量"失语",而读者尽量"发声"。哲学学术话语的建构声音策略离不开哲学学科语言的特殊性,深受作者的政治、文化背景影响。分析哲学学术话语的声音建构策略,有助于归纳和分析出哲学学科的话语特点,弥补研究的不足。

  • 标签: 声音 学术话语 哲学
  • 简介: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引导学术研究走向的重要阵地。学术期刊评价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评判。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也受约于当前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本文从介绍学术期刊评价的产生入手,阐述了当前定性与定量两大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分析了当前评价体系对学报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高校学报
  • 简介:学术期刊如何走出“象牙塔”,插上移动社交的翅膀,让更多科研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移动社交的智能传播或可助其一臂之力。让每篇文章都有“自由身”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格审定的我国学术期刊多达5700余种,如果按照每种月刊发20篇年刊发240篇计算,全年刊发的学术文章就多达130余万篇。在学术期刊纸质出版形态里,一篇文章要获得“自由身”,

  • 标签: 学术期刊 自由身 纸质出版 科研成果 用户基数 施普林格
  • 简介:学术诚信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编辑作为学术论文发表的“第一道关”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有效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为学术风气的净化贡献一己之力。文章立足于编辑主体性缺失导致工作中最易出现的不端方面,尝试从用稿规则制定、稿件初筛、稿件送审、稿件发表等日常工作环节中,探讨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 标签: 编辑 防范 学术不端行为 主体性
  • 简介:2017年6月3日至4日,“杜甫与长安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杜甫读书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会议由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汉唐文学研究院、杜甫读书会联合主办。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长安文化 读书会 杜甫 学术论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简介: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积累丰富,但相关研究不足,学术创新有限,基本没有跳出西方管理学范式。这与中国市场经济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术研究面对的诱惑太多,无法集中精力做好研究的浮躁环境有关,亦与华人学者普遍缺乏进行学术创业的恰当方法有关。陈明哲教授的贡献在于,他以切身经历提醒华人学者们,现实的学术创业之路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将华夏智慧与现代管理接轨,产生更多学术成果,从而与西方主流管理学术成果进行更平等、更多元的对话。

  • 标签: 学术创新 管理实践 动态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