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钼靶影像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312例,按3∶1随机分成训练组(234例)与验证组(78例),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在训练组中,SLN阴性组158例,阳性组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SLN转移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在训练组及验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组中,肿瘤最大径、临床T分期、淋巴结触诊、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脉管浸润、MRI [肿块形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这11个变量在SLN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触诊、MRI (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脉管浸润为预测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个变量构建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和0.897;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P值分别为0.883和0.579 (P>0.05)。结论基于MRI及钼靶的术前影像学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SLN转移情况。

  • 标签: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列线图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钼靶检查
  • 简介:摘要:通过地质勘探剖面图里静力触探曲线数据,计算振动桩机成桩的可能性及极限承载力,并通过工程实例加以证明,为设计人员选择振动桩机及桩直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静力触探试验 比贯入阻力 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简介:摘要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形态特征分析视路相关神经眼科疾病,mGCC具有类似视野的定位诊断价值,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分布具有精准的水平、垂直及象限性规律特征,具体表现为:视交叉前病变表现为单眼mGCC环萎缩变薄或者水平划界上下半侧mGCC萎缩、视交叉部病变表现为中垂线划界双眼鼻侧半mGCC萎缩变薄、视交叉后视路病变表现为中垂线划界同向半侧或1/4象限mGCC萎缩。mGCC厚度形态特征在视路相关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客观定位分析的价值。

  • 标签: 眼科学 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神经眼科 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局部性牙周炎患者行后牙单颗固定种植修复后其功能及结构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治疗的牙缺失需进行后牙单颗牙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慢性牙周炎(稳定期),将患者分成牙周炎组(40例,合并慢性局部牙周炎)和牙周健康组(93例,牙周健康)。随访6个月,比较在种植修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种植体探诊深度(PD)、牙龈厚度、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边缘骨吸收变化等参数,考察两组的种植修复成功率。结果两组种植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93/93)比95.0%(38/40),χ2=1.94,P=0.163];牙周健康组与牙周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0.0%(0/93)比2.5%(1/40),χ2=0.19,P=0.663]。牙周炎组术后3个月、6个月PD与术后1个月比较,参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4.30,P=0.020、< 0.001)。牙周炎组术后6个月mSBI(t=1.97,P=0.048)、牙周健康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mSBI(t=3.64、4.50,均P < 0.001)与相应组术后1个月相对应参数比较均降低。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PD、PIS、mSBI相关参数同一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间PD、mSBI相关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13,P=0.041、0.035)。种植修复术后6个月,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边缘骨吸收量较其术后呈升高趋势,牙周炎组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1.64、0.63,P=0.100、0.524),牙周健康组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1.70、1.18,P=0.088、0.236),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牙周炎组牙龈厚度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0.99、0.49,P=0.321、0.620),牙周健康组牙龈厚度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t=0.87、1.36,P=0.379、0.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牙龈厚度、边缘骨吸收量在相同时间点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9、0.39、0.54、0.77、0.55、0.38,P=0.623、0.693、0.590、0.439、0.580、0.699)。结论单颗固定种植修复术可用于治疗牙缺失合并慢性局部性牙周炎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对牙龈厚度、边缘骨吸收量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较牙周健康者具有较高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

  • 标签: 牙缺失 慢性牙周炎 牙种植 牙种植体,单牙 牙周指数 牙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阻肺患者膈肌厚变化情况并对其与患者活动耐力、呼吸困难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此病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抽取40例健康人,将其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膈肌厚度、膈肌厚度分数、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指数等指标,并对此病患者膈肌厚度变化与肺功能、活动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TLC位膈肌厚度高于参照组、膈肌厚度分数低于参照组,厚度分数与6MWT间为正相关(r=0.514、0.589,P<0.05),与mMRC为负相关(r=-0.467,P<0.05);(2)将观察组患者以TF值进行分组,分为G1(TF≤1.458,n=32)和G2(TF>1.458,n=8)两组,G1组6MWT距离比G2组短,mMRC比G2组高,FEV1、MVV均比G2组低(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膈肌厚度、膈肌厚度分数下降对患者的活动耐力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均可造成影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膈肌厚度分数 活动耐力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的列线图预测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经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重症患者。收集万古霉素治疗开始时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谷浓度和峰浓度)。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预测模型和列线图。结果纳入64例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重症患者,16例(25%)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将万古霉素AUC、肾小球滤过率(GFR)、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作为预测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logit(P)=-4.83+0.009×AUC(万古霉素)-2.87×a+2.53×b。若GFR>60 ml/min时,a=1,GFR≤60 ml/min时,a=0;若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2时,b=1,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2时,b=0。绘制预测肾损伤的列线图。受测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AUC为0.927(95%CI 0.851~1.000)。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发生率的截止值为26.48%时,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7.5%。结论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发生率高。基于万古霉素AUC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重症患者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

  • 标签: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肾损伤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表面形态学方法分析重度尼古丁依赖者各脑区皮质厚度的改变,并进一步研究与吸烟相关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41名重度尼古丁依赖者[年龄25~52(38±8)岁]和56名不吸烟的志愿者[年龄22~51(36±8)岁]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3.0 T MRI扫描,应用FreeSurfer软件分析两组间皮质厚度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重度尼古丁依赖组与吸烟相关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在大脑9个区域皮质厚度降低,其中左侧大脑皮质包括:颞中、中央前、额上及脑岛皮质[(2.78±0.10)比(2.92±0.17)mm、(2.57±0.15)比(2.70±0.14)mm、(2.63±0.18)比(2.76±0.15)mm、(3.01±0.10)比(3.13±0.13)mm](均P<0.01),右侧大脑皮质包括:颞极、额中前端、额上、中央后、额下岛盖部皮质[(3.12±0.14)mm比(3.26±0.19)mm、(2.71±0.16)mm比(2.87±0.18)mm、(2.96±0.15)mm比(3.10±0.20)mm、(2.57±0.15)mm比(2.71±0.15)mm、(2.54±0.11)mm比(2.65±0.15)mm](均P<0.05)。左侧脑岛皮质厚度与初始吸烟年龄呈正相关(r=0.403,P=0.009),其余脑区皮质厚度与吸烟相关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度尼古丁依赖者的皮质厚度有明显变化,且左侧脑岛皮质厚度与初始吸烟年龄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放射学 成瘾 磁共振成像 尼古丁 皮质厚度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厚度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关联性分析。方法:研究节点2021年3月-2022年6月,纳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收治的28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落实对其资料的分析,以是否阴道试产成功为依据,分为成功12例,未成功16例,分析影响阴道试产的因素,并评估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成功率与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对比,妊娠时间间隔少于24个月、子宫下段瘢痕组织低于3mm、体质数超过30kg/m2、年龄超过30岁相比,成功者与未成功者有差异(P

  • 标签: 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厚度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 再妊娠 阴道试产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自动分割方法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体积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88眼,其中,男27例32眼,女37例56眼;平均年龄(62.7±7.4)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3.7±7.2)年。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参照早期DR治疗研究组制定的分级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DR(NDR)组28眼、非增生型DR(NPDR)组36眼和增生型DR(PDR)组24眼。同期纳入与患者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9人3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和自动分割方法计算受检眼SFCT和脉络膜体积。结果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SFCT分别为(277.8±45.3)、(220.9±38.7)、(231.8±26.7)和(252.0±42.2)μm,脉络膜体积分别为(8.8±1.0)、(7.6±1.3)、(8.2±0.9)和(8.7±1.0)mm3,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615、7.711,均P<0.001);NDR组和NPDR组SFCT和脉络膜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DR组SFCT和脉络膜体积较NDR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DR患者SFCT变薄、脉络膜体积减小,而随DR程度的加重,SFCT逐渐增厚,脉络膜体积增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 自动分割方法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名)、对照组(60名)。在此期间,对照组采取口服降糖方式治疗,观察组采取强化治疗。而后对比两种治疗模式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胱抑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强化治疗,其在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胱抑素指标对比中,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胱抑素C水平上治疗效果显著,对临床指标改善效果突出、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标准化专项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 出入量记录 准确性
  • 作者: 李玲 刘芳 张顺 于克祯 逯瑶 高群 王宏 胡深 陈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北京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73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CT血管成像(4D CT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及基于预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出血转化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进行“一站式”CTA-CT灌注成像及EVT的101例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45例)及未出血转化组(5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相关临床、影像学变量,如年龄、初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D CTA侧支循环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等,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对AIS是否发生出血转化诊断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出血转化组与未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9.00(68.00,85.00)岁、73.00(62.75,80.00)岁,Z=-2.20、P=0.028]、NIHSS评分[分别为16.00(12.00,21.00)分、9.50(6.00,14.00)分,Z=-4.44、P<0.001]、ASPECTS评分[分别为5.00(3.00,8.00)分、8.00(7.00,9.00)分,Z=-4.23、P<0.001]、4D CTA侧支循环评分[分别为2.00(0,3.00)分、3.00(3.00,4.00)分,Z=-5.39、P<0.001]、血栓负荷评分[分别为4.00(1.00,7.00)分、7.50(6.00,9.00)分,Z=-3.42、P=0.001]、闭塞位置(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为23/22例、11/45例,χ²=9.70、P=0.002)及心房颤动(分别为27、19例,χ²=5.83、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SPECTS评分(OR=0.64,95%CI 0.47~0.87)、NIHSS评分(OR=1.13,95%CI 1.01~1.26)、4D CTA侧支循环评分(OR=0.40,95%CI 0.22~0.76)是AIS患者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以ASPECTS评分、NIHSS评分、4D CTA侧支循环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AIS是否发生出血转化的AUC为0.876,95%CI 0.807~0.945,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87.5%。结论低ASPECTS评分、高NIHSS评分及低4D CTA侧支评分的AIS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出血转化,结合三者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IS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概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出血转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参数及临床参数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3例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79例,年龄19~93(47.3±14.9)岁。按照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68例)和验证组(n=115例)。勾画并计算患者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生存(OS)期进行预后分析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通过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行为状态(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PF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70~3.277,均P<0.05);年龄、LDH水平、B症状、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O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61~4.193,均P<0.05)。训练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LDH水平、Ann Abor分期及TLG是预测DLBCL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89~3.367,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一致性;C-index评估结果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PFS期:0.724对0.762;OS期:0.749对0.753)。临床DCA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结论基于18F-FDG PET代谢参数TLG及临床参数(年龄、LDH水平、Ann Abor分期)生存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为精准个性化治疗提供可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DNA筛查(NIPT)联合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胎儿染色体疾病筛查的孕妇5 7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无创产前DNA筛查以及NT检测。以羊水穿刺的结果为金标准,评估NIPT、NT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5 730例孕妇经无创DNA筛查出染色体异常高风险64例(1.12%);经超声检测NT增厚140例(2.44%)。不良妊娠的结局随着NT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经羊水穿刺的68例孕妇,确诊染色体核型异常51例,以21-三体综合征居多(23/51,45.10%),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均达到理想水平。结论NIPT联合胎儿NT检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孕妇产前的主要筛查手段,可有效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 标签: 染色体畸变 DNA突变分析 颈项透明层厚度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期和T2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影响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72例T1期和T2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64例,女208例;年龄为(65±8)岁。患者均行根治性食管癌切除+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淋巴结清扫、转移及随访情况。(2)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电话和网络问诊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以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结果(1)淋巴结清扫、转移及随访情况。672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8)枚,淋巴结转移数目为2(1~19)枚。672例患者中,18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T1期和T2期分别为58例和124例。67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8(1~85)个月。672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5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0%、74.3%、66.0%。325例T1期和347例T2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0个月和61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0%、83.5%、73.4%和87.4%、69.9%、59.2%;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5)。(2)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40,1.54,2.56,95%可信区间为1.07~1.85,1.20~1.99,1.79~3.6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是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42,1.61,2.63,95%可信区间为1.07~1.89,1.25~2.09,1.82~3.78,P<0.05)。(3)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肿瘤组织学分级为G3,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为N1期、N2期、N3期,肿瘤TNM分期为Ⅲ期、Ⅳ期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48,1.64,2.23,1.85,2.09,4.48,4.97,3.54,5.53,95%可信区间为1.08~2.03,1.20~2.23,1.47~3.39,1.34~2.54,1.44~3.04,2.89~6.95,1.57~15.73,2.48~5.05,1.73~17.6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合并症,肿瘤组织学分级为G3,肿瘤T分期为T2期,肿瘤N分期为N1期、N2期、N3期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57,1.89,1.63,1.71,3.72,3.90,95%可信区间为1.14~2.16,1.23~2.91,1.17~2.26,1.16~2.51,2.37~5.83,1.22~12.45,P<0.05)。(4)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构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其得分分别为82、100、100分,得分总和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应用术前合并症、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构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列线图预测模型,其得分分别为23、38、27、100分,得分总和对应1、3、5年总生存率。ROC结果显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66(95%可信区间为0.62~0.71,P<0.05)。1、3、5年总生存率列线图预测模型AUC分别为0.73、0.74、0.7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6~0.80、0.68~0.79、0.65~0.78,P<0.05)。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的淋巴结转移率和1、3、5年总生存率与实际淋巴结转移率及1、3、5年总生存率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是T1期和T2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术前有合并症,肿瘤组织学分级为G3,肿瘤T分期为T2期,肿瘤N分期为N1期、N2期、N3期是T1期和T2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患者术后总生存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鳞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黄斑区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定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2月—2022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4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1~75(49.7±11.4)岁;观察组中,发生视野缺损者纳入视野缺损组24例24眼(将视野缺损更大的一侧眼纳入观察),未发生视野缺损者纳入视野正常组18例18眼。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机器数据库中挑选同期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者42例为健康对照组,将其右眼纳入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视力、视野和OCTA检查,并采用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的厚度,以及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RCP)和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的血管密度进行定量评估。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将视野缺损组、视野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鞍区占位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与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视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鞍区占位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对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视野缺损组患者的mGCC和pRNFL厚度、RPC和SRCP血管密度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密度(RPC和SRCP)与视网膜结构厚度(mGCC和pRNFL)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视野缺损程度呈负相关(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不同的视网膜结构厚度对血管密度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RNFL厚度、mGCC厚度、RPC血管密度、SRCP血管密度诊断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767、0.756、0.707、0.702。结论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的黄斑区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视网膜血管密度明显降低,且与患者视野缺损程度呈负相关;OCTA检测可定量评估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结构厚度,在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视交叉 垂体肿瘤 视网膜血管 断层扫描,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及其对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作用。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患者,共计73例;将其中行雷珠单抗治疗的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更优(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可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 裸眼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及其对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作用。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患者,共计73例;将其中行雷珠单抗治疗的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更优(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可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 裸眼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数字体层摄影及全数字乳腺摄影(DBT/FFDM)模式平均腺体剂量(AGD)与乳房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厚度和密度)乳房在具体情况下摄影方式的优化选择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9例乳房Combo(DBT+FFDM)临床资料,分别收集记录双乳正位(CC)及内外斜位(MLO)压迫厚度、AGD、kVp和乳房量化密度(Q_abd)类型,分析DBT/FFDM模式下压迫厚度、密度与AGD之间的关系。结果DBT/FFDM模式AGD与压迫厚度(CC位:r=0.55、0.53,P<0.001;MLO位:r=0.62、0.48,P<0.001)、乳房密度(CC位:r=0.36、0.39,P<0.001;MLO位:r=0.16、0.30,P<0.001)正相关;DBT模式AGD组间差异小,FFDM模式AGD组间差异大(厚度分组CC位:F=35.29、31.32,P<0.005; MLO位:F=44.83、27.02,P<0.005;Q_abd分类CC位:F=18.68、19.76,P<0.005;MLO位:F=4.58、10.52,P<0.005);Q_abd分类高的乳房平均压迫厚度较低(CC位:F=16.28,P<0.005;MLO位:F=17.81,P<0.005);同时考虑压迫厚度与乳房密度交互作用影响,仅在MLO位DM模式对AGD有交互作用(F=3.16,P=0.005)。结论DBT/FFDM两种模式剂量累积可能增加辐射风险;乳腺摄影优先采用单视图CC/MLO-DBT或CC/MLO-(DBT+FFDM)+单视图MLO/CC-FFDM模式,在减低辐射剂量风险方面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数字乳腺体层摄影 乳腺摄影 平均腺体剂量 压迫厚度 乳房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阴道超声辅助GnRHa+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收治我院在2019年8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观察组,分别实施GnRHa治疗以及阴道超声辅助GnRHa+曼月乐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月经疼痛与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较之对照组,明显提升(p

  • 标签: 子宫内膜厚度 月经疼痛评分 阴道超声 GnRHa 曼月乐环 子宫腺肌病 痛经 子宫内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LP)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史患儿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且有LP和IVR治疗史的ROP患儿35例7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7例34只眼;年龄(5.54±1.04)岁。根据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LP组、IVR组,分别为18例36只眼和17例34只眼。两组患儿年龄(t=-1.956)、性别构成比(χ2=0.030 )、出生胎龄(t=-1.316)、出生体重(t=-1.0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862、0.197、0.297)。所有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Cirrus HD-OCT 5000的黄斑立方体512×128模式对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14.13 mm2椭圆环形区域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获得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6个扇形区以及平均、最小mGCIPL厚度。两组间mGCIPL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GCIPL厚度与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LP组比较,IVR组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区域以及平均、最小mGCIPL厚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6.719、7.682、7.697、5.151、5.008、7.148、6.58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GCIPL厚度与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接受IVR治疗的ROP患儿mGCIPL厚度较接受LP治疗者更薄。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激光凝固术 血管生成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