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除了高龄、合并疾病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开始治疗的时间和治疗模式的改变也是影响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减少再灌注治疗延迟的时间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此,早期识别可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特别是高危患者尤为重要。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早期识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典型 再灌注治疗 高危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00例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和100例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前PR段和ST段压低组患者CI、PI和PR间期均明显低于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组,而P波电压和P波时限则明显高于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组,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电图特征,且该心电图特征可作为该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

  • 标签: 房性早搏 PR段 ST段 心电图
  • 简介:早期溶栓后3小时抬高ΣST恢复<30%者有7例,对溶栓后1小时抬高ΣST恢复<50%的病人进行评估,高血压并发率<25%组高于≥25%两组(P<0.05)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 改变预后 治疗改变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的抗凝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与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一步,以往都是以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但是普通肝素有非直接作用、可激活血小板等缺点,迫切要求新的抗凝剂的出现。比伐卢定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半衰期短,起效快失效也快,使其成为PCI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抗凝药。本文就比伐卢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比伐卢定
  • 简介:摘要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见血管病变为回旋支或者右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在总人群的发病率约0.6%~1.3%,包括左冠状动脉起源肺动脉、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等,右冠缺如是最少见的冠脉起源异常之一,本文报道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冠缺如病患者。并结合介入指南及文献报道进行治疗及分析。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右冠缺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回落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1年内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接受直接PCI的病人62例,按介入治疗后2周抬高的ST段的回落程度,分为A组(35例)和B组(27例)。随访一年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情况。结果B组病人在术后1年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易发生再次心梗及心绞痛。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ST段的回落情况可反映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微循环情况,能提高对AMI患者预后的的预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墓碑形ST段抬高为特征的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差国内外已有报道。但未见墓碑形ST段抬高对老年人AMI指标及临床近期预后险恶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收集ST段呈墓碑形抬高者(见图1)58例,就其心电图形态特征与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 标签: 墓碑形 ST段抬高 近期预后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心电图 AM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入选患行放弃冠脉再通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用注射用血栓通为观察组,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平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LVEF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

  • 标签: 血栓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纠正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健康查体的200例亚健康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体检,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其生活方式改变。对照组不进行指导,生活方式不变。对比两组心电图ST-T变化的纠正情况以及血压变化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纠正情况表现为优秀率与纠正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血压变化正常率和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心电图ST-T变化,不仅可明显纠正心电图ST-T的变化,还可减少治疗中血压变化量。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生活方式干预 纠正 心电图ST-T改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溶栓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再通25例,未再通5例,再通率83.33%。溶栓时间90±30min,发生心源性休克1例,一年内生存28例,生存率93.33%。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改善预后,改善心肌供血,患者获益较大。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SOD、hs-CRP及BNP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指数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冠心病的诊断中,心电图观察 ST 段水平延长伴 T 波直立对称对疾病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冠心病患者为甲组,同期健康体检的 70 例患者为乙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价值。 结果: 甲组患者 ST 段水平延长≥ 0.12s 的占比为 51.25% ,显著改与乙组 4.29% 的占比( P < 0.05 );甲组 T 波变化占比显著高于乙组,其中 T 波直立对称甲组 33.75% 的占比高于乙组 0 的占比( P < 0.05 )。 结论: ST 段水平延长伴 T 波直立对称对于临床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力参考借鉴。

  • 标签: 心电图 ST 段水平延长 T 波直立对称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背景:心衰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心电图检测来完成的,而其中对于心衰程度的判断则可以通过观察ST-T段的改变程度来进行判断。目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病程变化与心电图ST-T段改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10例进行心电图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上的心电图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Ⅳ级的患者ST—T段改变程度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明显长于心功能Ⅲ级者(P〈0.05);在组间比较上,观察组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程变化与心电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改变越明显,因而在临床上可以用心电图ST-T段的变化来指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衰程度。

  • 标签: 慢性心衰 病程变化 ST-T段 组织工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对ST抬高段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STEMI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我院收治300名心梗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80名STEMI患者,依据血栓抽吸与否分为A组(抽出血栓组)、B组(未抽出血栓组),每组各40例。对比分析A、B2组患者心脏血运以及心脏功能改善情况,以评价血栓抽吸具体疗效。结果A组与B组比较,PCI术后ST回落率、TIM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1月内MACE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抽吸能够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功能和心肌血运状况,进行血栓抽出时临床疗效预后较为理想。

  • 标签: 血栓抽吸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心络胶囊对隐性冠心病ST-T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隐性冠心病患者90例,对其使用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使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之后,效果显著。结论使用通心络胶囊对于隐形冠心病的ST—T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通心络胶囊 隐性冠心病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远隔对应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中死亡和存活病例,有无远隔对应导联的ST段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死亡组155例,存活组210例。在死亡组,远隔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为42.58%,压低持续时间12~24h,压低/抬高比值>1.0;存活组ST段压低发生率为12.05%,ST段压低呈一过性,压低/抬高比值≤1.0;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伴有远隔对应导联ST段压低患者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不伴有ST段压低者,其中14例伴有胸前导联ST段持续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又发生了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伴有远隔对应导联ST段者可能预后不良。

  • 标签: 心肌梗塞 急性 心电图 异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细节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TMMI血流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ST段抬高值的下降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TMMI血流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4%)明显低于对照组(23.4%),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ST段抬高值的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进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有助于患者血流分级情况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PCI治疗 细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