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腹主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标准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瘤颈解剖特点分为复杂瘤颈组和非复杂瘤颈组,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标准EVAR治疗两组腹主动脉瘤的结果,评估复杂瘤颈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共纳入CTA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患者,其中复杂瘤颈组88例(66.2%),非复杂瘤颈组45例(33.8%),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平均住院日、技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远期再干预、远期内漏、动脉瘤直径增大、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瘤颈因素与预后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瘤颈直径>31 mm与远期再干预相关(OR=24.975,P=0.02)。结论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标准EVAR治疗并未显著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血管外科手术 复杂瘤颈 腔内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时期胸主动脉夹层(TAD)修复术后临床结局以及主动脉重塑形态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者,按照发病时期分为两组,其中23例为亚急性组,22例为慢性组。比较分析采用TAD手术前后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血栓形成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差异无显著差异,随访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类型主要有逆行性A型夹层、漏等。结论综合来看,亚急性期患者TAD比较稳定,修复术效果相对较好,主动脉重塑效果与慢性期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不同时期 胸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临床结局 主动脉重塑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行预开窗支架主动脉修复术(EVAR)后,双肾动脉闭塞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行EVAR后1个月突发无尿,CT及DSA显示双侧肾动脉闭塞。急诊行双侧肾动脉血栓碎栓和溶栓治疗,4 d后双肾动脉血流恢复,再置入双侧肾动脉支架。术后随访2年,患者血肌酐和尿量正常。本病例表明,对于预开窗支架EVAR后双肾动脉急性血栓闭塞的患者,行碎栓、溶栓治疗和再次双肾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 血栓形成 主动脉瘤,腹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高危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中应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64例老年高危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一般护理)与观察组(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差异统计学形成(P<0.05)。结论 在老年高危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中采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加速病情恢复。

  • 标签: 老年高危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肢体腔隙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收治的14例隙性软组织缺损病例,缺损面积:1.5 cm×2.0 cm ~ 4.0 cm×6.0 cm,缺损深度:3.0~7.0 cm。彻底清创后制备自体脂肪颗粒,采用Coleman法制备脂肪颗粒,将脂肪颗粒注射到缺损周围软组织并填充于,表面覆盖凡士林纱布,每周打开凡士林纱布观察组织缺损部位变化,连续随访了解创面修复情况至创面愈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周随访,组织缺损部位在治疗后2周观察到大量肉芽组织生长,缺损面积缩小约(47.5±5.5)%。12例在治疗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缩小直接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4.2±4.5) d;1例皮肤软组缺损伴骨质缺损在治疗后1周,部分移植脂肪坏死,行局部皮瓣移植术后愈合;1例术后5 d感染脂肪液化坏死,实施清创术控制感染后换药愈合。结论脂肪颗粒移植对肢体腔隙性软组织具有修复作用,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软组织缺损重建。

  • 标签: 脂细胞 移植,自体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甲肿物切除后引起的耳甲皮肤缺损,通过耳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的手术方法。对8例耳甲肿物切除后,采用耳前局部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结果8例耳甲肿物切除后,耳前皮瓣修复,皮瓣成活好,缺损修复满意,无耳甲变形,外耳道狭窄。结论耳前局部组织转移皮瓣修复耳甲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无外耳道狭窄发生。色泽接近耳甲肤色。供皮区瘢痕小切口蔽可避免耳甲变形狭窄。

  • 标签: 耳前局部皮瓣 耳甲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麻醉在髌骨骨折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膝关节麻醉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28例。结果术中均无明显疼痛,麻醉效果满意。结论膝关节麻醉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膝关节腔内麻醉 髌骨骨折 切开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血栓形成导致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的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primarypatency)。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O.001,t=3.55)。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primary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O.290,t=O.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O.370,t=O.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 标签: 人造血管内瘘 闭塞 血栓 超声 腔内治疗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灌注治疗恶性浆膜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接受华蟾素灌注治疗的恶性浆膜积液患者。行腔穿刺闭式引流干净恶性积液后,恶性胸水予华蟾素40~125mL,恶性腹水予华蟾素40~150mL,恶性心包积液予华蟾素10~50mL,经生理盐水稀释后,通过引流管缓慢注入后夹闭。每周灌注2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积液量和质,包括红细胞(RBC)、乳酸脱氧酶(LDH)、肿瘤标记物(TM)的变化,中医症状评分和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的变化。结果恶性积液量减少有效率为66.42%,积液中RBC,LDH,TM较前均明显下降,其中减少≥25%的例数分别占54.48%,53.73%,54.48%;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3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华蟾素灌注可从量和质方面治疗恶性浆膜积液,尤其对浆膜转移性及局部湿热毒证者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恶性浆膜腔积液 华蟾素注射液 腔内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联合宫超声及造影术诊治和评估子宫占位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子宫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2组患者,每组30人。分别观察其在宫超声及造影术声像图、宫腔镜下表现、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超声及造影术28例(敏感率93.3%),术后病理诊断为20例(准确率71.4%);宫腔镜29例(敏感率96.7%),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7例(准确率93.1%)。子宫粘膜下肌瘤组宫超声及造影术26例(敏感率86.7%),术后病理诊断为24例(准确率61.5%);宫腔镜27例(敏感率90.0%),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5例(准确率88.9%)。结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上宫腔镜检查敏感性、准确性较宫超声及造影术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镜联合宫超声及造影术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宫超声及造影术可指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更好地提高安全性、有效彻底性。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超声造影术 宫腔内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联合宫超声及造影术诊治和评估子宫占位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子宫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2组患者,每组30人。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观察其在宫超声及造影术声像图、宫腔镜下表现、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超声及造影术28例(敏感率93.3%),术后病理诊断为20例(准确率71.4%);宫腔镜29例(敏感率96.7%),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7例(准确率93.1%)。子宫粘膜下肌瘤组宫超声及造影术26例(敏感率86.7%),术后病理诊断为24例(准确率61.5%);宫腔镜27例(敏感率90.0%),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5例(准确率88.9%)。结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上宫腔镜检查敏感性、准确性较宫超声及造影术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镜联合宫超声及造影术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宫超声及造影术可指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更好地提高安全性、有效彻底性。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超声造影术 宫腔内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uATBAD)的影像特征,评价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治疗不同分型uATBAD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140例接受TEVAR治疗的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高危特征将患者分为无高危特征组(uATBAD组,22例),高危特征组(高危型uATBAD组,1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干预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高危特征组的主动脉直径、假直径及破口位于小弯侧发生率均高于无高危特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30 d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0例患者随访时间6~8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3个月。5年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中期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再干预率、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uATBAD的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两组在TEVAR治疗后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相似。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放射学,介入性 并发症 高危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修复术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行覆膜支架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ICU停留时间进行分组,分析性别、年龄、心率、生活习惯、血压、疼痛程度、并发症、焦虑程度与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舒张压、心率、焦虑、疼痛评分≥7分、低氧血症是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修复术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内确定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

  • 标签: B型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围手术期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100例的效果,,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所选病例实施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在治疗后无死亡病例,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30.37±3.68)min,术中出血量为(18.56±2.48)ml,术后拔管时间为(3.43±1.23)d,术后住院时间为(6.92±1.86)d;治疗前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23.43±8.40)mm、(7.55±2.09)mm,治疗后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12.73±6.53)mm、(6.05±1.26)mm,治疗后患者的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有54例痊愈、45例好转、1例失败,痊愈率为54.00%、好转率为45.00%、失败率为1.00%。结论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术中出血量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2月共19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髂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显示左髂静脉狭窄15例,闭塞3例,右髂静脉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行腔介入治疗均成功,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9例下肢肿胀患者症状于术后14d完全缓解,4例患者下肢溃疡创面愈合或缩小。随访3~44个月,19例患者均行双功能彩色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均提示髂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结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近、中期效果好,通畅率高,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 标签: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造影术 扩张术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正>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由静脉逆流引起的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压为特征的常见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进展到后期可引发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皮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和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多种静脉疾病均可导致CVI,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按解剖范围可分为浅、深和交通静脉3个系统;多见于

  • 标签: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大隐静脉 激光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 下肢肿胀 高位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结石性脓肾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0例)实施脓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实施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为结石性脓肾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泌尿外科技术具体进行,获得了较高的临床治疗效率,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

  • 标签: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结石性脓肾 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