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按照二里遗址第四期与偃师商城第一期同时而分属夏商文化的观点,根据已有发现,比较了二者文化遗存的景况。发现除府库与池苑为偃师商城特殊设施,在二里遗址还未发现外,其它诸多方面,如遗址面积、宫城与宫殿建筑规模、墓葬数量与随葬品的丰俭程度、手工业作坊规格等,偃师商城第一期都较二里遗址第四期逊色。到底二者孰主孰次?偃师商城第一期遗存是否与成汤亳都匹配?需认真思考。

  • 标签: 二里头遗址 偃师商城 比较研究 汤亳
  • 简介:铜爵是二里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最重要的铜礼器之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出土的铜爵在铸造过程中所采用的的铸型分范技术既一脉相承,又各具地方特色。使用者的个人需求影响了工匠的技术选择,铸造技术的发展及不同技术的选择决定了铜爵最终的器物形态。

  • 标签: 二里头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 青铜爵 铸型分范 技术演进
  • 简介: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我国首个遗址保存在恒温恒湿环境的博物馆,但遗址表面仍然析出了硫酸钙(CaSO4·2H2O)。本研究通过对汉阳陵13号坑封闭展厅内环境温湿度、土壤蒸发量、遗址本体及地下水可溶盐的长期监测分析硫酸钙(CaSO4·2H2O)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3号坑环境湿度长期保持100%,由于遗址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分子在土壤表面不能转化为液态水返回到土壤中,而随着土壤水分蒸发遗址表面土壤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离子相互发生反应在遗址表面析出白色的硫酸钙。

  • 标签: 遗址 环境 可溶盐
  • 简介:为了检测保存液pH值对古尸蛋白质保存的影响。本实验于2002年检测了马王堆古尸保存液和对照液的pH值、总氮量、氨基酸含量,以及古尸皮肤和肌的形态结构。然后分两步调整了古尸保存液的pH值,并分别于2004年、2006年对古尸保存液和对照液进行了相同检测。结果发现保存液pH值的适当提高有助于降低保存液中总氮量和氨基酸含量,有利于古尸蛋白质的保存。

  • 标签: 保存液 蛋白质保存 古尸
  • 简介:蛋白质常作为胶结材料存在于壁画、建筑彩绘文物中。它的老化变质及其流失会使彩绘颜料产生掉色、脱落,胶结材料的含量与该类文物的病害密切相关。因此,定量测定蛋白质含量对彩绘文物的病害机理和修复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总结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等蛋白质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彩绘文物颜料层和古建油饰彩画地仗层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如气-质联用法、氨基酸分析法、元素分析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实例。从分析结果来看,以上方法在彩绘文物颜料层和地仗材料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蛋白质 文物 含量
  • 简介:胶矾水是书画装裱和修复中常用的材料,但同时也是导致纸张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改性胶原蛋白用于书画粉化颜料加固的适用性,以鱼胶、壳聚糖及魔芋葡甘聚糖等为原料,考察了固色剂对宣纸及着色颜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色剂处理后,固色剂在纸张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明显改善了纸张的力学性能,并且固色剂对颜料的老化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本研究将对书画装裱中传统工艺的科学化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书画 固色 高分子材料
  • 简介:今年元旦过后一个寒冷的冬日下午,在一个校友聚会的场合,我第一次见到了秦焕艺同志。从交谈中得知他是1972年进入北大中文系的,论起来我读本科比他早了十年,所以忝为师姐。席问,他送给我一本他的诗词集《漓水吟怀》。说实在话,我自1979年再度考进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随陈贻掀先生研习唐诗,至今也有三十余年了,经常会收到同行朋友馈赠的唐诗研究专著,但当我看到这本完全用唐诗集句创作的诗词集的时候,还是不由得眼前一亮。

  • 标签: 诗词集 唐诗 集句 自学 剪裁
  • 简介:后岗二期文化煤山类型与二里文化的关系以及桀奔南巢吴汝祚对于二里文化过去多认为它是从后岗第二期文化的煤山类型发展来的。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早期文化在陶器纹饰、某些器物间有相同或近似之处,还不足以证明这两种考古学文化之间存在同...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后岗二期文化 二里头一期 煤山 考古学文化 后岗遗址
  • 简介:熏蒸剂被普遍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处理中。曾经被广泛使用的一些熏蒸剂(如溴甲烷等),由于它们对环境、人体以及藏品的危害,如今还在使用的已极少。人们致力于寻找新的熏蒸剂。同时,替代技术也在被开发、利用,如采用气调技术等非化学方法来处理文物。博物馆有诸多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的藏品,如肌肉、皮革、动物胶、丝织品等。

  • 标签: 熏蒸剂 馆藏品 蛋白质 组分 保护处理 文化遗产
  • 简介:昆明羊甫墓地出土的造型精美的动物脚形器被定名为“鹰爪形木祖”,然而从椭圆状圈纹和脚趾数量来看,云南青铜器上常见的猛兽图像与符号中也有相似的特征。在滇文化中最早出现的虎与豹这两种大型猫科动物仅有纹饰上的差异,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很难将它们分清。随着西汉王朝的势力在滇池周围地区的迅速推进,这种虎豹混同的情况已得到彻底改观。同时,在滇国青铜器上广泛出现的猛兽纹饰与符号成为某种特权的象征,而所谓的“鹰爪形木祖”可能就是这种族群记忆在漆器上的遗留。

  • 标签: 滇国青铜器 猛兽图像 豹纹符号 “鹰爪形木祖” 文化特征
  • 简介: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的一座区域性大都会,潍县城市地域结构表现为“西绅东商”的特征:士绅主要聚居于主城,东关西半部和自浪河西侧则是工商业最为繁盛之地。这种地域结构特征实际上在晚清以前即已形成,1904年胶济铁路的通车并未在潍县火车站一带形成可观的城市地域,“西绅东商”特征表现出强烈的稳定性。士绅近官署而居的居住习惯、潍县城孛茸毂胶东的交通区位特征、晚清民国时期颇具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和东关因有城墙环绕而表现出的安全优势,是造成这种稳定性的四个内在原因。

  • 标签: “西绅东商” 城市地域结构 稳定性 潍县城 晚清民国
  • 简介:今天。两年一度的全国考古工作汇报会开幕了!100多位来自考古第一线的同志们和老专家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齐聚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共同回顾“十五”期间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成绩,展望“十一五”考古工作前景,共商繁荣发展大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参加这次会议的各有关单位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 标签: 考古工作 “十一五” 汇报会 与时俱进 历史文化名城 “十五”期间
  • 简介:古代墓葬壁画颜料中的胶结材料成分研究是国内外考古界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研究针对我国北方公元5世纪墓葬壁画中红色、黑色和黄色壁画颜料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样品中的狗胶原蛋白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发现,红色干燥壁画颜料中含有狗胶原蛋白,含量为7.328mg/L,而黑色、黄色和红色湿润壁画颜料中均未检测到狗胶原蛋白成分。利用ELISA成功检测出我国古代壁画颜料中胶结材料成分。该检测方法可以直接、快速检测古代壁画胶结材料中动物胶原蛋白的种类。

  • 标签: 古代墓葬壁画 胶结材料成分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简介:一、《通监》记“代王翳槐”与“索郁鞠”为两人《资治通监》晋咸康元年(335)记:是岁代王翳槐以贺兰蔼不恭,将召而戮之,诸部皆叛。代王纥那自宇文部入,诸部复奉之。翳槐奔邺,赵人厚遇之。

  • 标签: 记载 晋书 疏解 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