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系统分析了平遥方言精组白读音腭化的原因,认为平遥方言果摄精组一等腭化是元音前化的结果,宕摄精组一等腭化是合口介音u在某种条件下前化为Y的结果。

  • 标签: 平遥方言 精组字 白读 腭化
  • 简介:全元曲入韵中有841不见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有2029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韵,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中原音韵》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中原音韵》错收。

  • 标签: 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 简介:“打”的语义分析──为庆贺《辞书研究》百期作曹先擢(一)“打”是意义最多的一个《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下同)收单字1万多个,单字义项在10个以上的25个①,其中24个的义项在10~20个之间,而“打”义项为24个(如果加上另立字头的介词...

  • 标签: “打” 《现代汉语词典》 语义分析 语义特征 辞书研究 《新华字典》
  • 简介:在散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寻文入理,深潜语言,聚焦重点,以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本文针对散文教学的特点,谈谈自己在执教《囚绿记》时的一点体会。

  • 标签: 《囚绿记》 课堂教学 散文教学 教学心得
  • 简介:本文利用《蒙古字韵》"字母"的资料,以及大量译写中的实例,探讨了八思巴字译写汉语声母的情况.八思巴字译写汉语声母一共用了35个八思巴字母.在构拟过程中,发现用八思巴字译写汉语的"零声母"一共用了四个八思巴字字母.相应的汉语的字母名称是"影、幺、鱼、喻".同时还发现译写汉语的零声母除了用四个不同的字母外,还有用"字头符"加"连接符"译写零声母的例子.照那斯图教授也发现在八思巴蒙古语里,有用"字头符"加"连接符"与零声母的符号发生交替的现象.交替的条件是,发生在i、u、e、o等四个元音之前,论证了"字头符"加"连接符"也是一个零声母字符.这也是八思巴字译写中的一个特例.

  • 标签: 《蒙古字韵》 八思巴字 汉语 零声母 翻译方法
  • 简介:郑玄《周礼注》继承了以往注释家的历时沟通观念,继续使用或改造其历时沟通用语,并据之在注文中对经文用字进行历时沟通,也为后来明确创造术语“古今”来沟通这类际关系奠定了基础。其用语“A古文(为)B”、“A,今B”、“古者,A为B”、“故A为B”等严格来讲还称不上术语,但反映了历时沟通术语的初期发展过程。

  • 标签: 郑玄 历时沟通字际关系用语 古文 故字
  • 简介:中学生议论文的论据运用怎样做到准、新、精、美?请先欣赏《别忘“停顿十秒”》:

  • 标签: 议论文 论据 中学生
  • 简介:《蒙古字韵》中的"■iw后"类晓匣母,其韵母在拼写形式上与"■giw鸠"等细音为一类,而在实际读音上则当与"■ghiw钩"等洪音为一类。我们认为,其拼写形式与实际读音的矛盾源于"皇太后"等中古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即"后"等的拼写形式是八思巴汉语中直接使用了蒙古语中的这一汉语借词。另外,又加上八思巴拼写规则的制约,才出现了既定的这种格局。

  • 标签: 借词 《蒙古字韵》 晓匣母字 八思巴字
  • 简介:现代苏北江淮官话里普遍存在着部分中古阴声韵今读韵母收m尾现象。这些主要来自中古遇摄、流摄和果摄,其中以遇摄居多。在实读中这种m尾表现出双唇闭合、鼻音色彩不太明显的发音特征,收m尾的韵母所占据的位置恰是传统记录的当地音系中的U和Y。究其原因是当地音系内部正在进行的元音推链式高化(Э→0→u)和同化音变。元音推链高化引起本来已经是高元音的u被迫高顶出位,并同化带动同样是高元音的Y高顶出位。U和Y高顶出位首先表现为擦化,进而发生鼻音化,最终带上m尾。

  • 标签: 江淮官话 阴声韵 m尾 高化 同化 擦化
  • 简介: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427个反切上分属51声类,自成系统,在对前代《切韵》系韵书的继承中有自己的创新。

  • 标签: 《裴韵》 《王三》 反切上字
  • 简介:<正>1.0日语中常用汉字共1945个,除去37个只有训读的,剩下的1908个均有音读。关于这些的日语音读与汉语读音的对应关系,已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大都是从日语教学的角度,以现代汉语读音为比较对象来进行的,而从历史语言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的文章,在国内似乎还很少见到。我们根据日语的《常用汉字表》(昭和五十六年十月一日日本内阁颁示),从1908个中挑选出与中古入声有关的常用汉字共339个,从历史语音的角度研究两者的语音对应关系,这对于两种语言的语音研究来说,都将是有意义的。

  • 标签: 中古入声字 日语音读 日语汉字 收尾 对应关系 常用汉字
  • 简介:山西阳泉现代方言的字音异读现象虽然不像晋语核心区域那样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但在老派话的日常口语中还是保留了一些目前看来较为“特殊”的字音异读现象。文章对阳泉现代方言中“拨、堆、节、甑、搔、绕、坑、仰、压、样”等10个口语常用字在声母方面的异读情况用例句方式进行了展示,并对每一个的异读音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音理解析,以揭示各例字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晋语 山西阳泉方言 异读字 声母异读
  • 简介: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而语言中的词义又是对客观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这就使得语言中的词必然含有社会文化的因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汉字是表意文字,最早,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形的,字义和字形往往发生直接联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 标签: 《说文》 婚姻制度 女部字 语言学史 变迁 上古
  • 简介:小说《花十架》荣膺2010年度“俄语布克奖”。该小说的文本叙事存在诸多的“二律背反”:寻求纯洁之爱的主人公却深陷罪责诘问中;原本怀着虔诚之心拯救耶稣的义举却演变成渎神行为;季节性生长的鲜花与永恒性存在的十架的奇特组合等等。悖反性叙事所造成的张力,给读者带来意蕴丰富的文学阐释空间。

  • 标签: 《花十字架》 悖反性叙事 纯洁与罪孽 虔诚与亵渎
  • 简介:曾经在一次联欢会上玩过的一个游戏,让我念念不忘。游戏的内容是一个人念单子上事先准备好的词条,如“菊花儿、雪花儿、灯花儿、玫瑰花儿、小红花、菜花儿、油花儿、泪花儿、葱花儿、校花儿……”等,另外两个游戏参与人站在一张报纸上,判断哪个词所指的意义是本义的“花”,即所谓真正的植物性的花,而哪些不是植物,可能是塑料花或者只是长得像花。游戏的目的是看谁的反映又快又准,一旦回答错误,游戏参与人踩着的报纸就要被折半,

  • 标签: 认知理论 构字法 构词 汉语 参与人 植物性
  • 简介:《马氏文通·虚字卷之九》首次明确规定了"助"的定义和范围,大体道出了汉语助的语法作用。本文以《马氏文通》"助"理论为研究对象,穷尽性分析其对中国古代语法思想的继承之处。

  • 标签: 《马氏文通》 助字 继承
  • 简介:<正>增本《切韵》残卷第三种,是周祖谟先生所审定的名称。它就是被伯希和劫走,编为2017号的那一纸敦煌音的资料。在《瀛涯敦煌韵辑》和《唐五代音韵集存》里都有这纸资料的影抄件。《集存》本有原纸的照片,只是由于照片极其模糊,难以辨认,所以才又附上影抄。这纸资料的特点是:紧接残存的陆法言序文之后,以“平韵五十四”、“上韵五十

  • 标签: 切韵 韵目 残卷 陆法言 反切 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