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混凝土外柱、截面支撑体系是施工过程支撑的难点,超高混凝土外柱槽钢背楞+方钢转换头支撑体系施工技术的应用对超高外柱施工技术要点、施工工艺、工序质量及过程控制起到了良好的运用,解决了柱支撑的难点。

  • 标签: 混凝土外斜柱槽钢背楞 方钢转换头 支撑体系
  • 简介:岩石的物理性质(弹性、电性等)明显受熔体连通性的制约。因此,研究熔体分布对理解深部地质作用、解释地球物理资料具有特殊意义。干高温高压条件下(T=850~1100℃,p=2.0~4.0GPa)在YJ3000吨六面顶砧压机上进行了天然块状长角闪岩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测量了熔体与矿物相接触时所形成的二面角值。结果表明,熔体在低熔体系下(熔体体积百分比为5%),熔体以熔体薄膜形式存在于矿物相边界,二面角值〈60。时,熔体相互连通;不同固相矿物的二面角的分布有差别很大;二面角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温度升高有利干熔体形成连通体。表面张力和界面能的最小化是推动熔体连通的两个驱动力。通过测量二面角值可定性确定熔体的连通性及熔体连通的动力学机制。

  • 标签: 二面角 界面能 熔体分离 脱水熔融 连通性
  • 简介:本文对交型扰动不稳定谱点的分布做了理论分析,得到了该谐点分布的半圆定理-该谱点分布在复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以R0为半径的上半平面上,同时还对该不稳定增长率的上界作了估计.发现水平尺度越小,模式顶越高则该估计值越大;垂直风切变的增大和纬度的增高对该增长率的增大有正贡献;当层结稳定度减小时,最大增长率随相对最大增长率得增大而减小.

  • 标签: 斜交型扰动 半圆定理 增长率 垂直风切变 不稳定谱点
  • 简介:摘要:通常情况下,采煤工作面由于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按相同的方位角设计跟底板施工掘进,当设计的工作走向较长时,随煤层走倾角变化,造成工作面倾斜长度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回采初期工作面倾角小,回采过程中工作面角度逐渐增大的煤层,导致回采过程中上隅角工作面支架至巷帮之间空顶面积无规律的增大,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项目在对现场设备和顶板情况充分细致的调研后,设计了综合放顶煤工作面上隅角撑式隐形液压支架,有效的解决了上隅角顶板无规律变化的支护问题。

  • 标签: 空顶面积 无规律 安全生产 隐形液压支架
  • 作者: 祁连光周拥军晏正义
  • 学科: 天文地球 > 工程地质学
  • 创建时间:2019-11-22
  • 出处:《工程管理前沿》 2019年第19期
  • 机构:摘要:许疃煤矿72314工作面设计采用刀把布置方式,里、外切眼对接后,工作面长305m,平均采高4.6m。该面在纪庄背斜轴部揭露NJF105(18°∠25~70°H=1.4~7.2m)断层后,由于该断层影响范围大,走向影响132m,倾向影响295m,最大落差7.2m,造成全岩55m左右,同时受纪庄背斜影响,工作面中下部实际揭露最大仰采25°,超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安全过大斜交断层在淮北矿区尚属首次,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能否安全推过该断层,将直接影响矿井的整体效益和正常接替,为此,许疃煤矿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组织领导小组,集成创新构建了大采高综采面仰采过大断层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实现了工作面过断层期间连续推进,提高了回采效率,减少了巷道掘进量,实现了工作面过断层期间连续推进及安全生产。
  • 简介:通过长角闪岩类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变质岩原岩恢复,属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晓天火山沉积洼地中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在稀土元素特征曲线的相似性确定火山岩物源来源于基底岩系卢镇关岩群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根据长角闪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丰度的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卢镇关岩群中长角闪岩类岩石存在密切关系,其物源主要为卢镇关岩群中长角闪岩类。

  • 标签: 岩石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成因类型 含金丰度
  • 简介:为厘清月亮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用锆石LA-ICP-MSU-Pb法对其进行了研究,获得其成岩年龄为244.3±1.1Ma,即早三叠世,属印支期。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月亮湾岩体的SiO2含量为63.89%-67.03%,(Na2O+K2O)〈7.0%,K2O/Na2O为0.65-0.99,以钙碱性系列为主;铝饱和指数(ACNK)为0.95-0.98,为准铝质特征;其稀土总量为87.06×10^-6-201.89×10^-6,显示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右倾式稀土配分型式。δEu为0.66-0.76,具有负铕异常,Rb/Sr特征反映出岩石具幔源岩浆的特点。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月亮湾长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岛弧环境。

  • 标签: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测年 构造背景 月亮湾斜长花岗岩 东昆仑
  • 简介:为调查垂直走向的基底断层对类似位于望加锡海峡的倒转裂谷系的影响,而采用了模拟模型加以研究。为使侧向偏移断陷盆地能在先存基底断层的两盘形成,建立了由砂、硅质油灰、硅质塑性混合物组成的多层模型。包含一系列向下连通基底断层的雁行正断层的转换带在拉张阶段得以形成。以连接侧向偏移断陷盆地。其后该模型的向倒转引发了一个这样的总体发展进程:先开始是形成一个宽阔的褶皱,接着是与裂谷断层活化相关的小规模倒转背斜的发育,到形成逆断层,最终形成与走向垂直的扭断层。因为各组成断层的方向(向缩短方向倾斜)和它们与下面基底断层的连通,裂谷断层的活化和扭断层的发育在转换带就显得尤为突出。沉积岩内部外加一个滑脱层(它代表出现在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望加锡三角洲沉积附近的一厚层超压页岩),使得重力塌陷和张性断裂发生在构造隆起上。垂直走向的基底断层再次成为倒转构造的场所,在后一种情况中它们位于滑脱层的上面和下面,从而可能已经影响了该地区的石油分布。

  • 标签: 望加锡海峡 裂谷系 倒转 重力塌陷 张性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