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西缘新发现的中志留世火山岩的岩石属性和地质特征,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岩石以富Si、Sr、Ba为特征且具有较高的Mg^#(55-75)、Sr/Y(28-59)和Ba/La(17.52-49.88)值,K/Na值0.33-0.66,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其中Nb、Ta、Ti强烈亏损,具有轻微的负铕异常(δEu=0.84-0.99)。上述特征显示其类似日本中新世Setouchi火山岩带中的赞岐岩。结合其他研究,推测该火山岩可能为受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与区内相近时期埃达克岩等的共生组合意味着西准北部在中志留世—早泥盆世曾受到热的洋壳俯冲机制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的性质及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赞岐岩 中志留世 板片熔体交代 俯冲带 西准噶尔
  • 简介:北川县金凤桥一带是金矿的有利成矿区域。对该区域3265件沟系沉积物测量结果进行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区内Cu、Pb、Zn元素有较高的浓集克拉克值,其形成可能与区域内微弱的中温热液活动有关;Au、Ag、As、Sb、Hg、Cu、Pb、Zn元素成矿联系较弱,仅可能存在空间上的伴生,而不是共生关系;与金矿化关系比较密切元素组合为As、Sb,但金元素在因子分析中贡献率低,说明区内金矿化主要以小规模的矿点形式出现。

  • 标签: 沟系沉积物 金矿找矿 地球化学 金凤桥
  • 简介:碳循环不仅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综合表现,还直接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相关,从而影响到全球气候的稳定,因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碳循环研究已逐渐从人类CO2排放到海洋与陆地全球分布的基本问题,转变为区域碳收支的确定,

  • 标签: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循环 评估报告 IPCC 大气CO2浓度 全球变化
  • 简介:对取自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西北部11个海上和陆上油田的66个油样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多变量统计分析从巨大而复杂的数据组中识别油族。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同位素烃源参数把油归为三个族:A族,位于陆上沼泽至过渡区,主要接受次含氧至含氧沉积环境中晚白垩世或以后的海相烃源岩排逸的油;B族,位于近海区,其第三系烃源岩接受了陆地和海相有机质的输入;C族,主要在海上,其第三系烃源岩沉积于含氧的近岸或三角洲环境,接受了大量陆源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表明,陆相(沼泽)油形成于生油窗的高峰,而过渡相至海相油则于生油窗的早期排出。

  • 标签: 尼日利亚 尼日尔三角洲 原油 地球化学 相关关系 烃源岩
  • 简介:为厘定拉孜县彭措林石英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71.8±2)Ma,代表中侏罗世的岩浆活动;锆石的εHf(t)值为12.88~15.26,显示出新生地壳的特点。在全岩地球化学组成上,石英闪长斑岩具有高SiO2(64.99%~67.51%)、K2O(1.84%~3.22%),低MgO(0.67%~0.93%)特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和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和重稀土元素。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岩石产于与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相关的火山弧环境。此外,岩石具有相对高的Sr、Ba含量、无Eu负异常,表明源区无斜长石的明显残留;且较低的Mg^#值,低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εHf(t)值,均表明其主要形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 标签: 拉萨地体南缘 闪长岩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新特提斯洋
  • 简介:为探讨东昆仑东段牦牛山组英安岩的年代及其成因,对克合特一带牦牛山组底部英安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12.5±8.6)Ma,表明英安岩及牦牛山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与柴北缘阿木尼克山牦牛山组流纹岩相似,具高SiO2、K2O及K2O/Na2O,富集Cs、Rb、Ba及Th、U、LREE等特征,负铕异常明显,可能为地壳中角闪岩经部分熔融及分离结晶形成。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东昆仑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致使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形成本区及柴北缘牦牛山组酸性岩浆,同时也意味着东昆仑同柴北缘地区已进入海西-印支期构造旋回。

  • 标签: 牦牛山组 英安岩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东昆仑
  • 简介:白云鄂博—狼山层控多金属矿带是我国著名的有色多金属成矿带(矿床)之一。矿带长500km,盛产铜、铅、锌、铁、锰、金等以及稀土,非金属。近几年通过对本区区域、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得出如下地球化学找矿参数指标。1.区域成矿参数: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1/5万区域化探资料得出

  • 标签: 多金属矿床 白云鄂博 多金属成矿带 前人资料 层控 化探
  • 简介: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分布于西南天山南缘的塔里木微板块之塔里木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主要由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富碱、富钾,其中酸性火山岩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负Eu异常明显,稀土分布曲线呈显著“V”字形态,明显富集Rb,Th,K,亏损Ba,相对富集Ce,Sm,而相对亏损T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通过锆石U-Pb测年获得(296.2±6.1)Ma的年龄数据,时代为早二叠世.综合南天山已有研究成果,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与分布于托什干河上游一带的早二叠世高钾钙碱性的巴雷公花岗岩属同源岩浆的产物,在早二叠世时,西南天山已演变为一个统一的区域伸展背景.由此可以推断,南天山晚古生代碰撞造山的峰期在早二叠世之前已结束,南天山古洋盆在早二叠世之前已经闭合.

  • 标签: 西南天山 小提坎立克组 下二叠统 U—Pb 地球化学
  • 简介:目前全世界的油气产量可能有20%以上产于与湖泊有关的岩层中(Kulke,1995;Calhoun,1999),而湖相富含有机质的岩层是这些油气的主要源岩。湖相源岩和储集岩对非洲、南美洲、东南亚、中国等地区目前和未来的勘探都很重要,(Hedberg,1968;Powell,1986:Smith,1990;Katz,1995)。

  • 标签: 源岩 层序 地球化学 油气产量 湖盆 储集岩
  • 简介:摘要:土壤是链接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关键环节,是元素迁移和再分配的重要场所,同时土壤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的基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界面。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潜力 甘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亚洲和大洋洲地球学学(AOGS)第14届年会于2017年8月6-11日在新加坡新达城会议中心(SuntecConvention&ExhibitionCenter)召开,来自全球近30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AOGS是亚太地区地学领域的最高级别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为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合作和交流的平台.

  • 标签: 科学学会 大洋洲 地球 年会 亚洲 科学研究工作
  • 简介:巴尔哲晶洞碱性花岗岩位于吉林省扎鲁特旗乌兰哈达乡巴尔哲扎拉格北侧,岩体出露面积约0.35km~2。据地质勘探,该岩体的Nb、Ta、YBe及Zr等都达到或超过了工业品位要求,为一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吴林,1979)。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岩体面称约15km~2。曾对岩体进行过详细的稀有稀土元素找矿勘探,但除了在岩体较高位置的九里站附近发现少量稀有

  • 标签: 晶洞碱性花岗岩 成矿作用
  • 简介:为研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宣城水东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中发育的一套硅质岩特别是其中的硅质角砾岩的成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取自该套硅质岩中的7件硅质角砾岩、7件块状硅质岩和1件中薄层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硅质角砾岩和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SiO_2含量高(93.70%-99.24%)、Al/(Al+Fe+Mn)值较高、轻稀土略富集、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显示非热液成因的特征。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为正常海水沉积成因,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受一定的陆源碎屑输入影响。硅质角砾岩的形成可能与江南断裂带活动影响有关,后期的海底热液对硅质岩进行叠加或动力学改造,并在局部形成角砾状构造。

  • 标签: 硅质角砾岩 地球化学 中二叠统 沉积环境 宣城
  • 简介: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最早是Peppavd等人(1969)总结某些稀土离子的液一液萃取体系的分配比或分离因素的变化时提出的,即指将稀土元素按其性质的相似变化分成四个元素一组的四个小组:La-Ce-Pr-Nd;Pm-Sm-Eu-Gd;Gd-Tb-Dy-Ho;Er-Tm-Yb-(?)u,并可分为W型和M型。W型的分布曲线在Dy和Yb处下凹,在Er处上凸。M型则相反,在Ce、Sm、Dy、和Yb处上凸,在Nd、Gd和

  • 标签: 辉锑矿 稀土元素 M型四分组效应
  • 简介:【 摘要】 通过对广西博白县东桃矿区外围(松旺地区)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地质测量等工作,总结了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岩性、矿化等特征。根据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并对主要异常进行解释评价,结合东桃等矿区的地质特征,对有利地段进行找矿预测,认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 标签: 松旺地区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预测
  • 简介:经过认真的筹备,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大力协助下,2015年12月27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以下简称《通报》)第五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欧阳自远主编,周卫健、周新华、刘莉副主编等36名编委参加了会议,李世杰秘书长列席会议。会议由欧阳自远主编主持。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应邀到会并做了重要指示。他就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做了解读,也就中国科协精品期刊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说明。

  • 标签: 岩石地球化学 欧阳自远 科技体制改革 项目执行情况 中国科协 精品期刊
  • 简介: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或者发生糜棱岩化,主要是由于受到后来构造——变形热事件影响的结果.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于380-490Ma,目前主要产出在具有元古代基底的中天山构造带中,在霍拉山一带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不显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特点,而是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南天山洋南支的扩张过程有关,或者与早古生代的一次造山过程的晚期伸展阶段有关.

  • 标签: 天山 花岗岩 早古生代 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 简介:在野外露头实测、系统采样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着重讨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系芦草沟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时的古环境,对比了准南与柴窝堡凹陷芦草沟组沉积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柴窝堡凹陷芦草沟组常量元素中Ca,K,Mg和Na相对富集,P相对较少,微量元素比值V/(V+Ni)及V/Cr均低于准南,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准南与柴窝堡凹陷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生产力较高、水体缺氧的还原环境,但相对于柴窝堡凹陷芦草沟组,准南芦草沟组页岩形成于生产力更高、水体更深且更缺氧的古环境,该环境更有利于总有机碳的形成与保存。

  • 标签: 准南 芦草沟组 页岩 地球化学 古环境
  • 简介:林子宗火山岩事件是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对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冈底斯中段厅宫地区通过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林子宗群典中组底部、年波组上部和帕那组顶部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6.4±0.35)Ma、(53.6±1.5)Ma和(45±0.6)Ma。对林子宗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具弧火山岩特征,早期表现出陆缘弧火山岩的特点,至中期年波旋回钾玄岩出现,标志着陆内岩浆作用的开始,到晚期帕那旋回则显示出陆壳重熔和地壳加厚的特征,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消减俯冲到陆陆碰撞的地质信息。

  • 标签: 林子宗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冈底斯中段
  • 简介:本成果由河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完成,成果运用河北省平原区及近岸海域土壤、近海沉积物、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调查分析数据,编制了河北省全部平原区及近岸海域8.47万km^2范围内的系列成果图件,全面展示了河北省平原区及近岸海域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浅层地下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深层沉积物中多种元素和指标的空间分布及含量水平;所提供的土壤环境质量、土壤风化淋溶系数、土壤碳密度、土地养分肥力、土地环境健康及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富硒土壤分布、第四纪沉积环境分区等多种应用性图件,是土地规划与管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资源勘查、全球变化及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 标签: 地球化学调查 近岸海域 河北省 平原区 目标区域 化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