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微粒子病的危害在我省日趋严重。据1989年统计,全省超毒蚕种逾百万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以上。不仅加剧了蚕种的供需矛盾,而且严重地污染了养蚕环境,如果微粒子病得不到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各级领导,主管部门、广大的蚕业

  • 标签: 微粒子病 养蚕环境 胚种传染 贮桑室 原原种 直接经济损失
  • 简介:粒子病治疗药物效果的评价是以活的寄主体内病原发育阶段的活力为基础的。多数药物治疗的研究是以防治微粒子病(如蜜蜂微粒子病)或是消除昆虫实验室克隆的微孢子虫为目标的。烟曲霉素B(FumidiLB)是烟曲霉酸(C26H34O7)二环乙基胺盐的商业制品,这种药物已被推广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药物治疗 烟曲霉素 昆虫 苯来特 防治
  • 简介:粒子病是家蚕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不仅影响当代,还通过胚种传染下一代,造成严重损失,甚至颗粒无收。镜检是杜绝微粒子病胚种传染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重视,务必重视。

  • 标签: 家蚕 微粒子病 镜检 检疫方法 蚕种 母蛾
  • 简介:蚕种生产是特殊的种子生产.由于它计划性强,生产环节严密,技术要求严格,特别是蚕种的质量检验程序有特殊的要求,国家早有规定:必须统一计划、制造、经营和管理,严禁非生产单位和个人制造与经营蚕种.为了加强我区蚕种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本刊全文刊载农业部今年2月29日印发的《家蚕良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要点》(草案)供各级蚕种场学习并请认真贯彻执行.

  • 标签: 微粒子病防治 蚕沙 原蚕区 家蚕 蚕室 技术要点
  • 简介:近年来,四川省蚕种生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蚕种胚中带病源增多所致。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措施首先是各级蚕种繁育单位和管理部门全员应具有常备不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的意识;其次是坚持执行发现除去病源措施。抓住全过程严格消毒防病,减少养蚕环境病源,做好原种病毒补正检查,减少原种带毒危害,认真做好蚕种繁育各阶段病毒预知检查,严格淘汰带毒蚕卵、蚕、茧、蛹、蛾,禾发现病毒的蚕蛾分小批制种,地、市把住普种母蛾微粒子病合格检验关,超毒蚕种由主管单位监督烧毁处理,原蚕区使用的普种必须是经过全检母蛾无毒的蚕种,逗硬执行这些办法,一定能够控制家蚕微粒子危害。

  • 标签: 蚕种生产 控制病毒措施
  • 简介:近年来,微粒子病对我区的蚕种生产威胁很大,1993年各蚕种场生产普通种795780张,超毒淘汰蚕种47803张,淘汰率6%。1994年生产蚕种603037张,超毒淘汰133990张,淘汰率22.21%。1995年生产蚕种922342张,超毒淘汰127510张,淘汰率13.82%。1996年生产蚕种572204张,超毒淘汰31872张,淘汰率5.57%。由于受微粒子病严重危害,不少蚕种场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虽然几年来备蚕种场在防微工作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从全区来说,病毒逐步下降,但是在1996年秋各场生产蚕种190589张,超毒淘汰26047张.淘汰率达13.76%,病毒又有所回升,且有蔓延趋势,出现制种批或段超毒的蚕种场较多。

  • 标签: 微粒子病 淘汰率 蚕种生产 生产 蚕种场 制种
  • 简介: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农业各学科生产管理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效,应用计算机进行蚕桑生产管理迫在眉睫,家蚕微粒子病检验资料管理系统就是顺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此软件开发的目的旨在为蚕种生产、蚕种资料的管理和各级蚕桑生产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快捷、方便、准确、全面的计算机应用服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管理系统设计 检验资料 生产管理 蚕种生产 应用计算机
  • 简介:一、家蚕微粒子(N.b)的危害家蚕微粒子危害很大,各个阶段都可能经口或胚种传染上。而蚕种制造是防止、消除家蚕微粒子(N.b)的重要环节。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十八世纪曾使发达的欧洲蚕业趋于毁灭,国内近几年此病危害严重。家蚕微粒子病,给我省蚕桑

  • 标签: N.b NBDS 蚕微粒子 家蚕微粒子病 胚种传染 蚕病
  • 简介:一、前盲家蚕母蛾镜检是防止微粒子病,杜绝胚种传染的关键措施。目前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是采用:七个蛾腹合磨(留下蛾头复查用)蛾液离心沉淀,点三样本镜检,发现病毒复检蛾头,按实际检出毒蛾数计算病毒率。这种方法,检出毒蛾数目清楚,计算病毒率准确,但花工费时,检种效率低,为了进一步改进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一九九○年省丝绸公司下达任务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和蚕种繁殖试验所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进行试验。

  • 标签: 微粒子病 胚种传染 原种生产 丝绸公司 检验方法 离心沉淀
  • 简介: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 标签: 区微粒子 原因对策 微粒子病
  • 简介:今秋我市8个蚕种场制种,共制一代杂交毛种23万余张,经镜检,微粒子病超毒蚕种99780张,占总数的42%,比今年春季微粒子病毒率4.05%上升37.95%,是历史上毒率最高的一季。现就我市今秋微粒子病大暴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 标签: 微粒子病 一代杂交 原蚕区 暴发原因 胚种传染 蚕体
  • 简介: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桑园生产基地已于1993年搬迁到距离本部30km多的广州远郊即当时的白云区萝岗镇长平村。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经济的加速发展,2005年广州市又进行了区划调整并新成立了广州市罗岗区,受此影响,我中心位于萝岗的桑园基地受到的污染日益加重,桑园附近的非法养猪场、养鸡场造成的环境卫生状况十分恶劣,污水顺水渠排出,苍蝇布满桑叶上,这给病原的累积和散播提供了极好的媒介,给我们的防微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使得昆虫耐药陛增强,再加上基地周边果树、菜地的共同作用,桑园野外昆虫的密度逐年增加。因此,桑叶带毒(表面大量粘附野外昆虫的微粒子孢子)己日益成为蚕种生产防治微粒子病的难点、重点,如果我们继续仅以过去一贯坚持的以喷洒防微灵为主要措施的综合防微技术方法己难以确保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控制效果。为此,我们不得不考虑采用桑叶浸渍消毒的办法来进一步强化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我中心原原母种、原原种生产的万无一失,确保我省蚕桑生产优质蚕种的足量供应。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生产防治 浸渍消毒 桑叶 野外昆虫 优质蚕种
  • 简介:本文报道了家蚕受不同种微粒子感染引起血液蛋白质组成发生变化,并对此做了比较研究。以蒸馏水做对照,添食微粒子正常种Nosemabombcis)(N.b)和变种MG1,且在添食后一定时间间隔内取血,以几条蚕血液混合做为平均值,用SDS-PAGE检测其蛋白质变化,添食MG1孢子与对照、N.b相比,家蚕血液中出现两条分子量较大的不同蛋白带,确定为脂酶同功酶蛋白A-1,A-2。用分光光度计检测480nm处的吸收值,添食后不同日数内,脂酶同功酶蛋白活力是不规则曲线,有两个活力高峰。

  • 标签: 微粒子 家蚕 脂酶同功酶
  • 简介:一、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回顾广东属亚热带蚕区,由于气候和养蚕方式等原因,家蚕微粒子病瘟长期严重流行.90年代以前,广东发生微粒子病的蚕种场达50%以上,多个蚕种场因严重超毒而停产整顿.

  • 标签: 家蚕 微粒子病 综合防治 技术体系 发展
  • 简介:近年来,家蚕微料子病在我省暴发并迅速蔓延。1989年全省因微粒子超标烧种10O多万张,占全省年生产蚕种量20%左右,直接经济损失1千多万元。因超毒和烧种造成对环境污染,蚕种供需矛盾所增大的损失更无法估计。尽管我省1987年以来,家蚕微粒子病暴发,引起了行业专家、学者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控微除微的措施.但微粒子病不仅没有控制住,相反带毒面在扩大,病毒率在增加。以我市为例:1889年全市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原蚕区 蚕种生产 直接经济损失 蚕连纸 原蚕种
  • 简介:家蚕微粒子病在四川蔓延和扩散,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发表了无数见解和意见,从技术上讲仍然是杜绝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个途径,,针对这两个传染途径我省也相应地采取了各种技术措施,诸如蚕种成品检疫,桑叶全程消毒,搞好原蚕基地建设工作,要把这些工作坚持下去,笔者从本场的生产情况及近几年的教训中深深体会到当前防除微粒子病的主攻方向应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省丝绸公司及省蚕种公司有关蚕种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文件,采取综防措施,加强企业

  • 标签: 微粒子病 胚种传染 蚕种质量 综防措施 蚕种公司 原蚕
  • 简介:这次会议是由省农工委、农科院和省丝绸公司联合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杨汝岱同志对蚕种工作的指示,落实目标责任制,尽快解决微粒子病的危害问题,提高蚕种质量,满足需要。“七·五”期间是我省丝绸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可以说是黄金时代,主要标志是生产发展,各项生产增产幅度较大,特别是蚕茧增加到268万担,增长48.9%;蚕种增加到700多万张,增长59%;工业总产值以10%的速度增长,加工体系基本形成,结构有所变化,丝织品产量增加

  • 标签: 丝绸公司 蚕种质量 微粒子病 蚕茧生产 工业总产值 危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