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对7种景天植物进行低温耐寒、耐旱、耐涝试验,对植物形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仅从形态观测,7种景天属植物耐寒性强弱顺序为:花叶八宝景天、八宝景天、费菜、佛甲草>胭脂红景天、垂盆草>白叶景天;抗旱性强弱顺序为:佛甲草>八宝景天>费菜>花叶八宝景天>胭脂红景天>垂盆草>白叶景天;耐涝性强弱顺序为佛甲草>垂盆草>胭脂红景天>白叶景天>费菜>花叶八宝景天>八宝景天,7种景天属植物除白景天露地越冬率低、对干旱和淹水都有相对较长的胁迫持续时间外,其它6种景天均可广泛用于济南简单式屋顶绿化建设中。

  • 标签: 屋顶绿化 景天植物 适应性
  • 简介:总结了华安竹植物园竹种引进、布局与配置原则.对引种与栽植要求、园区维护及自然条件下保存的竹子属种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异地保存竹种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和收集、保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竹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借鉴。

  • 标签: 竹种 引种 异地保存 适应性
  • 简介: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南高黎贡山南段西翼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本区竹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群结构多样,竹林类型齐全,成为云南乃至我国竹植物地理分布上颇具特色的一个地区。

  • 标签: 铜壁关 自然保护区 竹类资源 调查
  • 简介:根据复合型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并、增删、优化组合;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安排大四学生在施工现场实践近1年,由项目经理、工程监理和发包方驻地工程师进行综合指导。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复合型执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 标签: 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 课程 实践
  • 简介:文章介绍了在ArcView平台上开发的用于森林资源二调查内业统计模块的功能和程序设计过程,以及其主要的技术处理方法.简述了ArcView及其开发语言--Avenue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介绍由ArcView向VB发送数据及ArcView与VB之间动态数据交换的实现方法.

  • 标签: ArcView平台 森林资源 二类调查 统计模块 程序设计 动态数据
  • 简介:最初的稻米是什么样?它从何而来?中国人的稻米情结为何如此深切?稻米的种子是如何传遍世界的?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拍摄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稻米之路》,将以各种确凿的实地考察、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全面展示稻米这种传统食物所走过的文化之旅。12月1日,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稻米之路》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据了解,《稻米之路》共六集,预计2016年春节前制作完成两集,2017年春节前完成全套六集的制作和播出。

  • 标签: 文化类 文化之旅 开机仪式 文献资料 种植面积 海上丝绸之路
  • 简介:以福安市Ⅲ立地马尾松林分的生长模型为基础,动态分析马尾松商品林各年龄的经济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福安市Ⅲ立地马尾松中小径材商品林26龄林已达到经济成熟龄,26~30龄林马尾松中小径材为最佳主伐年龄.正确制定不同培育目标的马尾松商品林主伐年龄,有利发挥林地的生产力,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福安市 马尾松 中小径材 商品林 主伐年龄 经济成熟龄
  • 简介:林分平均直径是评价立地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系统样地调查和二调查数据均可得到林分平均直径。那么该如何做到二调查数据到系统样地的融合?利用贝叶斯法构建了基于2004年和2009的二调查数据的林分平均直径模型,然后通过该模型预测2011、2013年的林分平均直径,并与这两年的系统样地数据建立融合模型,研究得到融合模型效果较好(R2=0.5861)。

  • 标签: 林分平均直径 二类调查 系统样地 融合
  • 简介: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它们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物质。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生理活性物质可以为解决能源短缺和寻找替代能源开辟一条新途径。作者初步探讨了分离和纯化高产菌株以及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的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薄层色谱法和柱色普法,对从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Sieb.etZucc.)上分离筛选出的高产紫杉烷物质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var.taxi1011Y.XiangetLUAn-guo)1011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提取了一个化合物Ⅰ。经紫外扫描、红外扫描、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确定该化合物为紫杉烷二萜Ⅲ型化合物。图1表2参12。

  • 标签: 链格孢1011 紫杉烷类物质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 简介:对森林资源二调查原“操作细则”和新“技术细则”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两者不同点,同时讨论了一清查与二调查数据衔接问题、无抽样控制县总体蓄积量修正问题、与国土地衔接问题等。

  • 标签: 二类调查 新旧操作细则 对比分析 问题
  • 简介:全面介绍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观赏竹专园的规划设计定位、原则和内容,重点从专园的主题风格、规划布局、空间设计和植物配置等角度,总结专园建设与景观营建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观赏竹专园的建设与城市观赏竹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 标签: 观赏竹专类园 主题风格 规划布局 空间设计 植物配置
  • 简介:回顾了松阳县森林资源二调查历史,分析了现行集体林区小班区划与森林分类经营的不适应等情况,提出了以林种、权属、地形、地等因子为森林资源二调查小班的区划条件,解决了小班内不同林种并存的问题,方便准确应用调查成果。

  • 标签: 松阳县 集体林区 二类调查 小班区划 分类经营
  • 简介:以公顷蓄积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为例,利用汤旺河林业局2017年二补充调查数据和2008年二调查数据,在符合二补充调查技术要求前提下,建立起优势树种为针叶混交林,起源为天然,龄组为中龄林小班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并阐述了该回归模型的检验指标和方法。

  • 标签: 汤旺河林业局 二类补充调查 线性回归模型 公顷蓄积
  • 简介:本文对印度喜马拉雅中部地区的5种竹的碳汇潜力进行了评估,这5种竹分别为:牡竹(又称印度实竹)(Dendrocalamusstrictus)龙头竹(Bambusavulgaris),孝顺竹(B.multiplex),印度筋竹(B.bambos)和紫竹(Phyllostachysnigra),并利用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评估了这5种竹的地上生物量。在这个线性回归模型中,采用了3个独立变量:秆高、秆1m和1.5m处的周长。在鲜重和干重的基础上对地上生物量进行了估算,5个竹种中,基于鲜重基础的生物量最高的为牡竹(Dendrocalamusstrictus),为106.49t/hm2,但基于干重,紫竹(Phyllostachysnigra)生物量最高,为89.76t/hm2。基于单株茎秆,印度筋竹(B.bambos)的生物量最高,但其植株密度在喜马拉雅中部地区较低。本研究认为,5种竹中紫竹(Pnigra)的碳汇潜力最大(44.88t/hm2)。

  • 标签: 牡竹 竹类 紫竹 生物量 碳汇
  • 简介:该文研究分布在我国东喜马拉雅地区(云南和西藏)及四川的高山栎种群间的形态变异和遗传距离.在自然条件下,这些栎的生长形态随纬度的增加和降水的减少从高大的乔木变成矮小的灌木.该地区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为高山栎提供了各种形态、生长和遗传变异的可能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随生境条件、山地地形和主风方向的变化明显,但与水平距离关系不大.西藏地区以地势险峻和气候多变为特色,云南地区以高山峡谷为特色,二地区高山栎的种群遗传距离分别为0396和036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5%),但却都高于四川地区的高山栎种群遗传距离,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1%).环境的异质性越高,高山栎的变异越大,种群变异和物种进化与气候、生境、地形地貌和土壤等环境的异质性密切相关.尽管东喜马拉雅地区是以大陆性季风为主气候特征,但高山栎的叶片、直径和根系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变异与分布在地中海地区的、冬雨夏旱气候条件下的冬青栎(Q.ilex)十分相似.不同地区的环境异质性必然导致物种进化和种群变异的差异,然而,高山栎种群在两个截然不同气候区内的高度相似性恰恰说明了它们可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或从同一个地区演化而来,所以它们才有相同的适应策略

  • 标签: 高山栎类 地中海气候 环境异质性 形态 基因
  • 简介:林地“一张图”是国家林地落界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数据的最终体现,是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首次形成全国范围的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叠加的完整数据,为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供了准确、真实的数据依据.然而,由于多部门的管理弊端,国土资源部,也完成了全国土地“一张图”,在林地与非林地的地边界,以及相同地块不同地的划分标准上出现了一定数量上的不同,这为未来国家福导的不动产资产登记,以及“多规合一”发展数椐提供的规范性、统一性、准确性上设定了一定.障碍.现以龙江森工翠峦林业局为例,准确分析林地“一张图”与国土“一张图”地差异的具体情况,为未来解决两个“一张图”的统一,提供数据依据.

  • 标签: 林地 国土 “一张图” 面积 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