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手术用手术全期护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四肢骨折手术病人8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手术全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疮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发生率4.55%,和对照组22.73%相比更低(P<0.05)。从满意度上看,试验组97.73%,和对照组81.82%相比更高(P<0.05)。结论:四肢骨折手术用手术全期护理,疮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四肢骨折 满意度 手术全期护理 压疮
  • 简介:目的比较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非心脑血管且非肿瘤疾病患者的收缩水平,找出规律,利用调整收缩预防相应疾病,通过监测收缩水平的变化对相应疾病进行预警、筛检。方法选取厦门市某三级医院2017年10月-11月的住院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脑血管组42例、肿瘤组41例、非心脑血管且非肿瘤组29例,比较3组收缩水平。结果3组收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进行不同因素分层后的收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非心脑血管且非肿瘤疾病患者的收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调整并监测收缩水平进行相应疾病的分类、预防、预警和筛检。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 非心脑血管且非肿瘤 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直径2~2.5cm肾结石患者中,分析输尿管软镜、负吸引鞘联合干预内容、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中,抽取患者确诊为“肾结石”,其结石直径在2~2.5cm,将其分组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患者总例数为70,各组收纳样本容量35,其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9月,结束于2022年9月;其中,常规输尿管软镜治疗为对照组提供,输尿管软镜、负吸引鞘联合治疗为实验组提供,比较效果。结果:对抽取肾结石患者展开评测,比较总有效率,实验组(94.29%,33/35)VS对照组(77.14%,27/35),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中,评测数据差异显著,即:25.71%(9/35)、5.71%(2/35),可见,后者比前者低,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对于肾结石(直径2~2.5cm)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输尿管软镜、负吸引鞘治疗意义重大,且在联合干预时更具优势,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总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输尿管软镜 负压吸引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直径2~2.5cm肾结石患者中,分析输尿管软镜、负吸引鞘联合干预内容、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中,抽取患者确诊为“肾结石”,其结石直径在2~2.5cm,将其分组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患者总例数为70,各组收纳样本容量35,其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9月,结束于2022年9月;其中,常规输尿管软镜治疗为对照组提供,输尿管软镜、负吸引鞘联合治疗为实验组提供,比较效果。结果:对抽取肾结石患者展开评测,比较总有效率,实验组(94.29%,33/35)VS对照组(77.14%,27/35),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中,评测数据差异显著,即:25.71%(9/35)、5.71%(2/35),可见,后者比前者低,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对于肾结石(直径2~2.5cm)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输尿管软镜、负吸引鞘治疗意义重大,且在联合干预时更具优势,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总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输尿管软镜 负压吸引鞘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汇涵术泰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高度水肿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高度水肿合并疮的患者共24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处理,实验组则使用汇涵术泰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的细菌阳性率、疼痛程度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的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和治疗10d后,实验组的细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汇涵术泰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糖尿病肾病高度水肿患者的疮的治疗,有利于减少创面的细菌阳性率,减少感染,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和疼痛程度,对于疮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汇涵术泰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 糖尿病肾病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分析和探讨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细节护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77例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双盲、对照的研究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的所有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均采取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临床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的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措施基础上同时实行细节护理,比较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感染率、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疮发生率、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5.22%)、6(13.04%)、39(84.78%),试验组患者的疮发生率、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4.16%)、3(6.25%)、48(100.00%),试验组疗效更好且对疾病知识了解更透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明显提高了科室护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了各种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妊高症产妇100例(时间所选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优质护理干预,分析2组妊高症产妇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妊高症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其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症产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对其产后出血量控制,改善其血压水平。

  • 标签: 妊高症产妇 优质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分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观察指标,观察组则加入呼气末二氧化碳分监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监测的应用,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我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7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 耳穴压豆 胃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我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7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 耳穴压豆 胃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对提高冠心病心绞痛(ACD-AP)护理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CAD-AP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穴位贴敷和耳穴贴,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绞痛相关情况有所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D-AP患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AP发作次数。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穴位贴敷 耳穴贴压 冠心病 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耳穴贴疗法结合Teach-back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睡眠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本科室行腰椎间盘摘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耳穴贴疗法并结合Teach-back健康教育,连续治疗15天,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8)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AIS-8) 、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中医耳穴贴疗法结合Teach-back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睡眠管理中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耳穴贴压 Teach-back健康教育  术后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 预见性护理对负引流技术(VSD)后四肢创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急诊创伤外科接收治疗的92名四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人,均予VSD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创伤面愈合时间为(20.11±4.9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32±6.02)d(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四肢创伤 创面愈合 生活质量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就负病房内单间隔离普通型及轻型新冠肺炎患者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干预。方法:将中心医院50例新冠肺炎患者划分至2组(对照组2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5例则联以心理干预),并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更佳,呈P<0.05。结论:明确负病房内单间隔离普通型及轻型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原因,予以针对性的治疗,能有效促进病情好转,避免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发生。

  • 标签: 新冠肺炎 负压病房 隔离期 抑郁症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中应用外固定器联合封闭负引流治疗,探究治疗效果。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邀请90名我院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从创面清洗与骨折愈合所用时间、并发症情况、最终疗效等角度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实验组通过20.8±13.2天完成创面清洁,通过7.9±2.4个月完成了骨折愈合过程,较对照组用时更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7%,处于劣势,并且并发症情况远高于实验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 p 小于0.05标准。结论:在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当中应用外固定器联合封闭负引流治疗具有明显成效。

  • 标签: 外固定器 封闭负压引流术 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型颅脑外伤(SCT)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RDBC)患者实施双额大骨瓣减压术(简称减压术)对改善颅内水平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2017.01~2022.04为期限,受试者为60例SCT致RDBC病例,利用随机法分为30例/组,以甲乙为组名。甲组实施保守治疗,乙组实施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GOS评分、颅内水平等变化及并发症。结果:乙组治疗后GOS评分较甲组更高,而颅内水平较甲组更低(P<0.05)。乙组并发症总比例较甲组差异较小(P>0.05)。结论:SCT致RDBC患者实施减压术后可显著降低颅内,也可改善预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推广和借鉴。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联合强化健康宣教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预防疮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从2020年1月开始收集病例数据,并在2021年12月结束患者病例工作,共收录我院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性椎体成形术病例60例。通过数字表随机法分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强化健康宣教,联合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强化健康宣教。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护理质量、疮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在予以不同护理后,联合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强化健康宣教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其动静脉血气进行分析,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计算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复苏6h后再次监测,对两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70%时停止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当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差>6mmHg者继续复苏,而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差<6mmHg者停止复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h和12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中,采取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休克 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