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单核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造成脂质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巨噬细胞泡沫化。巨噬细胞泡沫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关键环节。oxLDL的过度摄取、过多胆固醇酯的聚集导致巨噬细胞中形成脂滴,是巨噬细胞泡沫化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从中药调控胆固醇摄取及胆固醇逆转运的相关机制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中药抗巨噬细胞泡沫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胆固醇摄取 胆固醇逆转运 巨噬细胞泡沫化
  • 简介:造血系统是由不同时期造血细胞形成的高度有组织的系统,其中造血干细胞(HSC)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功能,含量极少。作者研究发现化疗药物马利兰(BU)及放射诱导骨髓功能持久性抑制可能与骨髓HSC衰老有关,表现为集落形成活性下降、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A--gal)、p16升高。SA--gal是公认的衰老细胞生物标记,p16升高与细胞衰老诱导有关。首次为HSC衰老提供了试验证据。

  • 标签: 骨髓造血干细胞 应激刺激 p53-p21通路 p16-Rb通路
  • 简介:1例20岁女性为乌发自行服用何首乌粉15g/d。2周后,患者出现纳差及乏力;3周后出现尿色加深,肝功能检查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78U/L,丙氨酸转氨酶(ALT)1121U/L,总胆红素(TBil)100.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T)77.4μmol/L。服用何首乌粉第42天,实验室检查:AST472U/L,ALT755U/L,TBil102.9μmol/L,DBil76.7μmol/L;白细胞计数3.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27×10~9/L。考虑药物引起肝损害和中性粒细胞缺乏可能性大。停用何首乌,给予保肝、退黄等综合治疗。治疗10d后实验室检查:ALT62U/L,AST73U/L,DBil20.5μmol/L,TBil30.2μmol/L;白细胞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60×10~9/L。

  • 标签: 何首乌 肝功能不全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细胞是人体生命中的重要细胞,[1]其主要作用是为机体代谢过程中呼吸、能量吸收提供了基础,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活性。本文从肺细胞基本表达与活性入手,对肺细胞药物转运体的组织分布与作用分析综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照价值。

  • 标签: 肺细胞 药物转运 分布 表达
  • 简介:国际HLH-94方案使EB病毒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的治疗趋于规范和系统,免疫化疗的疗效得到相应提高.强调依托泊甙(VP16)的早期(诊断后4周内)和足量(初4周内≥4个剂量)应用.环孢素对于控制细胞因子暴和减少VP16诱导相关的机会感染死亡有重要辅助治疗意义.静脉输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IVIG)对本病疗效有限,α-干扰素对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无效.难治性EBV-HLH或CAEBV需采用多药联合化疗,甚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于没有HSCT的大多数EBV-HLH病例免疫化学疗法能有效缓解病情,使预后改观.

  • 标签: EB病毒 噬血细胞性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免疫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4例为试验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2组外周血红细胞用柠檬酸钠抗凝,检测红细胞在自身血浆条件下对K562细胞的免疫黏附并计算黏附率;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测定红细胞对正常NK细胞杀伤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与未加红细胞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红细胞使K562细胞形成了"玫瑰花"样结合.对照组红细胞对K562细胞的免疫黏附结合率为(15.6±6.7)%,试验组红细胞对K562细胞的免疫黏附结合率为(8.5±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1).不加红细胞条件下,对照组外周静脉血NK细胞杀伤K562细胞活性杀伤率为64%~75%,加入红细胞后为79%~88%;试验组不加入红细胞为45%~56%,加入红细胞后为51%~58%.加入红细胞后,2组NK红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均增加(P<0.01),且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1).结论红细胞可增加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对K562细胞的免疫黏附能力下降,并可减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细胞 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自然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及远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148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Ⅱ度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创面涂抹rhGM-CSF凝胶,并定时外用远红外线照射创面。对照组常规运用磺胺嘧啶银。观察第7、14、21天的创面愈合情况、7天创面细菌检出率、瘢痕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时间段的创面愈合时间均减少(P〈0.05),抑菌效果相当(P〉0.05),瘢痕评分(色泽、柔软度、厚度及血管分布)降低(P〈0.05)。结论rhGM-CSF凝胶联合远红外线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效果良好,可广泛使用。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远红外线 Ⅱ度烧伤创面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醚组,阻断肝门30min后建立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肝门,但不阻断;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肝门30min,再灌注1h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SP组)吸入2.1%七氟醚30min,停止吸入10min后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1h时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比),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核蛋白NF-κBp65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AI)和NF-κB活性水平及MDA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P组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AI)、NF-κB表达水平与MDA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SP组肺组织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七氟醚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NF-κB的活性,从而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 标签: 七氟醚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及THP-1单核细胞体外转染的TNF-α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构建含有人类TNF-α基因启动子的质粒DNA,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及THP-1,以LPS及AngⅡ刺激并经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后,通过检测luciferase的活性来观察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本实验发现:TNF-α启动子在VSMCs及THP-1中可高效稳定地表达,分别为阳性对照(CMV启动子)的58.3%和80.9%;而经LPS及AngⅡ刺激的VSMCs和THP-1中,TNF-α启动子活性呈现明显上调(P〈0.05)。VSMCs中2-8μmol·L^-1、THP-1中1-4μmol·L^-1的As2O3对未受诱导的TNF-α启动子有抑制作用,更可显著抑制经LPS及AngⅡ刺激后上调表达的TNF-α启动子活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As2O3对TNF-α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抑制,提示其对促炎细胞因子在转录水平的潜在抑制作用及心血管系统中的潜在抗炎作用。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 炎症反应 血管平滑肌细胞 单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6例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单一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单一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的检测方法,能够将患者体内的各项细胞的水平进行更加精准的检测,有效提高临床中的检出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OfficinalisHowOligosacchalide,MOO)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纯化培养乳鼠双侧后肢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方法,制成浓度为1×10^5/mm3的成肌细胞悬液,接种到25ml培养瓶中培养。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氮杂胞苷(5-Aza)(10μmol/mL)对照组;MOO小、中、大剂量(100μg/ml、300μg/ml、500μg/m1)组;并检测以下指标:1.成肌细胞形态学变化。2.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蛋白(Desmin)。3.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4.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巴戟天寡糖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5.绘制生长曲线。结果:1.倒置显微镜下,成肌细胞培养24h后,可见大量折光率强的圆形细胞贴壁,且有极少量细胞有小突起;48h后,细胞呈梭形并出现单个细胞核;72h后,成肌细胞变得细长,并相互拉网,从单核期进入合体细胞阶段;继续培养,成肌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性长管状初生肌管;培养第5天后,可观察到分化状态较好的肌管有自发性搏动的收缩;用desmin抗体对分裂增殖4~5天的成肌细胞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细胞核外周及胞浆呈棕黄色的desmin阳性反应,表明培养的细胞为成肌细胞;成肌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原代成肌细胞生长培养48h后开始增生,早期增殖较快,倍增时间为5d,6~7d进入平稳期。

  • 标签: 成肌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分化 巴戟天寡糖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细胞化学法 细胞生长曲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有关研究报告很多,遗憾的是其机制尚不清楚,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癌、控癌措施。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一直是导致最终治疗失败的主要问题。WHO提出的新目标和理念——肿瘤属于可调控的慢性疾病。新的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中有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而且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根源。这部分细胞被称马肿瘤干细胞。国内外相继从血液系统肿瘤及多种实体瘤中分离、鉴定了肿瘤干细胞。随着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及确认,人们对肿瘤复发、转移机制和对策有了新的认识和期望,从而为恶性肿瘤治疗後的复发转移的预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肿瘤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
  • 简介:摘 要 目的:比较两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HAART)对HIV感染者外周血细胞的影响,并探讨造成影响的原因。方法:A组采用含有AZT的治疗方案进行HAART,B组采用不含有AZT的治疗方案进行HAART,检测分析两组HAART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各项参数。结果:两组HIV感染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HAART ,A组用药3个月、6个月及1年后RBC、MCH、MCV与基线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AART 血细胞 影响 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乳腺化生性瘙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观察分析3例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化生眭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利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检测ER、PR、CerbB-2、CD10、SMA、p63、CKS/6、CK14、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组织学类型分别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腺鳞癌(浸润型)、腺鳞癌(囊内型)。组织学特征表现为乳腺癌伴有梭形细胞化生或鳞状上皮化生,细胞较大,部分异型性较明显,多伴有坏死,核分裂象常见;有囊腔形成及导管内上皮内肿瘤成分。免疫组化结果:CK5/6、CK14、po3、p53均阳性表达;EGFR2例阳性表达;E—Cadherin2例阳性表达;1例PR20%阳性表达,其余2例均不表达;ER、CerbB-2、CD10、SMA均不表达。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具有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特有的免疫表型特征,其临床预后宜参照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

  • 标签: 乳腺 化生眭癌 基底细胞样癌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阐明各种肾病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的表型特点。方法选取包括糖尿病肾病、IgA肾病、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膜性肾病和狼疮性肾炎在内的肾病患者369例,正常供肾16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活检标本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表达情况,对其进行分型分析。结果双连续切片分析发现,绝大多数肥大细胞表现为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染色双阳性,仅有少数表现为类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单阳性;'双夹心'连续切片分析法显示,所谓的类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单阳性肥大细胞实际上是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双阳性;以类胰蛋白酶为标记分子和以糜蛋白酶为标记分子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的结果比较没有显著区别。结论类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亚型(MCTC亚型)是正常个体和肾病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的基本亚型。

  • 标签: 肥大细胞 肾脏病 肥大细胞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