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世纪有三种重要疾病,即结核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本世纪后叶,结核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肿瘤和血管疾病成了临床上两种最重要导致居民死亡的疾病.

  • 标签: 临床用药 用药分析 肿瘤临床
  • 简介:目的制备布洛芬眼用在体凝胶,并考察其体外特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布洛芬温度敏感在体凝胶,应用动态流变实验测定温敏凝胶相变过程的流变学性质,并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体外溶蚀及释药情况。结果泊洛沙姆407凝胶经人工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提高7℃左右。布洛芬在体凝胶稀释后相变温度为32℃,其相转变表现为模量和动态黏度呈指数增长,体外释药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结论布洛芬在体凝胶兼具液体剂型和凝胶剂型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眼用制剂。

  • 标签: 布洛芬 在体凝胶 泊洛沙姆407 流变学性质 体外释放
  • 简介:哺乳动物卵巢有大量的腔前卵泡,其中大部分卵泡不能进行排卵,而卵泡发育和闭锁的调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随着对卵泡生长过程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多种体外培养方法,而腔前卵泡体外培养已成为现今的研究热点,并将其应用于雌性生殖毒理评价研究当中,为新药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工具。对哺乳动物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中的胚胎来源、分离方法、培养条件和添加成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完善腔前卵泡培养体系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哺乳动物 腔前卵泡 体外培养 生殖毒理 新药评价
  • 简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近3年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519例体外诊断试剂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体外诊断试剂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存在使用单位上报意识薄弱、Ⅱ类产品报告数量较多、风险信号较为隐蔽等问题.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强风险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监测相关的工作制度,保障公众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

  • 标签: 体外诊断试剂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风险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甘草和大戟配伍的体外肝毒性。方法采用显微观察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甘草单煎液、大戟单煎液、甘草一大戟合煎液和甘草一大戟单煎混合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比较大戟单煎液、甘草一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相当浓度下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大戟单用及大戟与甘草配伍均有细胞毒性,且呈剂量相关性;与大戟单煎液相比,甘草一大戟单煎混合液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甘草一大戟合煎液细胞毒性减小。结论甘草和大戟配伍导致大戟的体外肝毒性减小。

  • 标签: 甘草 大戟 肝毒性 MTT
  • 简介:目的:建立酮洛芬贴片体外透皮释放方法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释放液中酮洛芬的含量,测定条件:Diamon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pH3.5磷酸盐缓冲液.乙腈.水(2:53:45),检测波长为253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25℃。以裸鼠皮肤为实验皮肤,采用Frans扩散池方法进行三批酮洛芬贴片样品的体外透皮实验。结果:在该HPLC条件下,酮洛芬与其他杂质分离良好,进样量在0.509~40.72μg·mL-1时,酮洛芬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101.09%,RSD为1.23%。三批酮洛芬贴片样品的透皮释放速率分别为18.157,17.973,20.001gg·cm-2.h-1,药物透皮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结论:本文建立的酮洛芬贴片体外透皮释放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控制产品质量。

  • 标签: 酮洛芬 贴片 体外 透皮释放速率
  • 简介:目的探讨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对人离体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进行人子宫肌瘤细胞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用3种剂量的BPA(25×10^-7,50×10^-7、100×10^-7mol/L)分别干预24、48、72h及溶剂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雌激素受体(ER)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mR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mRNA的表达。结果100×10^-7mol/LBPA作用于子宫肌瘤细胞24、48、72h,及50×10^-7mol/LBPA作用48、72h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并使ERmRNA、IGFmRNA、VEGF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PA引起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ER使IGF、VEGF表达增加而引起的,且BPA的促增殖作用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雌激素类 平滑肌瘤 双酚A
  • 简介:末端病是肌腱或韧带止点特有的微细或劳损性损伤。它的发生往往与运动训练、专项和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是较常见、多发、防治较困难的一类运动损伤。本文从近年兴起的冲击波疗法治疗末端病进行报道,以期为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 标签: 冲击波 末端病 研究进展 治疗原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泌尿系结石184例患者,其中12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分析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结果184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血尿84例,肾,输尿管绞痛16例,石街9例,高热8例,便血5例,肾脏出血1例,皮下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体外碎石术后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精心护理后均可痊愈。

  • 标签: 体外碎石 泌尿系结石 并发症
  • 简介:孙利,女,21岁,住院号22062。“因停经两个多月,门诊确诊葡萄胎”于2004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无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妇检:阴道内少量血性黏液状物,子宫增大如孕12周大小,质软,双附件未扪及异常。辅助检查:彩超提示葡萄胎。血hcg大于20万,其他生化检查及CR均正常。

  • 标签: 锥体外系反应 胃复安 葡萄胎 生化检查 查体 停经
  • 简介:目的:研究尼群地平(nitrendipine)缓释片的制备,以及考察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方法:制备尼群地平-聚维酮(PVP)固体分散体,将此固体分散体与羟丙甲纤维素(HPMC)制成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并对PVP用量、HPMC用量和释放介质等影响体外释药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HPMC与PVP用量及其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行为影响显著,通过调节处方用量比例获得满意的释放效果,其体外释药过程符合零级药动学方程。结论:该法制备的尼群地平缓释片,其体外释药平稳、累积释放率高。

  • 标签: 尼群地平 缓释片 固体分散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对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的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收集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类,包括6名患者(12%)为纤维性假瘤,1名患者(2%)为睾丸结核,23名患者(46%)为精原细胞瘤,3名患者(6%)为淋巴瘤,3名患者(6%)为混合生殖细胞瘤,3名患者(6%)为畸胎瘤,以及3名患者(6%)为胚胎性癌。胚胎癌患者占6%,1例支持性肿瘤患者占2%,7例其他肿瘤患者占14%。结论:超声波对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表现出很高的诊断价值。此外,结合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的准确性。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作者建议应考虑将超声作为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工具。

  • 标签: []超声 睾丸肿瘤 肿瘤样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为鹿茸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经数据库检索,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从鹿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鹿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氨基酸类、脂肪酸、脂类、含氮类化合物、多糖等。鹿茸具有改善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具有抗氧化、增强性功能、促进创伤愈合、抗应激、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鹿茸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以及多方面的药理活性,进一步研究鹿茸的有效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鹿茸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建立肝炎灵注射液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以探讨用生物活性测定控制其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测定CCl4肝损伤小鼠ALT水平,并对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比较了同一厂家多批样品和不同厂家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雄性小鼠ig0.1%CCl4造模,并于造模后于1、24、48h分别ip肝炎灵注射液5mg·kg^-1。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ALT均明显降低。同时两个厂家8个批号肝炎灵注射液均显示出生物活性。结论:生物活性测定能有效控制肝炎灵注射液的内在质量。

  • 标签: 肝炎灵注射液 生物活性测定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