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底康复训练理疗仪应用于子宫底脏器脱垂中护理效果。方法:将 2014年 10月 ~2016年 10月期间入住我院的 80例子宫底脏器脱垂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缩肛运动,观察组采用底康复训练理疗仪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 VRP、 VSP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 2)观察组尿失禁及 I 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 7.50% ( 3/40 )及 10.00% ( 4/40 ),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20.00% 及 17.50% )( P < 0.05 );( 3 )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切除手术后底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子宫切除手术后底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联合底康复训练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底肌收缩压力高于对照组,底肌收缩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尿失禁频率较对照组低,尿残余量较对照组少(P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底功能障碍患者23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底肌肌力、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底肌肌力、子宫脱垂、尿失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底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障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底肌锻炼对产后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2月所接收的顺产产后6周,I~III级肌力门诊监测160名产妇,随机分为4组:锻炼组(A组)、电刺激组(B组)、锻炼+电刺激组(AB组)、对照组(D组)。治疗结束后,对比四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底肌电位均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底脱垂均显著改善(P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妇开展阶段性底护理实施干预对其底肌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经阴道分娩产妇8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按40例为病例基数抽取,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前组护理基础上采取阶段性底护理,对组间护理后的底功能及生活质量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测得底功能POP-Q分度0度与I度人数占比量更大,肌力检测中≦3级肌力人数更少(P

  • 标签: 阴道分娩 阶段性盆底护理 盆底肌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底肌锻炼对对产后底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的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本院接受经阴道分娩产后底功能障碍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其中,行单纯底肌锻炼的1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底肌锻炼治疗的10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尿道后角与膀胱颈移动度以及产妇底肌力回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尿道后角与膀胱颈移动度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 盆底功能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妇女底肌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分娩的产妇中纳入300例为对象,以抽签法将300例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而观察组产妇接受底肌康复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康复总有效率和ICIQ-SF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康复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86.00%高,ICIQ-SF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产后妇女底肌康复过程中要施以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通过心理护理稳定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从而更好的改善产妇的底肌和尿失禁。

  • 标签: 产后妇女 盆底肌康复 护理
  • 简介:底疝(pelvicfloorhernia)从解剖部位及疝内容物可以分为:坐骨孔疝(ischiatichernia)、闭孔疝(obturatorhernia)、会阴疝(perinealhernia)、底腹膜疝(peritoneo-cele)。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下坠感、性功能障碍、尿失禁、排便不尽感,以及盆腔器官脱垂。临床上底疝主要采用传统张力性缝合修补和人工合成材料疝修补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虽广泛,但有诸多不足。近年来,应用生物材料补片修复底疝已逐渐成为临床应用趋势和研究热点。

  • 标签: 疝修补术 补片 生物材料 发病特点
  • 简介: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是由产伤和更年期体内激素改变等因素所致。以往采用的手术方式是将脱垂的子宫和膨出的阴道壁切除,然后将损伤的筋膜进行缝合,但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将没有病变的子宫切除,而且缝合的结构仍然是建立在松弛的底组织上,

  • 标签: 妇科 子宫脱垂 改良盆底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产后早期底功能康复的护理工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产妇,依据所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就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5级肌力产妇66.0%,对照组5级肌力产妇28.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性生活满意程度92.0%,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52.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该用于产妇产后早期底功能康复效果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后 早期 盆底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