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BNP水平检验对心功能不全(舒张型)的诊断效果。方法用随机调查的方式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医治的40位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和40位非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0位)和对照组(40位),并对其进行血浆BNP水平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值及心功能不全(舒张型)的不同等级患者的BNP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位非心功能不全患者中不同等级患者各为10例,对不同等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值进行比较,对比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检验对心功能不全(舒张型)的诊断意义有重要作用,其数据能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病情状况,可依据血浆BNP水平值的高低判定病症的严重性,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治,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浆BNP水平 心功能不全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于全麻下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深麻醉组(n=50)和浅麻醉组(n=50).术中依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整麻醉深度,深麻醉组术中BIS维持在30~39范围,浅麻醉组术中BIS维持在50~59范围.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浆Aβ表达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2d、3d,两组患者血浆Aβ表达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深麻醉组患者血浆Aβ表达均显著低于浅麻醉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72h内,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28.0%(14/50)、12.0%(6/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深麻醉与浅麻醉均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相同的麻醉效果,但深麻醉可有效减少血浆Aβ表达,降低POCD发生率,其效果优于浅麻醉.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麻醉深度;β-淀粉样蛋白;老年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5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选择100名自愿接受实验检查的健康人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均被采集了6ml的血液样本,随后将血液样本平均注射到两个试管中,一个为普通试管,一个为肝素抗凝血浆试管,并标记好不同的颜色,随后对两个试管中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试管中血液样本中的葡萄糖、脂肪酶、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尿酸、钾离子、钠离子、二氧化碳结合力、乳酸脱氢酶测定值。结果本次实验生化检验结果显示,普通试管和肝素抗凝血浆试管中,钾离子、钠离子、葡萄糖、二氧化碳结合力、乳酸脱氢酶存在显著差异,脂肪酶、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尿酸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具有血液凝固时间较长、标本分离时间较短等应用优势,并且可以检验出检验指标的具体浓度,适合被应用在急诊生化检验中。

  • 标签: 肝素抗凝血浆 急诊生化检验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定45例复发性脑梗死(RCI)、84例初发性脑梗死(FCI)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RCI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17.70±7.57μmol/L.FCI组同型半胱氯酸为14.28±4.9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I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55.5%)高于FCI组(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复发相对危险度(OR)值为2.34,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3.64、2.34和2.58。结论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传统危险因素外,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又一新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复发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且与心血管疾病、血栓病、恶性肿瘤等有关,因而倍受临床重视。笔者通过对良性、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患者的FIB检测,以了解其在肿瘤诊治方面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肿瘤 血浆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方法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市中心血站在20194-20204月提供的无偿献血获得98份全血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工作。按照一定的分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9份血液使用手工操作处理,观察组49血浆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处理,对比两组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血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全血的第一次分离得到血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质量更好,且血浆血浆蛋白含量较高(P0.05),但全血处理后,其红细胞情况,分布,血红蛋白情况以及血细胞比容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设备比手工分离得到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质量更好,值得在全血制备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方法 制备 去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 血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初诊轻度帕金森患者血浆IGF-1水平,评估该指标与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初诊轻度帕金森患者随机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ELLISA法测定两组入组时、第3个月、第6个月IGF-1水平,观察两组IGF-1水平变化.结果两组IGF-1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表达稳定,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F-1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IGF-1表达增加可能成为早期帕金森病诊断标志物.关键词IGF-1;帕金森;表达;变化AbstractObjectivetodetermineplasmalevelsofIGF-1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assesstheindexcorrelationwithclinicalsymptomsofParkinson’spaGtients.MethodsselectonJune6,2011-May2015,80casesofourhospitalParkinson’spatientsasobservationgroup,80caseswereselectedfromhealthphysicalexaminationforacontrol,thetwogroupswasevaluatedbyELLISAmethodintogroups,3months,6monthslevelsofIGF-1,observetwogroupsofIGF1levelchanges.ResultstwogroupsofIGF1insixmonthstimeexpressionisstable,butcomparedwithhealthycontrols,theexpressionofIGF1in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increased.ConGclusiontheexpressionincreaseIGF-1MaybeearlydiagnosisofParkinson’sdiseasemarkers.KeywordsIGF-1;Parkinson’sdisease.Express;change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9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量血浆联合丹参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大量血浆联合丹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水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顽固性肝硬化肝腹水患者采用大量血浆联合丹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 丹参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贫血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n=18)、无贫血组(n=18)、轻度贫血(n=23)、中度贫血(n=21)、重度贫血(n=20),检测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结果:对照组、无出血组、无贫血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凝血因子XI、XII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随出血程度的加重,各组凝血因子XI、XII活性呈减弱的趋势;相较于对照组,凝血因子II、V的活性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降低(P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出血患者 血浆凝血因子 活性变化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血浆置换联合HP组)26例和对照组(血液灌流组)34例,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及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与HP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老年人群中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方法虽然比较多样化,但多数只能起到缓解病人的疼痛的目的,并不能延缓KOA病情的进展,最终常需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外周血经两次离心后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众多研究表明,关节腔内注射PRP可有效改善KOA病人的临床症状,但是其应用尚不够广泛,治疗方法也缺乏规范性,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及争议,尚未形成统一应用标准。本文通过回顾目前关于PRP治疗KOA的基础研究,动物及临床试验,对PRP的制备过程、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PRP 骨性关节炎 KOA
  • 简介:目的揭示血浆和肽素浓度对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8例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和肽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和tau浓度,分析这些指标与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上述指标对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24.01、23.70、22.03、28.88、17.71、25.82、47.82、27.71,P均<0.05),脑梗死组中不良预后组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均明显高于良好预后组(t分别=8.53、4.57、4.62、4.84、6.18、4.51、5.70、5.75,P均<0.05)。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0.62、0.54、0.53、0.56、0.50、0.49、0.42、0.46,P均<0.05)。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预测脑梗死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0以上,其中以血浆和肽素最高,达到0.82。结论血浆和肽素浓度可有效地预测急性脑梗死3个月临床预后不良。

  • 标签: 脑梗死 和肽素 临床预后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血糖测定中应用草酸钾/氟化钠抗凝剂进行血浆测定的效果与特点。方法2016-08月至2017-03月我院检验科接收并进行检查的血糖检测患者416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将抽取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析研究与对照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清检测,研究组抽取的208例血糖待测者应用血浆测定,试剂选择草酸钾与氟化钠测定,观察并分析两组血糖测定者应用不同方法就进行测定的效果与特点。结果通过抽取的两组血糖测定人员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血糖值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测定人员应用氟化钠、草酸钾进行血浆测定的血糖指标接近与标准值,高于对照组采用血清测定的血糖值,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血糖测定采用草酸钾/氟化钠抗凝血浆测定可以起到较好的测定效果,且测定的血糖值接近于标准值,更有助于判定患者的血糖水平,为提高治疗糖尿病效果等作出判断依据。

  • 标签: 血糖测定草酸钾/氟化钠抗凝血浆测定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EBVDNA浓度检测在初诊鼻咽癌患者诊断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进行临床分期,对5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内EBVDNA浓度。结果EBVDNA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段均无相关性;TNM分期中Ⅲ期和Ⅳ期的EBVDNA浓度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Ⅳ期较高;随T分期的发展,各期EBVDNA阳性检出率增高,T2和T4期EBVDNA浓度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4期较高;M和N分期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EBVDNA浓度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一种初诊鼻咽癌患者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鼻咽癌 EB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