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14年1月至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按照国家ADR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析。结果46例ADR监测报告中,涉及药品24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常见,共25例(54.35%);由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其次,共12例(26.09%)。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为76.0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为11例(23.91%);消化系统10例(21.74%)。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ADR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临床治疗中使用肝熄风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使用传统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为患者加用中药肝熄风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的总有效率(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在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总发生率为9.7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采取肝熄风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镇肝熄风汤 甲磺酸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