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按压时间对于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在拔针之后所产生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部入院后第一次静脉输液治疗并一次穿刺成功的249例患者,并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参照组选择按压4分钟有119例患者,观察组选择按压6分钟有130例患者,并对比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值<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疼痛人数以及皮下出血的认识均显著少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对于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在拔针之后,叮嘱患者按压6分钟,所产生的止血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按压时间 静脉输液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储存温度对全血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2袋全血分成两组,在不同温度(4°C、16°C、22°C、30°C)和不同储存时间(1至22天)条件下,测定游离血红蛋白(FHb)的含量变化。结果:在储存时间不超过20天且温度为16°C时,血液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但当温度升高且储存时间超过20天时,FHb含量显著增加,血液质量受到显著影响。结论:有效的温度控制对于维持血液质量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长时间储存期间。推荐使用冷链保存系统以提高血液质量和保证安全输血。

  • 标签: 全血 红细胞 保存温度 游离血红蛋白 冷链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肝脏疾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 , 随机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25 例 肝脏疾病 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和正常组在 PT、 APTT、 FIB的数值对比分别为 (13.6±1.3 )VS (20.9±1.7) 、 (29.1±1.2) VS (25.1±2.1) 、 (3.1±0.4 )VS (2.2±0.1)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PT 、 APTT 、 FIB 作为临床检验肝脏疾病的有价值的参考, FIB 单独检验正确率明显 低于 PT 、 APTT 单独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肝脏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类型肝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健康患者与84例确诊为肝脏疾病的患者,对于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在各类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与PT、APTT以及FI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指标中肝脏疾病PT增高程度为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慢性轻、中度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结论在肝脏损伤的观察中血浆PT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对患者肝脏的损伤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艾司奥美拉唑对比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止血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的缩短疗效。方法 以2019年5月—2020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45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奥美拉唑钠用药治疗,45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艾司奥美拉唑用药治疗,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及不良用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压稳定时间均短于常规组,黑便次数小于常规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较常规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艾司奥美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的缩短。方法: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抽签法为区分前提,区分为对照(35例一般法)、观察(35例手术室护理)两组,系统数据对比分析干预成效。结果:经数据整合分析,观察组术后恢复数据维持更优,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满意度 术后恢复 住院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存放于南昌地区重症医学科(ICU)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存储时间,为临床安全使用复用性呼吸机管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使用7d的280件呼吸机管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全自动化清洗消毒机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夹链自封袋联合订书钉包装后送往ICU存储,在消毒后0、7、10、15d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全自动化清洗消毒机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在消毒后0、7、10、15d采样细菌学检测均无细菌生长。结论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在夹链自封袋联合订书钉包装下可有效保存15d、节约医院成本,有利于协调消毒供应室与临床交接工作。

  • 标签: 呼吸机管道 清洗消毒机 高水平消毒 存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温毯对手术患者体温和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术后将两组患者均送入麻醉恢复室,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利用保温毯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患者术后24h内低温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长与研究组(P<0.05),对照组低温情况的发生率为24%,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来说,利用保温毯进行护理的方式对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缩短及低温情况发生率的降低均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保温毯 手术患者 麻醉苏醒时间 体温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四肢手术的男性患者在全麻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降低泌尿系统的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全麻下行四肢手术的男性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全麻清醒后2-3h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12h-48h拔除尿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半小时采用无菌导尿技术安置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和尿潴留情况。结果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以a=0.05为检验水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四肢手术的男性患者在全麻清醒后2-3h拔除尿管,尽早解除了尿路疼痛,而术后12-48h拔除尿管者在尿路感染和尿潴留方面明显增高。

  • 标签: 骨科男性患者 全麻 尿管拔除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对2022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入住到本院接受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时,院内延误采用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研究患者共计64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前提下,结合优质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观察组满意度达到96.88%,常规组满意度81.26%,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时间延误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5-2016.5收治的成功分娩产妇8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在产后24h进行乳房按摩,研究组在产后2h进行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喂养成功率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95.12%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2h为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效果良好,能够增加产妇泌乳量,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产后 乳房按摩 最佳时间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水痘患儿中使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 54例 2017年 2月 -2019年 6月期间治疗水痘的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舒适组 27例与常规组 27例,舒适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舒适组患儿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且舒适组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水痘患儿中使用舒适护理干预能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水痘 患儿 舒适护理 生活质量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各类抗生素及人工合成药物。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药学研究的热点,保证临床合理用药不但可以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还有利于预防医患纠纷。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了分析,包括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类及喹诺酮类;同时简单探讨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问题。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给药时间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0-01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标本存放实践对血液检验准确度影响探究。方法回顾本院检验科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血样207份行血样检验准确度调研。样本放置2h、4h、6h后分别检测对比各指标检测值差异。结果放置2hGLU、TBIL高于放置2h、6h,BUN、AST、ALT低于放置2h、6h,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样本存放实践影响检测准确度,且放置时间越长偏差越大,应合理安排检测时间降低检测误差。

  • 标签: 血液标本 存放时间 血液检验 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