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椎钩和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胸椎侧凸后侧矫正和融合术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脊柱椎弓根钉系统在外科治疗脊柱侧凸中是否安全,是否可以矫正出更好的曲线,是否要求更短的融合。方法:对5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人用椎弓根钉和椎钩治疗后,分析他们的矫正曲线,融合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5例病人采用椎钩的系统手术,称椎钩组;25例病人采用两种术式,上胸段椎钩下胸段和腰段椎弓根钉联合术式或者完全用椎弓根钉系统手术,称椎弓根钉组。结果:在随后的(1~8年)曲线校正中椎弓根钉组达到50.1%(P=0.001),明显好于椎钩组的41.1%。依据Perdriolle标准,两组对脊椎尖端的旋转都矫正甚微,椎钩矫正了42.0%,椎弓根钉矫正了55.6%。对矢状面畸形的矫正两个组没有区别。融合长度椎弓根钉组较椎钩组平均少0.6个锥体。结论:椎弓根钉组在矫正侧弯的角度等方面明显好于椎钩组。

  • 标签: 椎板钩 椎弓根钉系统 治疗 特发性脊柱侧凸 侧矫正 融合术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掌、指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型手术方法.方法自2002年以来应用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的骨(膜)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掌指骨缺损12例,该复合瓣以桡骨茎突和第2掌骨头的连线为轴心线,以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构成筋膜蒂.皮瓣最大6cm×3cm,最小3cm×2cm;骨(膜)瓣最大3cm×1.5cm,最小2cm×1.5cm.结果术后12例复合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X线显示骨缺损和骨不连在术后2~3个月达到骨愈合,但6例有不同程度的掌指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12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骨(膜)皮瓣的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第1、2、3掌骨和拇、食指指骨近节部分缺损.

  • 标签: 手外伤 皮神经 手术修复 桡神经浅支 血管蒂 桡骨茎突骨
  • 简介:目的总结使用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8年6月~2001年1月所做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的病人76例,其中股骨30例,胫骨4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中股骨均采用开放复位,胫骨闭合复位26例,开放复位20例,未使用C型臂X光机透视.术后病人即刻行邻近关节功能活动锻炼.结果30例股骨干骨折3个月内临床骨愈合;46例胫骨骨折6个月临床愈合.胫骨、股骨病人中有30例远端锁钉未能锁上,无断钉断针及感染发生.全部病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达正常的90%~100%.结论操作简单,不需电视X光机透视,易于推广.内固定稳定可靠,抗疲劳度好,能早期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

  • 标签: 瞄准装置 交锁髓内针 下肢骨折 开放复位 功能锻炼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筋膜血管蒂的桡骨骨膜瓣及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5月~2004年12月对19例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桡动脉茎突返支骨膜骨瓣及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19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3~4个月,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用筋膜血管蒂的桡骨骨膜瓣并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操作简单、成骨作用强,并有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 标签: 腕舟骨 骨折 陈旧性 骨膜骨瓣 白体骨髓移植
  • 简介:背景:此项研究用于评估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至少5年的随访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大宗腓骨移植病例的疗效和确定该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对86例患者(101髋)进行了至少5年(或直至死亡)的临床随访。这组病例包括Marcus—Enneking2期的14髋、3期的23髋和4期的64髋。3例患者(3髋)在随访5年评估前由于与本研究不相关的因素死亡,2例患者(2髋)在随访5年后死亡。影像学评估采用Marcus—Enneking评分系统,临床评估则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以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终点。同时对患者满意度也进行了评估,结果:术后5年随访时62髋(61%)存活,末次随访(术后中位年数为8年)时42髋(42%)存活。入院时平均Harris评分为80±15分,5年后为58±13分。Marcus—Enneking2期的8髋(57%),3期的16髋(70%),4期的38髋(59%)至少存活5年。在81例现存的患者(41例成功和40例失败)中,46例患者(21例成功和25例失败)表明愿意再次接受这一手术。结论:在仔细筛选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血管蒂腓骨移植为这些患者获得中期或远期正常的髋关节功能提供了机会。

  • 标签: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 股骨头坏死 移植治疗 研究报告 Enneking 全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