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的产妇,对分娩时胎儿为巨大儿(即出生体重≧4000g)孕妇108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时胎儿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产妇10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间孕母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巨大儿组孕母体重指数平均增加6.97±1.81。而新生儿体重正常组孕母孕期体重指数平均增加5.3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两组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变化,具有可比性;孕中期体重指数增长,两组统计学无差异;孕晚期体重指数增长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体重差异有显著性。

  • 标签: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增长 巨大儿
  • 简介: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表皮干细胞的变化,探讨应力作用下细胞的动力学改变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力学机制。方法标本取自行头部扩张术Ⅱ期手术患者。根据所取标本位置将试验分为:(1)扩张器中心组,所取头皮距扩张器中心约3cm;(2)扩张器侧壁组,所取头皮位于扩张皮肤的侧壁;(3)对照组,未扩张的头皮。各组标本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细胞的分化与分布特征。结果HE染色可见两试验组表皮层凹凸不平,皱褶明显,表皮层相对增厚、层次增多,分布密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两试验组在基底层之外可见复层现象及少量的成团或散在分布的CK19阳性细胞,邻近有“镂空”结构形成。而对照组未见上述现象。结论机械扩张后表皮干细胞在分裂增殖的同时,出现异位分布并伴有“镂空”结构,其现象可能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动力学改变有关。

  • 标签: 应力 物理 干细胞 动力学 细胞结构
  • 简介:自我国的科学家首次提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后,由于此方法造模时间短,成模容易,重复性好等特点,目前此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量的文献报道。该模型引起的机体多组织、多器官、多水平损伤符合自然衰老规律,表现出与自然衰老相类似的生理改变。

  • 标签: 衰老模型鼠 D-半乳糖 免疫功能变化 造模时间 衰老规律 生理改变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方法: 选择在 2017 年 9月至 2019 年 8月被我院肛肠科收治的 80例直肠肛门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肛瘘类型分组,其中高位肛瘘患者纳入 A组,低位肛瘘患者纳入 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直肠静息压( RRP)、肛管最大收缩压( 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 ALCT)、肛管静息压( ARP)等直肠肛门反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治疗后患者 RRP、 AMCP、 ARP等指标有所下降,其中 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 B组,经 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ALCT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直肠肛门瘘手术后可引起肛管内外括约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直肠肛门反射下降,尤其对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直肠肛门瘘 手术治疗 直肠肛门反射 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女性生殖系统的变化及其对避孕选择的影响,为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妇女200例,按术后避孕方法分为高效避孕组(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长效避孕针等)和非高效避孕组(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安全期法等),每组100例。比较两组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以下指标:人工流产次数、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后6个月内非意愿妊娠率和满意度。结果:两组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效避孕组在其他指标上均优于非高效避孕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结论:本研究证实了人工流产后立即使用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对于预防重复流产、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和提高满意度等方面的优势,为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标签: 人工流产 子宫内膜 避孕方法 非意愿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女性不同孕期肝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孕期检查的孕早期、中期以及晚期孕妇各80例纳入本研究中,三组孕妇均在我院接受了肝功能指标检测,比较3组人员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结果 从不同孕期妊娠女性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来看,直接胆红素等指标随着孕期的延长而明显增加,而白蛋白等指标随着孕期的延长而下降,不同孕期妊娠女性肝功能指标差异显著(P

  • 标签: 肝功能指标 孕期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狼疮肾炎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狼疮性肾炎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组(25名)和异常组(26名)。均接受血尿酸水平检测,将两组水平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 异常组SCr、BUN、eGFR均高于正常组,比对差异明显(P0.05)。异常组AI、CI病理评分均较高于正常组指标。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血尿酸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的后遗症是影响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研究表明,炎症机制导致的缺血后梗死进行性加重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主要原因之一。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警报蛋白,参与脑卒中后炎症机制及免疫反应过程。是预测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缺血性卒中,HMGB1,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铂类药物化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69例实行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行顺铂药物辅助化疗工作开展,比较患者顺铂类药物使用前后心电图情况。结果:经顺铂类药物治疗后,患者ST-T段改变、心率失常、R波低电压以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90%(2/69)、1.45%(1/69)、4.35%(3/69)、1.45%(1/69)。结论:对实行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行顺铂药物治疗,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

  • 标签: 铂类药物 化疗治疗 心电图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2021年12月并发NEC患儿42例,设为NEC组,NEC组分别于并发NEC后0d以及治疗3、7d后进行CRP、PCT及IL-6检查。对照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我科住院的非NEC新生儿42例。比较NEC组和对照组CRP、PCT及IL-6水平,并分析NEC组患儿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意义。结果 NEC组并发NEC后0d血CRP、PCT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并发NEC后0d以及治疗3、7d后,患儿血CRP、PCT水平均表现为上升再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CRP、PCT及IL-6水平检测可为新生儿 NEC 诊断提供依据,连续、动态监测有利于评估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CRP PCT IL-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在脑梗死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7月~2022年10月,选取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血清S100β蛋白、Hcy水平显著更高(均P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诊断价值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在法规变化频繁的背景下,药品质量合规管理变得愈发关键和挑战性。随着药品市场竞争加剧、科技发展迅速以及患者期望提高,监管机构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法规,要求企业在生产、质量控制和合规管理方面达到更高标准。

  • 标签: 法规变化 药品质量 合规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变化及机制的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06月-2023年01月,选择60例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按病变部位分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n=22例),脑干出血组(n=18例),一侧小脑出血组(n=20例),对心电图、心肌酶cTnT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综合结论。结果 脑干出血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高于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CK、CK-MB、cTnI、血清肌钙蛋白T(cTnT)均显著高于一侧小脑出血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cTnT显著高于脑干出血组(P<0.05)。结论 不同脑出血部位的心电图、cTnT的变化差异显著,脑干出血患者在心肌酶方面呈较高水平,可能与广泛脑损害相关,有望为脑出血患者的心血管监测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

  • 标签: 脑出血 心电图 血清肌钙蛋白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1993-2018年HIV/AIDS传播途径式的变化,为其预防与控制策略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艾滋病专报系统收集祁阳县1993-2018年HIV/AIDS的传播途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祁阳县1993-2018年HIV/AIDS传播途径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以性接触传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07年性接触传播所占比例首次超过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所占比例,成为HIV/AIDS主要传播方式,至2018年达到99.25%。结论祁阳县HIV/AIDS传播途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性接触传播为其最主要方式,应更新更有效的措施预防HIV/AIDS传播。

  • 标签: HIV/AIDS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220例,已经在实验前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确认参与实验,已经对其进行心内科专业诊断,确认符合冠心病诊断条件,同时也已对其进行中医诊断,辩证为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等7种,均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变化探析心电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结果看,标实证、本虚证下多数患者存在明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情况,而且心血瘀阻证下的心肌缺血情况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痰阻心脉证的心律失常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证型(P<0.05)。结论:冠心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相关性,可借助心电图协助诊断,同时为后续临床治疗的实施提供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中医辨证分型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