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头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头颈肿瘤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 头颈肿瘤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62例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风险管理,观察两组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不当、用药不合理、纠纷事件概率分别为1.61%、0、1.61%,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39%,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效果较佳,可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满意情况,值得推广使用于临床。

  • 标签: 应用意义 心内科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服药干预机制在老年病房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方法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干预措施,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结果在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中调查显示,用药错误排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第二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 标签: 机制 规范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风险管理的医院感染特征及其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某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特点。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无菌操作不严格、病房环境微生物超标等风险因素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医院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后,能够显著降低该医院的感染事件发生率,为确保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 标签: 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特征 防控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针对急诊医疗工作的特点,评估风险因素,强化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结果风险管理提高了急诊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和为病人服务的意识,缓和了医患矛盾,病人受益的同时,也改善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常规管理)和标识组(常规管理+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差错发生情况。结果标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并且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差错发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并改进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份检出的多重耐药菌病人信息,计算百分比,确定多重耐药菌管理重点科室。按照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多重耐药菌病人个案控制督查表》,检查落实防控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采用电子表格录入检查结果并给予统计。运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技术,评价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中、低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加强管理,优化、完善接触隔离措施,加强督导。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给予整改后措施的执行情况效果评价。结果多重耐药菌防控重点管理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肾脏内分泌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中医科。落实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经风险评估,高风险因素为病人采取床旁隔离但病室有高危人群,病人床位未安置走廊的最远端或病室最里面的床位,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株未及时上报,职业防护用品未规范使用,陪护不知晓控制措。结论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干预后执行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数据给予统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幅减少,说明相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将未能彻底整改的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继续纳入下一期风险评估,直至此问题完全整改。

  • 标签: 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接触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急诊科护理纠纷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8到2009年度、2013到2014年度护理投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对比硬件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以及患者家属因素,观察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2013到2014年度和2008到2009年度相比,护理投诉中硬件因素明显减少,医患因素有了一定增加,而患者和家属自身要求过度因素并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结论随着患者维权意识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护理纠纷逐步的转向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护理人员重视服务质量提高、改变服务态度,能够很好的提高急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其安全性。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纠纷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应用压疮风险评估对截瘫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骨科收治的31例截瘫患者进行了压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压疮风险评估在截瘫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减少并防范了院内压疮的发生,保证了截瘫患者的安全。结论通过介绍压疮风险评估在截瘫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建立压疮高风险评估体系,实施三级网络监控,提高了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减少了截瘫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截瘫患者 压疮 风险评估与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意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对其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加以手术风险管理,对比两组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且总体健康评分(80.02±13.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4.37±13.0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意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 护理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统计学的方法,在我院住院的患者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老年患者,统计对照风险的发生率,观察使用风险管理后的疗效。结果使用风险管理风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老年患者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视作观察组,对另外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视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从管理前的(81.36±4.19)分,升高到(93.16±5.22)分,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管理后(84.15±6.02)分,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12%的风险事件发生率(P<0.05)。结论通过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保证患者住院安全,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可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病房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来我院救治的100例脑外科医治患者,对其进行医护看管及护理工作。将100例脑外科医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与管理组,其中常规组与管理组脑外科治疗患者各占50例。常规组进行普通的医护看管及护理工作,而管理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患者的风险看护,经过6个月的医护看管及护理工作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医疗护理纠纷及患者的病情复发率进行分析与比较。从最终书记比较而言,常规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7.89%,而管理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则高达96.16%,两者数据差异性较高(P<0.05)。医疗护理纠纷率方面,常规组患者及其家属医护看管及护理纠纷率为8.25%,管理组患者及其家属医护看管及护理纠纷率为1.34%,两者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两组最终医护看管及护理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在医院脑外科医护看管及护理工作中具有异常显著的效果,在护理满意度、医疗护理纠纷及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上远远高于常规的医护看管及护理,实施风险管理看护政策对于医院护理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是医院护理必然的反展方向,对医院临床护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脑外科护理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经济的增长,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医院在做好病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促使此项工作在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借助计算机技术,医院并按惯例从过去的手工转变为电子形式。电子病案必须有信息技术的支持才得以维续。在互联网技术平台内,采用挖掘数据库或数据库的方法作为其支撑。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为病案管理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与可靠性带来一定隐患。本文就病案管理信息化特征与风险防范展开论述。

  • 标签: 病案管理 信息化特征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2012年6月到2014年9月选择在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268例,全部病人均符合CCMD—3相关诊断标准为精神疾病,均为男性。分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两组,通过对干预后病人进行暴力风险评估,评估后进行结果判断,对评估后分数高的精神障碍潜在暴力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分别计算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者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暴力风险评估,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保障了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结论通过做好精神病人的暴力风险评估,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的精神科病房的安全,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呼吸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病例数为306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发生风险事件率为11.76%,对照组中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率为22.8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86.27%,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69.9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内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消除护理风险的发生了率,有效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实施风险管理,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声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策略,并分析了其应用效果,对于改善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效果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管理 应用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的伤害。方法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存在护理风险,针对麻醉恢复期患者常见的躁动问题,采取了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如加强风险识别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和不适感、选择合适的导尿时机等。结果运用风险管理后患者未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护理风险事件。结论实施麻醉恢复期患者运用风险管理的安全护理能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

  • 标签: 风险管理全麻苏醒期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