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接种水痘疫苗儿童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8月间于流亭街道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水痘疫苗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接种水痘疫苗 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有62例,抗微生物药引起的有9例,心血管药物引起的有8例;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22例)、消化系统损害(11例)、神经系统损害(21例)、血液系统(7例)等,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寒战、发热等。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其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应对措施。方法从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患者中挑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40例研究对象中,一般反应的有32例,异常反应的有5例,偶合反应的有3例。结论根据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取提高接种人员的专业技术,加大接种知识宣传力度等手段,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方法初次献血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不够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引起献血反应而使采血中断。结果在献血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此分析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

  • 标签: 心理因素 献血反应 采血
  • 简介:摘要“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莲及攻乌,藻戟莞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反黎芦”。药物反应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过敏反应,在临床上是一种危险的状况,病程进展快,如抢救不及时,可危急生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过敏反应表现与病情进展速度与机体的反应性、抗原进入的数量,以及途径、有很大差别,通常突发疾病并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 标签: 茵栀黄中药液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强调医师的沟通告知义务,更好的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救治的17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癒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男14例,女3例)完全治愈。17例患者均与饮酒相关,饮酒是造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腹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结论应用该药期间及停药7天内要禁止饮酒,临床医师要重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强调告知患者治疗前后不能饮酒及接触乙醇类制剂。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双硫仑样反应 饮酒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近两年来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统计输血人次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比较不同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红细胞及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591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84人次,发生率为0.23%,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于男性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以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红细胞主要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浆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结论临床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和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上报的6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就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评价。结果612例ADR患者,男女之比1.481;ADR共涉及14类药品,其中,319例患者因抗生素类药品发生ADR,占52.12%,居首位;采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495例,占80.88%,局首位,可见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发生ADR比例最高。结论只有不断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用药时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才是降低ADR发生率的关键,才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策略。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ADR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分析、归纳有关文献。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广泛,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人进行流感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后的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预防保健科收治的75名老年人临床资料,并对其疫苗接种后30min-第3d、第4-7d、第8-14d三个时间段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例老年人中10名存在轻度局部或全身性反应,占13.33%,并于接种后48h内消失。结论老年人联合接种流感及肺炎疫苗后仅出现轻度反应,两疫苗联合接种安全性高。

  • 标签: 流感 肺炎 疫苗 反应
  • 简介:摘要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患者按照医生指示正确食用药物以后出现的对身体不良的反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药物对人类身体的影响,根据近些年的病例显示,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加,因此在这一方面必须值得重视。目前就张家港市的五家乡镇医院近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为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不良反应 药物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常出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误与乙醇制品配伍造成双流仑样反应。现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使用头孢类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15例患者的诊治经历与读者分享。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双硫仑样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药物因个人差异不同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32例,均采用同一种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肿瘤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不同,与患者的年龄、病史、治疗史以及患病器官等均存在关系。结论抗肿瘤药物会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等个人情况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药师需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制定合理的用药标准,并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药学监护以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个人差异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不同程度的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抗感冒药属于药学栏目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而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ADR,只是程度和出现的几率不同。

  • 标签: 抗感冒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报道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结果本例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疗效显著。结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由感染和药物过敏引起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发热、皮疹及多器官损害(肝脏为主)为特点。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激素治疗。

  • 标签: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激素治疗 人疱疹病毒-6(HHV-6)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23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1例,采用口服胰岛素治疗;乙组患者12例,采用注射型胰岛素治疗,对其不同剂型胰岛素合并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不良反应较多,其中最常见是低血糖、体重上升、局部或是全身性过敏反应、下肢及面部的水肿;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情况,乙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情况明显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的发生,其它依次为体重上升、过敏反应;在临床治疗及用药时对胰岛素剂型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安全优质的胰岛素。

  • 标签: 胰岛素 不良反应 合并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上报的58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85例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以静脉滴注为主;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位于前三位的是抗结核药、头孢菌素及复方制剂、喹诺酮类;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统计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通过药品不良反应帕累托(80/20法则)分析,了解发生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强化PK/PD个体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细菌耐药产生。同时,继续加强ADR的监测,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帕累托分析 ADR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微信的应用对妊娠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则进行常规护理加护微信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护理方式。结果治疗30天时评价临床效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社会的开放以及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和低龄产妇越来越多,微信的应用让孕妇对妊娠反应有正确认识以及采用正确的方法渡过反应时期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妊娠反应 微信应用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