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治疗中联合应用亚砷酸(ATO)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TO联合ATRA双诱导化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CR率为92.11%(35/38),获CR所需平均时间为(25.2±3.6)d;患者生存率86.84%(33/38),生存时间为8~72个月。结论ATO+ATRA双诱导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诱导化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急性白血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的探讨。方法本文将运用回顾性分方法分析急性白血患者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并运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对急性白血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化疗期间感染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疾病时间、化疗次数等是急性白血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而性别与发生感染无明显联系。临床上,还有一些影响因素,比如护理人员的水平资质、病房布局及消毒情况、护理宣传教育情况等。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知,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识教育,综合分析急性白血患者在化疗期间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升护理人员资质、加强护理,从根本上解除这些易引起感染的因素,能降低急性白血患者的易感率,为患者带来福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期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总结了156例急性白血患者化疗前后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静脉炎的护理措施,保护静脉,减轻病人痛苦,保证化疗顺利进行,降低化疗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患者化疗后合并口腔感染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收治确诊为急性白血的住院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化疗后给予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局部涂用碘甘油、制霉菌素软膏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口腔强化护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创口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正常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重度焦虑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采用口腔强化护理可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和创口愈合率,利于身心健康,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口腔感染 口腔强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SP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39例儿童急性白血和18例非白血患儿的骨髓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儿童白血中的临床意义。结果2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骨髓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27%,10例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ANLL)骨髓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均较对照组(11.11%)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诱导缓解化疗后29例ALL患儿及10例ANLL患儿骨髓组织中的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骨髓组织中高表达,诱导缓解化疗后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提示Livin蛋白的表达和急性白血的发展、转归和对化疗的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Livin 凋亡抑制蛋白 急性 白血病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化疗患者,强调手术前后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干预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血病 心理弹性 团体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患者化疗口腔肛周感染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急性白血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及感染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P<0.05);观察组肛周脓肿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口腔肛周感染分度标准方面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白血患者化疗口腔肛周感染的症状,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口腔 肛周 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4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及家属在住院化疗期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46例患儿及家属均可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患儿实施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是保证了化疗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ALL低危和中、高危组使用不同剂量MTX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HD-MTX化疗72小时血药浓度与其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区住院应用HD-MTX+CF方案化疗的ALL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低危组MTX3g/m2和中、高危组MTX5g/m2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过敏、继发感染、粘膜损害、肝功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少见不良反应有心肌、神经系统、肾脏功能损害、非感染性体温一过性升高。两种剂量MTX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皮肤过敏、粘膜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与MTX72小时血药浓度有关,继发感染、肝功损害的发生率与72小时血药浓度无关。结论HD-MTX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个体差异较大,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MTX化疗剂量无关,部分不良反应与MTX72小时血药浓度有关。足量的水化、碱化,MTX血药浓度监测基础上适时适量CF解救,认真的皮肤、口腔护理,止吐及护肝药物的应用对有效预防或减少MTX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甲氨蝶呤 白血病 儿童 不良反应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白血患儿的骨髓染色体核型类别。方法采集73例白血患儿的骨髓,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其骨髓染色体核型。结果73例患儿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1例,正常38核型例,未见分裂象4例,实验成功率94.5%;异常检出率47.9%,其中亚二倍体4例,超二倍体10例,复杂核型27例。结论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小儿白血的诊断、分型和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急性白血病 骨髓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白血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需要进行化疗的白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血患者化疗期间对其实行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降低化疗对患者的损伤,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白血病 化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索Ph+白血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1236位点多态性与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2例服用伊马替尼的Ph+白血患者中C1236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表达。结果标明耐药组与非耐药组患者在C1236T的SNPs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伊马替尼耐药与等位基因T呈剂量相关效应。结论MDR1该SNPs中,等位基因T与伊马替尼耐药相关,体现基因剂量效应。检测Ph+白血中MDR1SNPs的表达在分析患者对伊马替尼是否有良好疗效中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 标签: MDR1 SNPs 伊马替尼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在白血患者骨髓移植期间应用的临床效果,做好数据总结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支持。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共收治的50例白血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共包括25例白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同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医患人员对两组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临床数据,以及护理后服务态度、工作能力、主动性、病区管理和病患关爱、沟通等评分,可确定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移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患者骨髓移植期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更有效提高白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 标签: 责任整体护理 白血病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黄散调醋治疗白血患者肢体痈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白血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三黄散调醋外敷肢体痈肿皮肤。结果观察组痈肿消退天数小于对照组痈肿消退天数(P<0.05)。结论三黄散调醋对白血患者肢体痈肿疗效确切,且降低患者住院消费。

  • 标签: 三黄散调醋 白血病 痈肿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对急性白血患者化疗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白血化疗患者56例作为临床研究样本,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每组各28例的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明显高于对照组3.57%,经过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化疗患者的效果确切,感染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白血病 化疗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白血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中所收治的100例患有白血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经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炎发生率为90.00%%,对照组发生率为59.99%,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白血化疗后口腔炎患者给予临床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口腔炎的发生机率,减轻患者口腔炎严重程度,临床护理疗效理想。

  • 标签: 个性化 护理 白血病 口腔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青年慢性粒细胞白血慢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3年3月本院入院治疗的10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慢性期患者进行了研究,分为两组青年组(年龄定义15-29岁)和对照组,伊马替尼400mg/d,每周查血常规,每月查肝、肾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完全细胞遗传学,完全分子学缓解和主要分子学缓解显着高于对照组。血液学不良反应青年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青年慢性粒细胞白血慢性期临床效果不如中老年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较中老年患者重。

  • 标签: 伊马替尼 白血病 青年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