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药学为一门传统而又充满生机学科,本文围绕着生药学科三大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可持续利用”、“中药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中药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当前生药学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特别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中药物质基础快速、高效研究方法,中药复杂体系体内药物学研究,中药复杂体系多组分、多靶点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研究思路方法.为现代生药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生药学 中药资源学 中药化学 中药作用机理 中药质量控制
  • 简介:优越地理交通环境、良好生态环境、丰富药材资源是樟树形成药市依托,适宜政治环境又提供药市形成基础。药王信仰、医药文化盛行推动了药市繁荣,商帮形成、成熟加工技艺则使得樟树药市不断壮大。而维持药市良性运转则需要药商诚信为本、灵活经营经营理念。樟树药市具有其他药市所不及地理交通优势,并以其独特精湛加工炮制工艺吸引各地药材来此加工炮制,弥补了当地药材种植不足缺陷。经樟树加工炮制药材品质精良,更有药王信仰作为文化依托,樟树药帮取信为本、制作为先、灵活经营理念更是赢得了良好声誉。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都使得樟树药市不断发展,并得以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樟树药市 药市发展 医药文化 传统知识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清燥救肺汤乌拉坦诱导肺癌模型鼠TGF-β1、Smad2p38MAPK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KM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4.6g/kg组、清燥救肺汤33.6g/kg、16.8g/kg、8.4g/kg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乌拉坦800mg/kg,每周两次,连续五周,复制小鼠肺癌模型。给药与造模同时进行,1次/d,连续15周。清燥救肺汤33.6g/kg、16.8g/kg、8.4g/kg组、六味地黄丸4.6g/kg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5周后,取肺脏检测。肉眼及镜下计数双肺小鼠肺肿瘤结节数,并计算小鼠肺肿瘤发生率;WesternBlot测定肺组织TGF-β1、Smad2p38MAPK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2p38MAPK活性表达。结果:清燥救肺汤(8.4、16.8、33.6g/kg)均能使肺肿瘤发生率从91.7%降至58.3~75.0%,平均肿瘤结节数从5降至3,明显降低肺癌模型鼠肺组织TGF-β1、Smad2p38MAPK蛋白表达,并可使肺组织TGF-β1、Smad2p38MAPK活性表达显著下降。结论:清燥救肺汤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2p38MAPK过度表达,从而多靶点调控TGF-β1/Smad2及p38MAPK等信号通路来实现延缓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

  • 标签: 清燥救肺汤 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化岩汤与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人表皮生长因子(HER-2)高表达型裸鼠荷瘤肿瘤及微淋巴管密度(LMVD)生成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建立裸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阳化岩汤18g/kg组、LY2940027.5mg/kg组、LY2940027.5mg/kg+阳化岩汤18g/kg组,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裸鼠,取出肿瘤标本及腋下淋巴结,计算抑瘤率淋巴结转移抑制率。免疫组化法观察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Podoplanin抗体标记淋巴管内皮,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观察微淋巴管癌灶及周围间质组织分布特点及形态学结构改变,RT-PCR法检测分析关键靶蛋白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VEGFC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阳化岩汤18g/kg组、LY2940027.5mg/kg组、LY2940027.5mg/kg+阳化岩汤18g/kg组抑瘤率与淋巴结转移抑制率均不同程度增加;镜下观察VEGFC与LMVD染色,对照组染色程度最高,分布密集,阳化岩汤组、LY294002组次之,LY294002+阳化岩汤组染色程度最浅,分布最少;各用药组均可降低PI3K、p-Akt、VEGFC表达,阳化岩汤组效果不及LY294002组,LY294002+阳化岩汤组作用最明显。结论:阳化岩汤、LY294002能有效抑制肿瘤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与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及VEGFC相关。虽然阳化岩汤组抑制PI3K、p-Akt、VEGFC能力不如LY294002组,但两者联用体现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阳和化岩汤 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 VEGFC PI3K/AKT 微淋巴管生成
  • 简介:芥于碱(Sin)ig300600mg/Kg或sc2040mg/Kg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壳肿胀组织胺引起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增高。Sinig300600mg/Kg可减少蓖麻油番泻叶引起小鼠腹泻次数或发生率。以上这些作用存在着明显量效关系。芥于碱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但作用弱又无量效关系,提示抗炎是芥于碱抗腹泻主要机理。芥于碱小鼠ig最小致死量为3g/Kg,ipLD50及95%可信限(CL)为184土CLl4mg/Kg。

  • 标签: 小鼠 抗炎 芥子 量效关系 抗腹泻作用 肠推进
  • 简介:目的:分析脾虚患者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前)及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变化,探讨脾虚证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一氧化氮关系。方法:选择脾虚证患者,并与胃阴虚证患者为对照组,病例均为Ⅱ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检测基础状态下及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并与脾虚证重要指标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1)发现脾虚证患者基础状态下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降低;基础状态下唾液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高于以前研究病证,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唾液淀粉酶活民生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变化显著相关(r=0.6,P<0.05);而胃阴虚证对照组患者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有及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均无显著变化。2)本实验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以前研究病证。结论:1)脾虚证重要指标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相关,脾虚证可能存在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氮通路功能障碍,致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可能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氮通路功能代偿增强,致基础状态下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2)唾液淀粉酶活性可能受病种影响,糖尿病可能致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因而致本实验唾液淀粉酶活性检测结果偏高。

  • 标签: 脾虚证 唾液淀粉酶 一氧化氮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丛枝菌根侵染强度三七生长药效成分皂苷影响;方法:大田条件下,三七种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生长二年后,随机采集100株三七,株测定菌根侵染强度、地下部生物量皂苷含量;结果: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增加,三七地下部生物量、人参皂苷Rd四种皂苷总含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而后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增加,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以及这四种皂苷总产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结论:丛枝菌根侵染强度与三七地下部生物量、皂苷含量及皂苷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具有低侵染增加,高侵染转而降低现象。丛枝菌根适度侵染时三七有最大生物量最高皂苷含量及皂甙产量。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AMF) 菌根侵染 三七 皂苷 HORMESIS
  • 简介:目的:建立骨伤洗剂乌头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C18(250mm×4.6mm,5.0μm)色谱柱AgilentC18(20mm×4.6mm,5.0μm)预柱;流动相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至pH6.25)-乙腈(70:30),检测波长:235nm;流速1.0mL·min^-1。结果:乌头碱0.094~2.350μg(r=0.9985)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25%,RSD=2.0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骨伤洗剂质量控制。

  • 标签: 骨伤洗剂 乌头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安卡红曲(Monascusanka)化学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液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ankadilactoFie(1)、红曲菌素(monascin,2)、红曲菌黄素(ankaflavin,3)、甘露醇(galactitol,4)、赤藓醇(meso-erythritol,5)、胡萝卜苷(daucosteml,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首次碳氢信号进行归属,化合物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安卡红曲 ankadilactone 红曲菌素 红曲菌黄素
  • 简介:目的:黄根蒽醌苷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凝胶柱及反相柱色谱法分离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技术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从黄根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离得到6个蒽醌苷类化合物,1-O-methylrubiadin3-O-β-primeveroside(1),damnacanthol3-O-β-primeveroside(2),rubiadin3-O-β-primerveroside(3),lucidin3-O-β-primeveroside(4),1,3-dihydroxy-2-(methoxymethyl)anthraquinone3-O-β-primerveroside(5)anddigiferruginolω-gentiobiose(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蒽醌成苷后生物活性减弱。

  • 标签: 黄根 蒽醌苷 细胞毒活性
  • 简介:资本经营是全球经济运行热点。有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企业联合兼并就发生了2万起之多,交易额达11400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合并涉及总金额亦达3830亿美元。国内,特别是十五大以后,随着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为了企业自身发展,企业纷纷通过资本经

  • 标签: 资本营运 应遵循的原则 资本经营 医药保健企业 外用药 武汉
  • 简介:内皮功能障碍(ED)被认为是血管病变发展早期事件之一。探索内皮功能障碍机制对于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氧化应激、炎症、内质网应激三个方面阐释ED发生发展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中药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内皮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分析中药作用机制及探索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药物探索新思路。

  • 标签: 内皮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炎症 内质网应激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简介:检索国内外药学核心期刊,按照结构类型2003年发现新化合物进行综述,并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进行了重点介绍.2003年我国学者共发表文章400多篇,分离鉴定化合物2200多个,其中新化合物604个,活性化合物64个.通过新化合物归纳整理及生物活性介绍,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 研究进展 药学 新药 活性化合物
  • 简介:以《中国药典》收载饮片用量,同全国擅用该饮片名老中医经验以及重要中药文献相关记载进行比较,大量实例提示,药典诸多饮片用量,辨证与用量关系、用量更新及用量大小等方面,均存在欠妥,不利于指导临床用药,亟待改进。为此,笔者反复思考“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后,提出应当高度重视饮片用量研究应用研究3点建议。

  • 标签: 中国药典 饮片用量 中药 中医
  • 简介:目的: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ICO)高糖或糖化终产物(AGEs)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Na^+.K^+-ATP酶活性影响。方法:用含AGEs或高糖培养液配制ICO、氨基胍,同时设对照。GMC培养48h后MTT法考察GMC增殖情况,试剂盒测试细胞悬液细胞蛋白含量,再进行Na^+,K^+-ATP酶测定。结果:于葡萄糖或AGEsGMC吸收度值增大,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加入ICO后,则表现为对抗高糖或AGEsGMC增殖作用,并能提高Na^+,K^+-ATP酶活性。结论:ICO能抑制高糖或AGEsGMC过度增殖,修复高糖或AGEs致GMCNa^+,K^+-ATP酶活性降低。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 细胞增殖 NA^+ K^+-ATP酶
  • 简介:目的:研究太白贝母止咳、祛痰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实验、小鼠气管段酚红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升高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太白贝母粉末醇提物止咳、祛痰抗炎作用。结果:太白贝母粉末醇提物起效剂量分别为4g/kg0.32g/kg,太白贝母粉末醇提物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4g/kg~20g/kg0.32g/kg~1.6g/kg。太白贝母粉末醇提物能明显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能明显延长枸橼酸致豚鼠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升高,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太白贝母粉末醇提取有明显止咳、祛痰抗炎作用,效果与川贝母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太白贝母 川贝母 止咳 祛痰 抗炎
  • 简介:目的:研究旱生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方法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人体肿瘤细胞毒体外活性实验。结果:从旱生香茶菜叶中分离并鉴定10个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1),乌苏酸(2),maslinicacid(3),2α-羟基乌苏酸(4),hederagenin(5),3β,23-dihydroxy-urs-12-en-28-oicacid(6),arjunolicacid(7),asiaticacid(8),2α,3α,24-tri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9),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acid(10)。测试了10个化合物3种(K562,MKN45,HepG2)人体肿瘤细胞株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10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讨论它们生源关系。所有三萜化合物对上述三种人体肿瘤细胞株都没有细胞毒活性。

  • 标签: 旱生香茶菜 唇形科 三萜 生源途径 细胞毒活性
  • 简介:介绍药用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药用石斛栽培生产、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存在问题,并市场前景发表见解。

  • 标签: 石斛 铁皮石斛
  • 简介:目的:研究保妇康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粘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及血清炎细胞因子含量影响,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混合细菌加机械损伤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保妇康高、、低剂量组分别以2.07,4.14,8.28g/kgig给药,连续给药4周,采用半定量荧光免疫技术(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ICMI-1TGF-β1mRNA表达,用ELA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黏膜炎细胞浸润明显,子宫组织ICMI-1(2.03±2.76)TGF-β1(9.03±2.76)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妇康2.07~8.28g/kg剂量范围内,均可明显减轻子宫粘膜炎症反应,高剂量组(8.28g/kg)、剂量组(4.14g/kg)ICMI-1TGF-β1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TGF-β1mRNA(4.11±1.29)表达下降最明显;低剂量组(2.07g/kg)ICMI-1TGF-β1mRNA降低没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4.14~8.28g/kg)IL-6TNF-α明显降低。结论:保妇康能降低血清炎细胞因子含量,下调子宫组织ICMI-1TGF-β1mRNA表达,减轻盆腔组织粘连,这可能是防治慢性盆腔炎机制之一。

  • 标签: 保妇康 慢性盆腔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炎性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