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阑尾切除术中行超声引导腹肌平面阻滞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2021年10月起,2023年6月止,选取200例阑尾炎患者,均确定需要给予全麻阑尾切除术治疗,根据麻醉措施分为两组。A组(n=100,超声引导腹肌平面阻滞),B组(n=100,常规全身麻醉),术后观察疗效。结果:术后苏醒质量情况,A组均优于B组(P<0.05)。不良反应情况,A组低于B组(P<0.05)。术后疼痛情况,A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阑尾切除术中行超声引导腹肌平面阻滞的麻醉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麻阑尾切除术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纵切缝结合切开挂线术在肛肠疾病手术后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13年01月-2017年12月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临床治愈23例,占92.0%;显效1例,占4.0%;无效1例,占4.0%;总有效率为96.0%。结论纵切缝结合切开挂线术治疗肛门直肠狭窄操作简单,疗效肯定,能从根本上解除肛门直肠狭窄所致的排便不畅、便秘、疼痛、便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纵切横缝 切开挂线术 肛门直肠狭窄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患者采用小针刀(软组织微创松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4例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腰部疼痛以及腰部功能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2%,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并没有明显区别(P〉0.05),但是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下降得更为显著(P〈0.05)。结论:第三腰椎突综合征采用小针刀(软组织微创松解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有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提高腰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小针刀(软组织微创松解术)治疗分析
  • 简介: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NLBP)被定义为疼痛和功能障碍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且找不到确切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的下背痛的总称[1]。NLBP与社会工业化高度相关,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2]。其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年龄、职业、体重等因素有关。随着对非特异性下背痛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标签: 腹横肌 非特异性下背痛 实时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靶向注药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0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单纯经小针刀治疗)和观察组(53例,经小针刀联合靶向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变化。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6.79%,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前后组内差异有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靶向注药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预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针刀 靶向注药 联合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满足研究入选条件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分为宫腔纱条填塞组(UP组,24例)和TACS组36例。比较两组出血量、干预时间、有效率等。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妊娠周、分娩前妊娠妇女的血红蛋白(Hb)、新生儿体质量以及前壁胎盘和胎盘粘连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CS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简便、有效、快速的方法。

  • 标签: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缝合技术 治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和太极锻炼对COPD患者缓解期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78例COPD缓解期患者转入社区服务站后进行正规呼吸和太极锻炼,每天1次,观察6个月。结果经过6个月的康复锻炼,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和肺功能均有改善(P<0.05)。结论呼吸和太极有利于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期 呼吸和太极拳训练
  • 简介:摘要现代输血治疗已普遍进入使用成分输血阶段,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输血治疗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输注成分血的比例已经达90%以上,输注全血不到10%。输血科担负着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任务,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在执行输血治疗任务时,应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以及血型的复杂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减少输血,减少输用全血2,杜绝输用“新鲜血”,大力提倡和实行成分输血,以提高治疗效果,节省血液资源,减少和避免血源性传染病发生,保证安全的输注血制品。

  • 标签: 新鲜血 成分血 安全输注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针刀为主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及对远期有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患者 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局部痛点封闭联合中药熏蒸及口服药进行治疗的 40例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刀进行治疗的 40例设为实验组。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不同时间的复发情况上看,实验组患者 3个月、 6个月以及 1年后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从总复发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刀为主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刀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远期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维正脊仪1治疗腰三突综合症的疗效。方法320例门诊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试验组采用三维正脊仪快速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频电和超短波联合治疗。采用百分评定法,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病情均明显好转,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有效,但三维正脊仪在疗效与治疗次数、收效时间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三维正脊仪 腰三横突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2014年到2016年的产科中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32例,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者给予欣母沛注射方式止血,部分患者联合传统的“8”字间断缝合止血。观察组16例,患者在缩宫素的基础上使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如年龄、分娩前血红蛋白、分娩周期、新生儿体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 标签: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子宫下段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太极对社区围老年期人群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腰方肌阻滞与腹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院内腹腔镜子宫手术者,样本量保持在68例,有34例行腰方肌阻滞麻醉,有34例行腹肌平面阻滞麻醉,前者为实践组,后者为一般组,手术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观察镇痛效果,评估恢复情况。结果:轻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2.94%)比一般组(29.41%)高,重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88%)比一般组(26.47%)低,P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快速康复 运用价值 腰方肌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处理持续性枕位难产无好方法治疗的现状,首次采用徒手抬头旋转术加产钳术并用来治疗持续性枕位难产的新方法。方法通过45例持续性枕位采用徒手抬头旋转术加产钳术并用治疗难产的可行性进行观察分析,确定疗效的肯定性。结果45例持续性枕位难产患者年龄在23-31岁,平均为27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均为初产妇。33例抬头先露部达到坐骨棘下2厘米。12例达到坐骨棘下1-1.5厘米,其中有29例为持续性左枕位,16例为右枕位,娩出新生儿重量在2800克至3900克。第二产程最短15分钟,最长1小时50分钟,手术历时最短5分钟,最长18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4-7分17例,7-10分28例,新生儿七天内死亡率为0。结论持续性枕位是临床上最长见的头位性难产,给分娩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危险,在以前往往需要手术剖宫产手术治疗,不但延误时间,对产妇打击大,花费高,胎儿生命难以保命,采用此技术治疗后,打破了旧框框,达到尽快娩出宫内窘迫的胎儿,避免了胎儿面部损伤及减轻盆底组织损伤,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效果。

  • 标签: 枕横位 难产 徒手抬头旋转 产钳并用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带旋股外侧血管支大转子骨瓣转移并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07年-2012年36例早期ONFN患者行旋股外侧血管支大转子骨瓣转移并钽棒植入术,术前、术后分别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4~7天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10~20天病情好转出院。随访期内钽棒位置良好、无断裂等。除1例左髋术后出现负重后疼痛外,其余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均有明显改善。X线片复查股骨头骨坏死分期仅有1例股骨头塌陷。结论;钽棒植入及含血运的骨瓣填充,近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可以推迟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较之于传统手术,该方法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风险低,为绝大多数希望保头治疗的患者所接受等优点。

  • 标签: 骨瓣 钽棒 股骨头坏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