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皮浆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方法大面积深度烧伤且皮源不足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表皮、真皮皮浆移植术治疗创面。结论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表皮、真皮皮浆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效果肯定。

  • 标签: 烧伤 同种异体皮覆盖 皮浆 移植
  • 简介:摘要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护理工作的重点从行为、社会等方面,形成了护理心理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极大的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观的核心和具体体现。

  • 标签: 护理心理学 理论 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植物细胞不仅具有形态建成全能性,同时还具有物质代谢全能性。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发展起来的细胞培养等生物技术是解决中药资源日益匮乏,实现药用次生代谢产物工业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获得中药有效成分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细胞培养 中药 次生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结果双源CT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解剖关系,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直接影像信息。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双源CT 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了解济南市家蝇抗药性现状,预测抗性发展趋势。方法生物测定法与分子检测法相结合。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济南市家蝇对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已经达到中、高度水平;对济南市家蝇个体进行钠离子通道突变位点检测,发现抗性个体占种群的80.43%,然而纯合子仅为28.26%。结论将两种测定方法结果结合,清楚地表明虽然济南市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经达到中、高度抗性,但种群内仍有大部分为杂合子,应及时采用合理措施,延缓家蝇抗药性的发展。

  • 标签: 家蝇 抗药性 钠离子通道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患儿200例,按采血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10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96%,皮下淤血发生率2%、标本溶血发生率3%,股静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88%,皮下淤血发生率9%、标本溶血发生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皮下淤血发生率、标本溶血发生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 标签: 儿科 血样采集 桡动脉穿刺 股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螺旋CT的出现,特别是多层螺旋CT在临床应用以来,它一改昔日CT主要靠断层图像诊断的单一模式,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CT的诊断范围和能力。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立体、直观、清晰、多角度地展示骨关节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大帮助,其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 标签: 多层螺旋 计算机 断层扫描 骨关节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CTO病变,着重分析其采取分支锚定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TO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共对45例冠状动脉CTO病变的靶血管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采用分支血管锚定技术,成功开通CTO靶血管40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达到3级,成功率88.9%。2例患者术中出现靶血管夹层;2例患者球囊未能通过CTO病变部位;2例患者术中导丝穿出靶血管真腔而入心包,1例患者发生分支血管破例,采取球囊低压力堵塞后未见造影剂再渗漏;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CTO介入治疗采取分支锚定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冠状动脉 分支锚定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州辖5县、2市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过程中县市服务站,均已通过国家优质服务站验收,各项服务趋于规范。随着群众生育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对服务的要求提高,我们护理技术人员也要积极顺应服务对象需求,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完善,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质量管理 质量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剖宫产技术后超声对子宫复旧诊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59例患者使用新型剖宫产技术,并与59例常规剖宫产术的患者比较,术后3天和1月时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术后3天时和1月时两组患者子宫前后径、长径以及横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剖宫产技术术后使用超声检查子宫复旧,能有效确定子宫前后径、长径和横径情况,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 子宫复旧 诊断 新型剖宫产
  • 简介:摘要伴随当今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静脉给药明显增多。解决多种静脉给药的安全已成为临床的急需。为此,本文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制定合理静脉给药流程,同时提出有条件的医院应早日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和保证多种静脉给药的安全措施。

  • 标签: 医护人员 静脉给药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HIV/AIDS患者合并急腹症和腹部外伤患者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笔者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HIV/AIDS患者合并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确诊。19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急性阑尾炎6例,急性胆囊炎3例,胆总管结石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1例,腹部开放性损伤l例,炎性肠病穿孔腹腔脓肿1例,肠结核并穿孔2例,马尔尼菲青霉病腹腔淋巴结肿大并肠梗阻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17例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操作,2例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无机会感染加重。结论腹腔镜技术集诊疗于一体,可提高HIV/AIDS患者急腹症的诊断率,而且更为有效地使手术医师避免职业暴露,腹腔镜技术微创高效,细胞免疫打击较小,是治疗HIV/AIDS患者合并急腹症和腹部外伤的有效方法,具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标签: HIV/AIDS 急腹症 腹部损伤 腹腔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2种远移尖牙的方法即尖牙向后结扎法和弹性链状圈牵引法的优缺点。方法将5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同种国产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分别采用上述2种方法进行矫治,排齐前后利用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前磨牙颊尖之间、下颌磨牙的4个牙尖之间的宽度变小、尖牙牙冠远中倾斜角度、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和速度、下颌磨牙牙冠近中倾斜角度以及上、下切牙的舌向倾斜内收的变化,牵引法均大于结扎法;上、下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的变化,牵引法小于结扎法;以上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变化2种方法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方法应用于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均取得了远移尖牙的效果,然而,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支抗的措施以避免各自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弹性牵引 尖牙向后结扎
  • 简介:摘要计算机网络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网络畅通运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能为整个医院信息化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保障,同时也能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医院计算机网络对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院效率、优化流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医院信息建设的可靠保障,也是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计算机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名骨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SCT扫描,比较患者的DR片、SCT平扫图像及运用后处理技术生成的图像,从而显示各种检查对骨关节损伤诊断的意义及价值。结果DR诊断出11例,MPR诊断13例,SSD诊断13例。DR片是骨科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疑难复杂的骨折易漏诊率;SCT扫描能清晰的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不易漏诊,但对病变了解不够全面;而这些不足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的运用得到了弥补,更全面、直观的显示骨关节的损伤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关节 骨损伤 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