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出于南宋初年军事行动的需要,宋政权建立了多种管理数路兵马防务并兼管民事的机构。其中以制使和宣抚使为长官的机构,在绍兴五年之後,已在四川、京湖和江淮地区形成较稳定的辖区范围,并成为辖区内最高军事民政长官。但是,通过剥夺监司和总领的权力,其在民事和财政上的职权於绍兴五年之後一直呈现逐渐扩张之趋势。制使和宣抚使是宋政权加强军事防御的产物,但它们增加了地方行政层级,导致中央集权的力度减弱。本文并讨论了与制使、宣抚使相关的其他制度,分析了四川、京湖、江淮三大制使、宣抚使辖区的区别。

  • 标签: 准行政组织 制置使 宣抚使 中央集权
  • 简介: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力排众议,灭高昌,设置西州、庭州,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控制西域。从地理形势看,西、庭、伊三州为河西首府凉州通往西域的钤键地区。在此后的短短几年内,唐在西州迅速地推行了均田、赋役、兵制等几乎全部中央政府制定的制度,这是唐在西北地区一系列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发挥了西州交通枢纽及前沿根据地的作用。从开天年间完善的西北军事格局中更能看出唐太宗西州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庭州 高昌王 均田 守捉 麴文泰 唐在
  • 简介:<正>一、前言新疆,位于甘肃西北,地形东西广而南北狭,东北连蒙古科布多,东邻扎萨克图汗部,东南接青海,南邻西藏,西南达印度、克什米尔,西抵帕米尔高原,西北与俄国中亚细亚省接壤,北与西伯利亚为界,总面积160余万方公里,为中国第一大省,也有人称其为“东土耳其斯坦”(EastTurkistan)。新疆,自

  • 标签: 乾隆 哈密 伊犁 巴里坤 甘肃 准噶尔
  • 简介:本文以《汉旧仪》所录西汉末年大司徒向计吏宣读的“敕”所含控制厨、传等改善条件、增加接待膳食标准为綫索,根据出士简牍与文献,推算出西汉末年全国传舍与的总数,并以尹湾汉简《元延二年日记》的记载为标准,据各县、在交通才中的位置,对不同县、的接待量进行了细分与统计,估算出西汉末年一年使客住宿的日子数量与消费的粮食、鸡的数量,以及其中使用的马匹所耗粮食的总量。基于此,据悬泉汉简,归纳出当时导致额外开销的四点原因,并分析了开支难以控制的深层原因。指出这类机构乃是广土众民的帝国存在所不可或缺,使用者与管理者日久了解其运作漏洞,假公济私,导致开支膨胀,上级的监督乃至皇帝的诏令则日渐失效,月累年积,传机构不堪其负,和帝国一道走向末日。如此过程反反复复,直到清末。体现了官吏群体与皇帝、帝国体制之间的长期博弈。这种“反复”构成中国历史中延续与不变的一个侧面。

  • 标签: 皇帝 传置分布 招待开支 交通线复原 悬泉汉简 官场风气
  • 简介:在中华民国统治权的来源问题上,孙中山的革命派与袁世凯的官僚派有过激烈交锋,反映了两股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政权正当性问题的斗争。孙中山认为民国的统治权是人民创建的,而袁世凯则认为他对民国的统治权是因袭了清朝的君权。有关民国政权正当性的这两种理论反映了中华民国特殊的建国过程,而人民创建论无疑是当时的主流理论,其核心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不过人民主权论在把人民奉为主人的同时,还面临如何把人民变回被统治者的问题。民初政治思想处理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主权与统治权分开,更多地从财产权的角度去理解主权,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卢梭与洛克的人民主权论。但是民初的人民主权只是一个尚未兑现的承诺,人民不仅不能亲自行使主权,一度代替人民行使主权的机关也被迫解散。

  • 标签: 民初政治 主权 统治权 正当性 制宪权
  • 简介:西安营里寺内的《捐祀田追远忠义王暨阖族冢墓碑记》涉及回纥太子叶护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史实,记录了立碑人对叶护家族定居中原的追忆和捐祀田的具体规定,对于研究回族的族源和民众心理、习俗等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叶护 安史之乱 回族族源 认同心理
  • 简介:唐武宗用兵泽潞之前,跋扈之昭义刘从谏于洺州罢废清漳、洺水二县;用兵期间,朝廷于河阳建置孟州。两地州县废主导权的转换,可以展现朝廷重新控制昭义与持续牵制河朔的历史实态。朝廷成功平定刘稹的两条关键线索即何弘敬和王宰均与李德裕控驭有方密切相关,王宰趋磁州以迫魏博何弘敬出兵,遂有肥乡之役,以致山东三州归降;孟州建置后,刘沔镇河阳以迫王宰,终致昭义使府潞州底定。李德裕控驭之本在于宪宗平藩重建的中央权威在武宗朝得以维系并重新整合,此后直至唐末,藩镇与朝廷的实力消长也在悄然改变。

  • 标签: 唐武宗 州县置废 孟州 肥乡之役
  • 简介:長沙走馬樓吴簡竹簡中出現的草刺文書爲縣列曹起草呈送縣廷審核、簽署,需要郡府處理事務的摘要。封發類文書是由縣廷統一封緘、發送文書的摘要。草刺類文書是通過歸納具體文書和簽牌而形成。歸檔時自成一類,單獨收卷,内部以事類爲中心。草刺文書所反映的孫吴郡、縣政權處基層事務的流程爲:縣曹吏負責具體事務的處理,將草撰好的文書上報縣廷,縣廷根據需要,選擇部分内容上報至郡府,或郡府委派督郵等方式進行處理。在這一過程中,縣廷是日常行政運轉的樞紐。

  • 标签: 吴簡 文書 草刺
  • 简介:本文藉助新發現王伷墓誌勾勒出誌主在安史之亂中先後輾轉仕宦於唐廷、安禄山、史思明之間的複雜經歷,並結合其他文獻分析整個陷僞唐臣群體在安史亂中的走向及作用,指出"貳臣"在史思明時代的燕政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唐廷對處陷僞臣僚的政策發生過明顯的變化,至德二載第一次收復兩京時,力主嚴懲,乾元元年,相州之役失敗後,改爲懷柔,導致對"貳臣"處分前後寬嚴不同。當時士大夫輿論普遍同情"貳臣",顯示出魏晉以來"先家後國"士族社會的傳統影響猶在,"忠"這一觀念在唐宋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 标签: 王伷墓誌 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