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都说万事会随风远去,可究竟知道眼前有多少的风力?卷去的尘埃飘去又飘来、纷纷扬扬、扬扬纷纷地落在心里。大太阳下的牛仔般的小伙嘴上的烟雾,是否正是你说不清的纷乱情绪。走进往事就如走进女人的发鬓,哪一条路是最近又最有秩序,万种情愫万种感受还是一样的难以梳理,茫然间回首又发现身不由己。阳光的圆柱里有数不清的飞尘在哭泣,有谁知道哪

  • 标签: 太阳 烟雾 尘埃 牛仔 圆柱 梳理
  • 简介:锦绣中华碧水青山,怎料想,皇朝梦碎遍野狼娴。民国初,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九一八日寇铁蹄践踏我家园。三一年东北三省日军侵占,倭寇贼三七年又兵进中原。民族危急,家国灾难,自有那报国英豪保卫家园。曾记得,多少将领为国捐躯,曾记得,多少勇士侠胆忠肝,曾记得,多少同胞舍生忘死,曾记得,多少百姓抗战支前。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却有人苟且偷生当汉奸。七十年岁月如梭,星移斗转,慢压檀板,缓动丝弦。

  • 标签: 内忧外患 军阀混战 东北三省 家园 百姓
  • 简介:七岁那年,我刚上一年级。几经辗转和努力,叶老师收下了我。印象中第一次见面时,我觉得叶老师很和蔼,笑眯眯的,看看我的手,还轻轻地摸摸我的头,问我几岁了?说话声音很温和,和蔼可亲的,让人觉得很温暖,我顿时没有了紧张和害怕。我父母高兴得不得了,仿佛捡到宝贝似的!

  • 标签: 恩师 一年级 老师
  • 简介:1959年3月28日,我第一次参加所庆活动,那一年是建所五周年。全所上下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编写组的全体成员,倾巢出动,到颐和园展开了大游园活动。当时的活动细节,虽然已随着55年的岁月流逝,但大家的愉快心情,是不言而喻、可以想象的。当时还照了集体照记录下了欢聚一堂的情景。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959年 游园活动 颐和园
  • 简介:最近读孙福海先生惠赠之《逗你没商量》,遵嘱写了一篇读后感,发表在《天津日报》上,其中谈到此书虽是从"奇闻趣事"出发,但却能作为相声史的参考读物。如该书谈到朱绍文时,顺便介绍了相声艺人中口头流传的说法:即相声的形成是以同治元年(1862年)咸丰去世,谓之"国孝"期间,娱乐场所不准许动响器,朱绍文被迫"撂地说笑话"为始。由此我想起一件往事:1961年,天津市曲艺团挖掘传统相声时,举办一次"传统相声专场",接着又邀请有关人员召开一次"传统相声座谈会",由该团编导组组长王家齐先生主

  • 标签: 重提往事
  • 简介:1979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西苑宾馆召开。当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讽是会议代表,我作为《人民音乐》的记者,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一天下午,赵讽找我到宾馆的一间小屋单独谈话。他说:“继增,上级已批准《音乐研究》近期复刊,任我为主编,我想请你来和我合作,共同把这个刊物办好。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人民音乐》 音乐研究 宾馆
  • 简介:<正>认识郝蕾,很多人都是从她主演的《十七岁不哭》开始的,作为1996级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郝蕾是绝对的科班出身。入行十几年,郝蕾拍过的戏不少,可却从没真正大紫大红过。《少年天子》火了,大家记住的只是霸气的邓超和老戏骨潘虹;《颐和园》获奖了,可因为片子中有大尺度的演出,直到现在还没获得国内公映;《恋爱中的犀牛》上演了一遍又一遍,大家只记住了导演孟京辉的才华和先锋。郝蕾的付出和收获好像不怎么成比例,可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她对演戏的热忱。

  • 标签: 上海戏剧学院 少年天子 邓超 大紫 潘虹 成比例
  • 简介:著名苏州评弹艺术家蒋月泉已离开我们十多年,而我亦退休多年。当年我俩曾保持了短暂而珍贵的友谊,多年来始终是一段美好又难忘的回忆。那是在1983年上半年,通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书场》介绍,我与上海人民评弹团著名评弹艺术家蒋月泉先生取得了联系。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频繁书信来往中,留下了蒋月泉先生珍贵的亲笔书信23封(1983年5月23日至1984年9月23日共计22封;1991年5月4日来信,仅有第二页,缺第一页估计漏寄)。在此期间,我与蒋月泉先生两次面疆畅叙。

  • 标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回忆 苏州评弹 90年代 艺术家 书信
  • 简介:今年是母校八十周年大庆之年。八十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但也并非一个短促的年代,因为它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壮怀激烈,历经曲折,艰难困苦,矢志事业,奋斗不息,绝非“八十年”这三个字所能表达,所能概括。人们常说:“你们学音乐的真开心,天天玩乐。”但我们却是甜酸苦辣心自知。即如在“文革”中,只因自己目光短浅,以为今生再无从事音乐事业之望,将自己收藏的图书乐谱一古脑儿以几分钱一斤售予废纸店,他们用了两大塌车才装完。后来我发现我家从炒货铺中买来的花生米,就是用我卖掉的瓦格纳乐剧的乐谱纸包的。

  • 标签: 母校 纪念 音乐事业 “文革” 瓦格纳 废纸
  • 简介:我今年近八十岁了,看着过去的老照片和书信,不禁回想起五十五年前在临汾和中央广播说唱团的一段往事.

  • 标签: 说唱 广播 中央 回忆 老照片 书信
  • 简介:四川省曲艺团近日将创排四川第一部说唱剧《成都往事》,目前正进入剧本创作阶段。该剧将首次把清音、扬琴、金钱板、谐剧等十多种四川曲艺项目囊括其中,用全新的表现形式为观众讲成都故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个老茶馆的变迁历程。形形色色的人物轮番出场,展现成都人的诙谐与机智,成都市井的酸甜苦辣.成都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和谐。

  • 标签: 成都人 四川省 说唱 新中国成立 创作阶段 变迁历程
  • 简介:我师父高元钧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山东快书艺术大师,他在艺术上造诣精深,博采百家众长,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亲切朴实、口风甜脆、重说重做、擅演擅抖(抖包袱)擅模拟的技法;表演雄壮洒脱、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刚柔相济,富合喜剧色彩,乡土味浓;一人多角、快书戏做的高派山东快书艺术风格。他人格高尚,待人和蔼,提携后进,尊重普通听众。他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做人做事上给我以深远影响。"你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1978年春节前,我去北京看望师父。那年秋天老人家得了一场病。

  • 标签: 高元钧 一人多角 艺术实践 家众 造诣精深 喜剧色彩
  • 简介:作为一篇书评,本文借用居其宏先生"史胆、史学、史实"这一史学研究"标尺",对其专著《新中国音乐史》进行了"丈量".在充分肯定其价值的同时,提出《新》在历史叙述中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把握、对九十年代中国音乐发展的描述、对文革时期器乐曲的评价以及全书在总结和展望等方面存在的若干不足,认为"《新》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尚可推敲,但这些终究遮挡不住阅读此书所获得知识与人格力量的快感.在新世纪里,它必将对当代中国音乐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当代史 史胆 史学 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