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聚焦于在日温州人移民集团的历史和现状。由于早期赴日谋生的温州人多为劳工,所以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实证史学的方法,通过探寻当时在日中国人劳工的一般状况,阐明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的温州人劳工大量移民日本的这段史实。其次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访谈手法,通过对一个在日温州人家族的移民方式、定居过程、生活现状等等的分析,展现了在日温州人社会的历史变迁。

  • 标签: 海外温州人 在日中国人 移民 唐氏家族
  • 简介:《田家集》是现存最早的平安时代汉诗集之一,虽然前贤深入研究,已经扫清了很多读解障碍,不过其中仍有一些因忽略写本特性而产生的误读误解。通过分析松平文库本等写本的字形和书写通例,结合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可以为破解难句提供新思路,理清前人误写误释的原因,接近诗集的原貌,更好体会诗歌的原意,深化对日本汉诗的研究。奈良平安时代诗文研究,有必要回归写本,打好文献研究的基础。

  • 标签: 田氏家集 写本 岛田忠臣 汉诗
  • 简介:本文尝试探讨在日本和中国社会中,传统的家族结构与"公"和"私"观念的关系。日本的"家"其实是一个公的单位,包于其内的是个人的家族,作为公的"家"可以要求个人牺牲其家族利益,这就是日本著名的灭私奉公。相反,中国人鲜能这样的灭私奉公,对于中国人来说,所有属于公的东西都可以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然而,中国人所谓的私利不是指个人的利益,而是指家族的利益。亦即是说,中国人为了家族利益能够牺牲一切公的利益。

  • 标签: 家族制度 中国 日本
  • 简介:明熙的短篇小说《洛东江》作为殖民地时期阶级文学运动的代表性作品,被视为向无产阶级文学(KAPF)"第一次转向"的象征性作品。主人公朴成运曾试图去模仿殖民者"日本"的文化,然而终究还是未找到归属感,在本土文化和殖民文化之间彷徨,最终决定通过拒绝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找回殖民地以前他们的过去来进行反抗。由此朴成运通过洛东江这一民族空间深化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并看到其中深层的阶级问题。从阶级论来看,可以通过对阶级矛盾的分析找出韩国当时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这一层面上,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以霍米·巴巴关于混杂性的理论,结合阶级中心目的论社会主义叙事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混杂性是如何推动主人公意识到民族问题并最终看到其中深藏着的根本原因——阶级问题的。

  • 标签: 赵明熙 《洛东江》 混杂性 后殖民主义思想 阶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