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张洁发表小说《爱,是不能忘记》,曾引起很大争议,对立双方主要从婚姻道德角度进行褒贬。1990年代,此小说又被评论界从女权主义角度重新阐释。到了21世纪,人们又开始呼唤其中所表达理想爱情。该文通过对其过往研究总结分析,认为它既不限于道德探讨,也不单纯是女性意识觉醒,而是人类情感困境诗意表达,具有生命本体论意义。

  • 标签: 争鸣 女性意识 情感困境 诗意表达
  • 简介:中学物理教材体系包括知识逻辑展开、实验探索、历史思想线索等类型,恰当地选择合适教学路径,是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重要问题。以动量概念教学为例,深入剖析知识逻辑展开与实验探索方式不足,论证以物理学史展开引领动量概念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力学课程框架、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教材编撰三个角度,阐述物理学史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无可替代教育价值。

  • 标签: 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学史 动量概念
  • 简介:〔摘要〕本课作为一节给三年级小学生上“数”概念起始课,课堂艺术追求简约有深刻意蕴,这也是现今小学数学课改一个新动向。

  • 标签: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思考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境界是指人思想认识或修为达到高度和深度。管理三境界,主要是指人管理修为达到境地和边际。它虽然没有王国维学术研究三境界那样逻辑严谨,但却设定了管理标高,给出了优化管理所应选择路径和达及境地。

  • 标签: 人的管理 思想认识 学术研究 王国维
  • 简介:摘要新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然而,以探究为核心课堂有效性怎么样?事实上,我们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低效探究、形式探究现象,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摆设,走过场,搞形式,毫无意义。如何使探究更有效,本文提出了自己几点看法,意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让科学探究发挥它真正作用。

  • 标签: 形式探究低效探究有效探究
  • 作者: 代洪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
  • 机构:四年级下学期,我曾经组织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习作,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很不愿意上作文课,因为有些作文要求我找不到内容。”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随即在班里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写作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结果48名学生中,有30人选择的是“没有内容可写”。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都是学生写作的对象,为什么学生会对生活熟视无睹,对情感世界毫不动心呢?针对这个疑问,我进行了探究,逐渐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表达的是他人的情感,因为他们本身积累的匮乏,认识的肤浅,情感的淡漠,导致了语言的苍白。所以,张扬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积累,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荒漠,就成了我作文教学实践的关键。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朱明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幼儿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它对塑造人格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方向。在这一阶段中,老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教育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以幼儿为本,孩子们一定能够快乐地扬起他们自己希望的风帆,开始他们快乐的人生之旅。所以我也一直在思索—实践—反思—再实践、再思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是同社会主要生产力——人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已成为技术熟练必然象征、合乎要求地从事生产活动条件。由于教育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大,因而在国内外都加强了教育经济问题研究。这种

  • 标签: 劳动力 教育水平 干部教育 增长速度 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计划
  • 简介:体育课上,我安排了迎面接力赛,比赛结束,第一组失利。全组同学纷纷埋怨“小胖墩”王炯。“都是你。跑得那么慢!”“要是你跑得快的话。我们肯定第一。”“我们不要你了!”……听着同学们责怪声,王炯难过得低下头,脸通红通红,汗水在脸颊两侧不停地流淌。看到这情景,我让大家围过来,同时请班上跑得最快董峥和王炯同时出列.然后问大家:“他们谁跑得快?”学生们异口同声说“董峥”。

  • 标签: 体育课 接力赛 同学 学生
  • 简介:<正>[演示]:做[实验1—5]同时,在桌上放一张滤纸,结果浸有白磷二硫化碳溶液滤纸在晾干后自发燃烧了,而桌上滤纸没有变化。[讲述]:我们刚才看到燃烧与我们过去做实验不同,我们并未点燃,而附有白

  • 标签: 白磷 演示实验 教学 易自燃 燃烧 滤纸
  • 作者: 刘良建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 机构:这是我校二年级组一节教研月练兵课“倍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倍”的概念,教师设计了这样三个非常巧妙的问题,让本节课三次高潮迭起。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晓丽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课堂引入是课堂开始的起始环节,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成功的引入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本文阐述的是对高中数学课堂引入的一点体会。
  • 简介:最近,拜读了刘铁芳教授《走在教育边缘》一书,其中一段结束语令人回味。"自知愚钝我很难真正把读书、思考和写作当成呼吸一样自然,好在我从来不以自己思考与写作以治世救人,更多只是基于内心愉悦。既如此,象呼吸一样自然地读书、思考、写作,又何尝不是凡庸如我者一种生命之可能境界呢?"

  • 标签: 读书 自然 生命 结束语 写作 呼吸
  • 简介: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一把钥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缺点”。

  • 标签: 心灵 赞美 触摸 学生 放大镜 教育家
  • 简介:真正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幸福。因此,真正修养一如真正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

  • 标签: 教养途径 获得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