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我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低时,在总财政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当这项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高时,减少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2007-2014年我国财政数据,进一步考察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模型发现,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低于最优值,物质资本支出高于最优值,适当提高人力资本支出和降低物质资本财政支出比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 标签: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财政支出
  • 简介:现代契约理论是一个随着经济实践而不断发展、逐步演进的思想过程.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因为在契约理论方面作出区别于前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前者的贡献主要在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了一个缔约各方不能达成一致时的解决方案;后者的研究集中在委托代理理论,解决了公司内部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激励问题.梳理现代契约理论演进的脉络,介绍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各自领域的主要贡献,简要分析他们的主要理论特点、方法应用及其缺陷.两位获奖者在各自领域的契约理论贡献,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制度构建、金融市场改革和公共机构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 委托代理 哈特 霍姆斯特罗姆
  • 简介:Williamson融会贯通了经济学、法学与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之众长,创造性地发展了由Coase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诸范式,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他通过引入资产专用性等概念刻画交易费用的契约特性,且使之成为一个可量化的实证概念,引领并有力推动着新制度经济学迅速向前发展。在此基础上,Williamson融经济学与法学对契约理论的研究成果于一炉,根据交易费用的不同影响要素对契约类别、治理结构或组织形式做出了精细的区分,从而形成由其首创的分立结构选择分析法。同时他从企业边界与其治理结构等方面改造并完善了Coase构建的现代企业理论。尽管其理论存在诸多瑕疵,并受到包括Coase在内的其他学者诘难,但犹未能遮蔽其思想的精深伟大之处,且对后世经济学或其他跨领域研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新制度经济学 交易费用 不完全契约 现代企业理论
  • 简介:要素投入在中国经济的波动与增长关系中扮演着何种角色,一直缺乏与理论逻辑一致的经验分析和证据。本文借助结构GMM模型,首次运用省级年度面板数据进行了模拟和实证,我们的实证显示: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要素的投入对解释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增长)关系发挥着重要的链条作用,但“主观学习”要素投入的作用则不明显。我们发现了以下简单但显著的规律性链条:“经济波动增加—资本投入增加—经济增长加快”。因此,单纯的资本要素投入虽然能暂时缓解经济波动和刺激经济增长,但并不能有效地激励“主观学习”投入及技术创新。在经济下行波动压力明显的环境下,坚定不移地抑制简单资本投入冲动,“简政放权”,激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主观学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应成为控制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 标签: 经济波动 要素投入 “主观学习”投入 经济增长 结构估计模型
  • 简介:忽视能源消耗和"坏"产出会扭曲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变化的估计,有碍于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将能源投入变量和SO2、CO2两种"坏"产出变量加入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中,采用全局参比的SBM方法和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中国286个城市2002-2011年间能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无效率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在这一时期存在清晰的绿色转型轨迹,转折点为2006年;节能减排是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主要推手,但资本无效率恶化减缓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步伐;东部地区城市和大城市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政府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专业化和服务业专业化等是推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绿色转型 城市经济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全国范围逐渐普及,在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行业发展趋势,同时,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的诸多优势,可以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对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从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特点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提升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 标签: 现代信息技术 经济管理过程 应用
  • 简介:政治经济学课程作为本科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先行必修课,但由于其学科的理论性色彩较重,与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相去甚远,在教学中趋于被边缘化的困境。化解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变教学理念,联系实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基于此目的,对教学内容、数学方式、数学考核进行相应的变革,

  • 标签: 政治经济学 被边缘化 转变教学理念
  • 简介:项目概况:国家社科基金西南边疆项目"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经济状况分析、政府政策评价及政策性建议",于2009年7月立项(项目批准号:A09029),2013年1月结项(结项号:XNBJ033),项目负责人为向秋华教授。项目研究的意义:广西中越边境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历史上广大边民为保家卫国、守卫西南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 标签: 经济状况分析 政策性建议 边境地区 政策评价 广西 项目简介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市场中居民的时间偏好异质性和政府发展战略的政策异质性特征在两极分化中的不同角色,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了一个不平等理论:由时间偏好差异表征的市场异质性诱发的两极分化可以通过内生主观贴现率(耐心)得以抑制;而政府采纳的发展战略越是背离比较优势,其政策异质性就越大,如果政策倾斜程度过大就会破坏社会平衡机制,触及警戒线,诱发两极分化。

  • 标签: 两极分化 市场异质性 政策异质性
  • 简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的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核心城市,以及玉林、崇左两个物流中心城市组成的经济综合体。作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效果在国家区域治理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多边战略格局中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契机与理论基点,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发展困境,提出较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推进区域治理模式的发展。

  • 标签: 北部湾经济区 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
  • 简介: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通过建立测算指标体系,利用min-max标准化分析法对相关经济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测算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排名,分析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战略。

  • 标签: 区域经济学 资源型城市 地区差异 min-max标准化分析法
  • 简介: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与经济发展形成了互促发展的关系。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就必须加强校地合作,从而实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的发展为例,探讨校地发展模式。

  • 标签: 高校 地方经济 校企合作 订单班
  • 简介:本文通过对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对当前消费者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行为特征给出客观的评价。调查内容包括:一是消费者没有选择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原因;二是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特征,具体包括:产品选择和购买的频率、选择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理由、消费者主观上对网上销售的生鲜农产品和在农贸市场以及超市销售的生鲜农产品之间的比较、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时会关注电子商务网站上的哪些信息以及消费者会对哪些方面的服务质量特别在意。文章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 标签: 生鲜农产品 网购 行为 经济发达地区 苏州
  • 简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新经济形势下有效保障中国人民发展权益的重要理论成果,富有浓厚的文化意蕴。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的实质是探讨文化转型问题,须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关系。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中西文化论争为例,深入研究文化传承与经济权益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经济问题背后隐含的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重大命题,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建设路径必须保有中国特色,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经验。本文还为中国人权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与启示。

  • 标签: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权益 文化传承 文化转型
  • 简介:运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2004年至2014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成因,重点考察了镶嵌于设备投资的投资专有技术冲击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对总产出和设备投资存在显著正向且相对持续的影响,但短期内会对结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可以解释总产出与投资在短期与长期中40%~80%的波动;其解释力在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在内的五类外生冲击中居首。总体上看,促进设备更新并改善其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社会投资总水平,并带动经济中其他主要变量增长。

  • 标签: 设备投资 相对价格 投资专有技术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贝叶斯估计
  • 简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一促进西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战略的实施将从更大空间上推动区域间的产业梯度转移,而对相关历史数据的现代产业知识结构分析会为这一产业转移趋势的研判提供基础,有利于决策和选择。采用2000-2010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分析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并为沿带主要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与启示,从实践上为经济带战略实施奠定数据基础。研究表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呈现"V"字型结构,环中亚地区成为经济带发展的沦陷区。就东亚地区来看,中国是东亚经济圈的重要国家,也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发起国,其产业转移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国际产业转移规模化尚未实现这两个方面。就环中亚地区来看,印度作为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以及经济带重要的拓展区域,呈现完全的净产业转出状态。就欧洲经济圈来看,德国是传统的欧洲经济强国,也是经济带的终点,其产业转移呈现国内与国际产业转移相结合的特征与趋势。

  • 标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梯度转移 投入产出模型 定量研究
  • 简介:运用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香农一威纳指数和K-L散度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多样性与专业性,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特别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结构、高技术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不同地区产业规模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不同的U型非线性关系,基于此判断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地方与全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应寻找有差异的最优结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利于经济增长,应鼓励增加其比重;大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应鼓励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结构 专业化 服务业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