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经济学家提出告诫,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已显现出泡沫的色彩,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和解决。国家体改委综合司副司长,青年经济学家范恒山说,自去年以来,期货发展热,房地产开发热,以及股票热,上开发区热等,导致了各类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这些方面尽管把中国经济“炒”得“热气腾腾”,但却掩盖不了实体经济发展不快的事实。“泡沫经济”色彩已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如任其发展,将会贻害无穷。因此,我国必须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 标签: 范恒山 经济学家 “泡沫经济” 国防 “炒” 资产价格
  • 简介:典型相关分析由Hoteling于1936年首先提出,用于对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的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利用主成份的思想,把多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化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找一组数X=(X1,…Xp)′和Y=(Y1,…Yq)′,使得新变量:Z=a1X1+…apXp=a1X与W=b1Y1+…bqYq=b^1Y之间有最大可能的相关系数。这个方法称为典型相关分析。

  • 标签: 农村居民 消费支出 影响因素
  • 简介: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旅游及相关产业消费结构一次性调查的通知》要求,省统计局迅速行动,认真谋划,周密安排,从实落实,全面部署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消费结构一次性调查工作。

  • 标签: 消费结构 相关产业 一次性 调查 旅游 国家统计局
  • 简介:在现代组织中,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决定员工所表现出的角色外行为的类型,但会受到个体与组织之间心理契约的调节与控制。以心理契约作为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采取滚雪球式非随机抽样方法获取120名高校人事代理教师为研究样本,检验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契约对于工作满意度与角色外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当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较强时,高工作满意度会引导出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当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较弱时,工作满意度会容易诱导员工实施反组织行为。因此,组织可以通过增加员工工作满意度以引导员工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并约束员工的反组织行为。

  • 标签: 工作满意度 角色外行为 心理契约 组织公民行为 反组织行为
  • 简介:7月份,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的增长态势。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实现零售额55.85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9.7%;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37.58亿元,增长20.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8.65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21.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59亿元,

  • 标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贵州省 零售额 同期增长 增长态势 零售业
  • 简介:1—11月,全州86家限上企业及大个体户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1亿元,增长14%,增速较1—10月回落1.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从城乡销售情况看,1—11月,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2.86亿元,同比增长14%,较上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占比9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0.25亿元,增长13.8%,较上年同期提高17.3个百分点,占比0.6%。

  • 标签: 消费品零售额 海西州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销售情况 同比增长 个体户
  • 简介: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是衡量农村家庭生活质量高低和水活水平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发展变化反映出农村家庭生活水平。本文根据青铜峡市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从近五年来青铜峡市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发展变化的角度,展示“十一五”期间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农民生活水平 耐用消费品 青铜峡市 农村居民家庭 家庭生活质量 “十一五”期间
  • 简介: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9月份,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41.69元,同比增长9.05%。其中: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2895.96元,同比增长10.08%。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四大项收入中除财产性收入下降外,其余三项均全面上升,特别是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成为带动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的主动力。

  • 标签: 城镇居民收入 稳步增长 消费支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财产性收入
  • 简介:国家信息中心前不久举行了1999年经济预测调查,来自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对当前一些热点经济问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1)通货紧缩现象将会逐步缓解有41%的专家认为我国存在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对于通货紧缩现象的走势,大多数专家还比较乐...

  • 标签: 经济热点 通货紧缩现象 流动性陷阱 有效需求不足 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措施
  • 简介: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分析课题组新近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需要3年或更长时间进行中期调整。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是高速增长之后的一个中期调整过程,这主要因为:由于企业改革不到位和宏观经济体制不完善.造成支持经济进一步高速增长的微观基础竞争力减弱,要重新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持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依赖短缺环境进行数量型扩张而得来的,留下了许多高增长后遗症;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使中国出口竞争能力相对下降。高速增长如果不是建立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基础上,随着开放的加快,便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这一冲击将越来越大;银行不良资产和国企不良债务需

  • 标签: 经济需要 银行不良资产 环境不确定性 经济高速增长 竞争力 出口竞争能力
  • 简介:本文从六个方面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进行了阐述,提出这一演进过程的主线是由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向关注经济增长的有效性

  • 标签: 经济增长 理论 演进
  • 简介:“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该刊的文章认为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1997年11月,《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波德界定了“新经济”概念,指出新经济具有六大特征: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度增长,公司运营利润上涨,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进出口之和占GDP的比例上升,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度比重上升,谢波德的“新经济”概念,应该说是产为表层的,但他认为:“新经济”根源在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无疑是很具洞察力的,1998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多恩布什提周期消失问题,认为只要政策得当,经济就可以摆脱商业循环,这种摆脱商业循环是否不再出现,多数经济学家和实践界人士对此持否定态度,同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董事长兼主编,《纽约新闻日报》,发言人和波顿士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莫蒂默.朱克曼发表《第二个美国世纪》,认为美国的繁荣源于它的一系列结构性优势,并指出这种繁荣不仅是非“暂时性”的,而且是由“美国独享”的,这种观点显然有所偏颇,把“新经济”界定为“美国独享”的经济现象,即不符合同事实发展趋势,也不易为经济学界和社会实践界所接受。

  • 标签: 新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 信息产业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