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瞿秋白从资产阶级革命、"欧化"视域、文艺宗派论争等角度审视"五四",遵循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文艺大众化的具象法则、俄苏文化建设经验的资源平移等理论逻辑,诠释了20世纪30年代思路与"五四"思路理论范式的对立性,具有鲜明的列宁主义色彩,代表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高水平;它偏激主张废除汉字,轻视"五四"的思想文化革新意义,社会科学范式遮蔽人文科学思路,资源批判服膺于语义转移,表征"五四"激进革命话语的初步确立。

  • 标签: 瞿秋白 五四 文化领导权 列宁主义
  • 简介:五四前后,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经过认知、鉴别、探求、实践,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终生信仰。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五四运动90周年的时刻,我们追述周恩来思想转变的历程,旨在纪念五四运动和弘扬周恩来精神,对当代青年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五四运动 周恩来 思想转变 当代青年 启示
  • 简介: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文化有影响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共产党紧随着五四运动诞生,可以说五四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但是,研究五四运动对党建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课题。这是因为,对五四文化及其影响的评价,在五四后至今的90多年里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各方学者都以各自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对此作出评判。同时,党建文化又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话题。笔者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撷取几个角度对这个问题做出思考,提出观点。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 五四文化 党建 价值观 话题
  • 简介:五四时期,妇女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妇女解放思潮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女权主义这三种妇女解放思想,竞相登台。受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历史潮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深入,并最终占据了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党的二大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确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五四时期的确立,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理性选择。

  • 标签: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思潮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主流地位
  • 简介:五生平研究中的一些其它问题1.关于第一次赴京的回程问题毛泽东为了筹组新良学会会员和湖南进步学生去法国勤工俭学事宜,于1918年夏第一次赴京,次年春回到长沙。对毛泽东赴京的情况,规在说法已趋于一致,就是1918年8月15日离开长沙,19日抵京。但对回程的

  • 标签: 学会会员 共产主义小组 少年中国学会 革命活动 《西行漫记》 卷第
  • 简介: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批判传统就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然而,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样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实用理性;和而不同、互鉴互学、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既必须以西方为师又否定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心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 简介:3.关于确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在毛泽东的著作和书信中,曾多处直接提到'主义',但他这时正处于由多种主义'兼收并蓄',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时期,尽管同是'主义',却有不同内涵。这就有个何时确认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从一些研究文字来看,也确实存在着不同看法。研究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不可不弄清这个问题。(1)关于问题研究会章程。毛泽东发起组织的'问题研究会',于1919年9月1日成立。是日订定'问题研究会章程',且发布。(《北京大学日刊》第467

  • 标签: 研究会章程 罗章龙 湘江评论 暴力革命 马恩 亢慕义斋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贯穿于党的历史全部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早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之际,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五四时期出现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三次较大规模的论战正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开启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五四时期 早期 论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问题与主义”
  • 简介:鲁迅在自己的思想探索和文化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反现代性的理论,使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理性与反理性共时存在于他的思想体系中。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主体的发展是其核心和指归。本文拟将分析鲁迅早期的几篇论文中关于科学与民主的认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反现代性的主体建构,揭示鲁迅早期思想理论的时代超越性,以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性行将终结"的今天所昭示的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现代性 反现代性 主体建构 科学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