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286系列机是目前气象台站普遍推广和使用的微机。由于DOS版本与系统的某些功能不完全匹配,或因为别的原因,BASIC语言中的一些绘图语句如LINE、DRAW等以及系统提供的图形设备(GRD、SYS)均不能使用。这样,经常遇到的一些图形问题,如产量趋势处理的拟合分离图、相关因子的散聚图等得不到解决。为此,我们选用系统提供的中断INT

  • 标签: BASIC语言 系列机 图形功能 图形设备 气象台站 相关因子
  • 简介: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们受国家气象信息巾心(NMIC)委托,赴位于英国里丁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巾心(ECMWF)参加第12届“高性能计算机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讨会。会期原定5天,后由于一些报告内容及时间的调整等原因,主办方在征求了全体出席会议人员的意见后,将会期调整为4天,研讨会于11月2日下午结束。

  • 标签: 高性能计算机 气象信息 ECMWF 应用 汇报 中期天气预报
  • 简介:选用1964~2013年青海省43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完全相关法进行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青海省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区年蒸发量整体分别呈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而环青海湖区和东部农业区变化趋势不明显;4个生态功能区年蒸发量均呈先降后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转换时间不尽一致。青海省春、夏、秋季和年蒸发量均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冬季从南向北逐渐减小。柴达木盆地和东部农业区年蒸发量突变时间分别是1998年和2002年;环青海湖区和三江源区突变不明显。影响青海省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年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同:柴达木盆地为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环青海湖区为平均气温、风速和气温日较差,东部农业区为风速和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气温日较差是三江源区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蒸发皿蒸发量 气候突变 不同生态功能区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