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3个月的屈光状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称青白联合术)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51例(51眼)。术前用药后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作为正常眼压组(24例),>21 mmHg作为高眼压组(27例)。所有患者术前使用AL-scan测量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并通过该仪器内置的SRK-T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随访至术后3个月行综合验光。根据术后屈光误差(RE)将患者分为近视误差组(RE<-0.5 D)、远视误差组(RE>0.5 D)、无屈光误差组(-0.5 D≤RE≤0.5 D)。正常眼压组与高眼压组患者术后屈光误差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近视误差组与远视误差组患者术前生物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生物参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正常眼压组患者术后近视误差4例(17%),远视误差3例(12%),无屈光误差17例(71%);高眼压组患者近视误差7例(26%),远视误差16例(59%),无屈光误差4例(15%)。高眼压组患者术后AL缩短程度大于正常眼压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8,P<0.001)。远视误差组患者术前ACD浅于近视误差组患者,术前AL短于近视误差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6,P=0.03;t=4.993,P<0.001);近视误差组与远视误差组间的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3,P=0.263)。术后RE与术前ACD、AL均呈负相关(r=-0.32,P=0.023;r=-0.52,P<0.001),与术前角膜曲率无相关性(r=0.15,P=0.101)。结论:相对于术前眼压正常的PACG患者,术前高眼压患者青白联合术后屈光误差发生的比例更高,且大多是远视屈光误差。另外,PACG患者青白联合术后总体上存在术前ACD越浅,AL越短,术后屈光状态越倾向于远视的趋势。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屈光误差 生物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眼球生物解剖结构差异及其疗效.方法使用眼科A/B超对30例(40眼)AACG微创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眼球解剖结构(ACD、LENS、VITK、AL)进行测量,同时计算RLL及LENS/ALratio;使用UBM测量AACG微创小梁切除术前术后ACD、AOD、ACA值,各项均值进行对比分析(t检验).观察术后6月、12月手术成功率、有效率及其并发症.结果AACG术前术后眼球生物解剖结构对比,ACD、VITK、AOD、ACA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小梁切除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ACD加深、AOD、ACA值增大、VITK值降低,其参数改变可作为AACG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微创小梁切除术;解剖结构;生物测量;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0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入中晚期PACG患者50例50眼,所有患眼均接受PEI+GSL+GT,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平均随访7.5(6,10)个月。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眼压;采用ETDRS视力表测定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分析;收集抗青光眼用药种类及数量信息和手术并发症资料。计算患眼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为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达到上述条件。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28.81±7.81)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3.41±4.10)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0,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平均降低13.80(9.10,19.40)mmHg,降幅为51.1%(38.6%,67.1%)。术前平均BCVA为(0.92±0.11)LogMAR,术后末次随访时为(0.88±0.10)LogMAR,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580)。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1,3)种,术后为0(0,0)种。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40/50),条件成功率为94%(47/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7眼,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角膜水肿3眼,未出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PEI+GSL+GT治疗中晚期PACG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手术安全性好。

  • 标签: 青光眼/手术疗法 疗效 安全性 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房角切开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邯郸市眼科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完成SPI+GSL+GT的中晚期PACG患者27例35眼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9(7,10)个月。采用ETDRS视力表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下,眼压控制在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条件下达到完全成功的标准。结果术眼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5.69±3.70)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30.83±8.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P<0.001);眼压平均降低13.00(8.00,21.00)mmHg,降幅为44.00%(34.78%,60.00%)。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为0(0,1)种,较术前的2(0,3)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9,P<0.001)。术前、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0(0.63,1.00)和0.80(0.6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777)。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2.86%(22/35),条件成功率为91.43%(32/35)。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6/35)、一过性眼压升高(3/35)和术后浅前房(4/35),未发生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SPI+GSL+GT是治疗中晚期PACG安全、有效的方法,为PAC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 多中心研究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伴白内障 患者治疗中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 的应用情况 。方法 本次研究中 100 例患者均于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50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50 例,均实施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视力以及中央前房深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升,眼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慢 性 闭角型青光眼相比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 在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各类患者眼压升高以及视力降低情况 。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Phaco-IOL) 前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 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