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的超高危界定标准对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降脂治疗需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CS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合作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该项目是一项基于病例的注册登记研究,在全国158家三级医院和82家二级医院连续入选住院ACS患者,系统地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本研究纳入该项目2014年11月至2019年7月入选的所有ACS患者,分析超高危ACS患者的比例和特征,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和距离新LDL-C目标值的差距,以及出院时患者接受降脂治疗的强度和联合用药的情况。结果共纳入104 516例ACS住院患者,其中75.1%(78 527/104 516)的患者符合CSC专家共识提出的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标准,需要达到新的LDL-C目标。在超高危患者中,21.2%(16 651/78 527)的患者发生过≥2次严重ASCVD事件,78.8%(61 876/78 527)的患者发生过1次严重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超高危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为(2.8±1.0)mmol/L,且93.4%(73 307/78 527)的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1.4 mmol/L,未达到1.4 mmol/L目标值的患者LDL-C距目标值的中位距离为1.3(0.8,2.0)mmol/L。如果将患者入院时的LDL-C水平降低50%,预计有55.6%(43 632/78 527)的超高危患者LDL-C水平可以达标。在40 875例收集了出院处方中他汀类药物及剂量信息的患者中,93.5%(28 004/29 947)的超高危患者出院时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其中95.1%(26 632/28 004)的患者接受他汀单药治疗,91.1%(25 501/28 004)的患者接受中等强度治疗。结论约3/4的住院ACS患者属于超高危患者,9/10的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高于新的LDL-C降脂目标,目前临床常规实施的降脂治疗措施和新的降脂治疗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风险评估 超高危 LDL-C达标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家医团队对乡村居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采取个体化管理模式效果。方法 选取某乡村中50例ASCV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由家医团队进行个体化管理,对比干预前后生化指标、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危险因素知晓率。结果 干预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血糖低于干预前,对比有差异,P<0.05;且患者知晓率在干预后要显著高于干预前,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家医团队对ASCVD疾病人群个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个体化干预 ASCVD疾病 效果
  • 简介:摘要业已证明,降胆固醇治疗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特别是其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对于超高危ASCVD患者,大幅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基于202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及LDL-C目标值,最新的研究显示我国超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极低,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模式仍以他汀类单药治疗为主,仅极少数患者接受了降脂药物的联合治疗。因此我国临床医师亟需更新理念,注意到ASCVD二级预防中超高危人群降胆固醇治疗的重要性,采取优化的降脂药物联合策略,改善目前我国降脂药物治疗的现状。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降脂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青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传统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18~44岁初次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肥胖、吸烟5项ASCVD传统危险因素相关信息。美国相关研究结果来源于Yandrapalli等的文献报告。该研究通过美国住院病历样本库收集2005年1月—2015年9月初次诊断AMI的18~44岁患者的ASCVD传统危险因素信息。分析我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特点及变化趋势并与美国相关文献报告结果对比。结果共纳入中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2 866例,年龄(39±5)岁,男性2 739例(95.6%)。美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280 875例,年龄(39±5)岁,男性203 700例(72.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构成比分别为77.3%(2 214/2 866)和46.4%(130 326/280 875)。中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ASCVD传统危险因素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血脂异常2 254例(78.6%)、吸烟2 084例(72.7%)和高血压1 170例(40.8%),美国分别是吸烟159 537例(56.8%)、血脂异常145 212例(51.7%)和高血压139 876例(49.8%);至少具有1项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分别为96.0%(2 752/2 866)和90.3%(253 630/280 875)。中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吸烟率及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均<0.05)。美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吸烟率以及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P均<0.001)。中国青年男性患者吸烟率、血脂异常率高于美国(分别为75.5%比58.1%,79.3%比54.6%,P均<0.001),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美国(分别为13.1%比18.6%,14.9%比19.9%,40.6%比49.3%,P均<0.001)。中国青年女性患者血脂异常率高于美国(63.8%比44.1%,P<0.001),吸烟率和肥胖率均低于美国(分别为12.6%比53.4%,10.2%比26.9%,P均<0.001)。中国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肥胖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0.1%比10.9%,17.6%比14.5%,47.4%比38.9%,P均<0.05)。美国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肥胖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4.0%比17.0%,25.0%比20.0%,54.6%比44.2%,P均<0.001),吸烟率和血脂异常率低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53.5%比60.5%,51.4%比52.1%,P均<0.001)。中国高血压和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吸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P均<0.001);美国5项ASCVD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趋势P均<0.001)。两国上升幅度最大的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分别达到15.6%和14.5%。结论吸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是中、美初发AMI的青年患者前3位的危险因素,两国不同性别和心肌梗死类型之间ASCVD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异较大。中国高血压和肥胖呈上升趋势,美国5项ASCVD传统危险均呈现上升趋势。

  • 标签: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趋势 青年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