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等正在制定"21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具体规划。相关沿海省市积极实施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谋划和推动创新举措。一、研究探寻合作契合点。泉州承办了"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还在华侨大学设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福建省派出了高水平专家队伍和新闻记者队伍赶赴东盟国家寻找合作新契机。二、全力打造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平台。汕头高水平规划建设36平方公里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 合作交流 文化合作 国家发改委 国家战略
  • 简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两条航路,一是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二是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东海航线构建了东北亚地区海上交通航路网络,为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政治、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21后,中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既是对历史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丝路精神的发展,符合中韩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为两国关系深入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 标签: 中韩关系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 简介:21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便成为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重大主题。它不仅可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对于推进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21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战略意义、所涉地区范围及其建设途径、挑战和建议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已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意义 地域范围 挑战与建议
  • 简介: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互通与理解。这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天下大同"的理念推向东南亚社会甚至全球,共同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社会 费孝通 环南中国海
  • 简介:建设21海上丝绸之路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的战略竞争;与周边部分邻国海洋争端的困扰;沿线国家政局变幻及经济结构脆弱可能引发投资风险;地区冲突外溢与非传统安全挑战。这些风险与挑战虽无法回避并可能使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政策对接存在困难,但尚不足以使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寸步难行。中国应冷静看待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统筹考虑"一带一路"实施进程,妥善处理安全议题,建立综合性风险预防机制,真正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周边外交
  • 简介:海洋是世界各国文明交流的天然纽带。海上丝绸之路自开通后,一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新时期,建设“21海上丝绸之路”(下简称“海丝”)有利于形成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亚欧非地区经贸—体化,实现广大沿线地区共同繁荣的倡议。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对外开放 沿线地区 交流 文明
  • 简介:在经贸合作自由化的全球背景下,海南又快又好地融入“21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积极融入发展过程中,海南仍然存在着海洋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海洋经济总体水平差距较大、人才科技力量投入欠缺、海洋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在对“21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建立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海南融入新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优势,提出促进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南 海洋经济
  • 简介:21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国际海运路线之一,需要途径东南亚及马六甲海峡海域、索马里及亚丁湾海域、西非尼日利亚及几内亚湾海域三大国际危险海域,该海域海盗的存在,阻碍国际海运的发展;导致人员伤亡;造成财产损失。研究表明,建立海陆空信息化应急处理体系;加强防卫能力;雇佣私人武装等措施,对21海上丝绸之路反海盗意义重大。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反海盗 危险海域 应急处理
  • 简介:21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体两面”之一,其推进与所成将注解一个已然壮大的中国的海缘经济战略方向,亦会溢出深远的政治与外交意义。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其必然逻辑与考量,也需清晰明确其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徐图渐进,以更好推进与有关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战略目标。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缘经济 风险挑战 路径选择
  • 简介:21以来,马来西亚的地区战略是保持本地区的大国平衡和加强大国与东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以维护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中马两国政府从维护和发展双边关系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对两国各领域尤其是21海上丝绸之路下的人文交流合作进行筹划,强调相互信任及开展双向交流是增进双方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础。中马两国在经历社会经济转型的阶段,双方有很多可互惠的合作。过去的中马关系着重经济的交流,而未来的中马关系,期待能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和政治合作,构建双方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命运共同体。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 马来西亚 人文交流 中马关系
  • 简介:内容摘要:南非是在“21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地缘政治、矿产资源、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国家创新能力、标准化建设、金融领域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体而言,中国海丝路建设在南非官方认知、社会认知和智识认知中颇受肯定,能够满足南非国家发展战略的诉求,有助于减轻新冠疫情对其国家态势的冲击,利于其维护在非洲的领导地位和在全球扮演主要角色。与此同时,南非对海丝路建设的参与也受到了其国内负面效应的评估、与欧美依赖关系以及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非,中国
  • 简介: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诸多海事航海保障相关部门、海外港口投资企业及其他相关涉海单位,深入分析并解读国家“21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重点关注东盟国家航海保障服务建设,结合近年来政策导向、科学技术、航海保障服务相关技术的趋势、经济形势、e-航海发展带来的用户需求变化等因素,提出“21海上丝绸之路”航保服务体系的框架以及该体系的建设规划和相关举措.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航海保障服务 e-航海
  • 简介:我国港口已经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海上丝绸之路”极大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港1:2建设。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它将形成更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港口建设 经贸合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蓬莱参与建设21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分析,提出了蓬莱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几点思考。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优势分析
  • 简介:摘要“21海上丝绸之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西南水运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现状情况以及规划,另外还分析了几点关于航运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影响航道发展缓慢的实效措施。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黄金水道 航道规划
  • 简介:广州素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美誉,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是现代产业基础发展的始源地,而且是国际商贸的枢纽地.广州要在21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大战略中抓住历史机遇,科学发挥优势作用.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优势 前沿阵地 国际商贸
  • 简介:广东作为我国“21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应当加强其法治建设,为丝路建设提供充分的法治保障。其基本要求是,广东的地方性立法应当符合上位法要求,立足于相应的国际立法和国际交流平台,立足于广东的优势和特色,加强法规的清理与供给。为此应当完善相应外贸、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涉外配套法规,促进贸易、投资、税收便利化;完善自贸区及海洋立法,加强自贸区建设,大力发展广东海洋经济;强化人文交流制度支持,促进民心相通。相对于法律风险的可控性,更应防范丝绸之路沿线不可控的政治风险。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地方性立法 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际税收情报交换 政治风险
  • 简介:21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格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在于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在现阶段实行共同开发成为南海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本文从"21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南海共同开发的国际法依据,为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争端 共同开发 国际法视角
  • 简介:利用2000—2014年的数据和DEA投入产出方法对"21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市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近年来达到最优水平。就旅游企业投入要素而言,上海、浙江表现较佳,其他三省投入要素均存在投入冗余现象。通过旅游企业功效函数和市场结构HHI指数的计算,发现不同省市旅游企业经营情况分化明显,且各省市入境旅游市场具有显著的垄断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发现,整体而言,旅游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入境旅游人次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旅游交通发展的滞后限制了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提高。不同影响因素对于各省市的影响均存在差异。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入境旅游 市场效率 “一带一路” HHI指数 市场结构